什么是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的批判
所谓形式逻辑是指传统逻辑,狭义指演绎逻辑,广义还包括归纳逻辑。那么你对形式逻辑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形式逻辑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形式逻辑的定义
所谓逻辑是思维的规律,逻辑学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思维规律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的统一。“形式”逻辑也是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研究思维规律的学说,因而决不是什么纯“形式”的逻辑。正好像传统把概念说成是思维的“形式”是混淆了概念和语言一样,把传统逻辑说成是思维“形式”的学说是混淆了传统逻辑和语言学。如果像马克思说的,只有语言才是思维的“形式”,那么,只有语言学才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和“形式”的规律(如语法规则)的学说。而传统逻辑一开始就不是什么“纯思维形式”的科学。传统逻辑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认为判断的主词和宾词的联系就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客观关系,列宁说他的逻辑学是寻求、探索,它接近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后来传统逻辑的发展,与其说被“形式”主义化了,还不如说是被歪曲化了。因为,根据恩格斯的传统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的比喻,可以认为辩证逻辑(对称逻辑是辩证逻辑发展的高级阶段)研究人的认识的理性阶段的规律,传统逻辑则研究人的认识的知性阶段的规律。超出了传统逻辑的适用范围,把传统逻辑应用到整个人类认识的过程,使它成为诡辩的工具并陷入悖论是并不奇怪的。黑格尔之所以认为传统逻辑可以成为诡辩工具,是因为黑格尔把传统逻辑和形而上学混为一谈,从而把传统逻辑的局限性绝对化了。但正好像超出了真理的应用范围,把真理变成谬误并不等于真理本身就是谬误一样,超出了传统逻辑的适用范围,把传统逻辑变成诡辩的工具也不等于传统逻辑本身就是纯“形式”的东西。
形式逻辑的批判
现实批判
人的思维可划分为内容与形式。
在研究方法上,形式逻辑企图将建立在有限思维内容之上的的思维形式推广到思维的全部,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要证明这一点,不妨假设形式逻辑确实是完备的逻辑。那么不难发现,这种自诩为人类逻辑的典范的逻辑居然不考虑人的情感与好恶,这种自认为最善于解释的逻辑竟然用“因为A理论不符合形式逻辑的甲要求,所以它是错的”这种本质上是“因为错的,所以错的”,或者说“因为不符合我,所以错了”这种神学式的言论,这种立志无所不包的逻辑至少在生活事件面前是惨白无力——就可以断定这绝不是一种可以完整反映人类思维的逻辑。
在思维方式上,形式逻辑本身遵循线性逻辑,或者说直线逻辑。直线逻辑,是一种机器逻辑。当你说“所有帝国主义都是要侵略”的时候,别人也可以说“所有落后国家都是要消灭的”。很好——什么是工具?就是你和你的敌人都能使用的东西。人具有工具的属性,但工具不是人。就是用于使用者的目的,或者说起点不同而会导致不同后果的东西。另外,一种工具性的东西怎么能统摄人的全部呢?
在哲学属性上,单独的形式逻辑是孤立的、缺乏反身性的和虚设的。
人的情感好恶与人的逻辑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但形式逻辑无力反映这一点。它就像高唱“存天理,灭人欲”的儒者一样,对这种影响视而不见——甚至大加伐戮。这也自然,因为在形式逻辑里,人就是机器——根本就不应该有什么情感和好恶。于是,至少因果关系和类比关系,在形式逻辑里是说不清的。黑格尔认为,孤立之中,没有对错。于是,在形式逻辑指引下的学科,例如心理学,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康德界定的二律背反性的争论。例如在人类发展的问题上,一派坚持遗传决定论,一派坚持环境决定论。然后从实证研究到理论研究,耗费的口水都可以填平太平洋了,耗费的钱财都可以再修一条青藏铁路了,各自都有堆积如山的例证,但还是没结论——有人说,结论是,遗传与环境都有影响。但是按照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然后再和稀泥的方式,就无法进行实验设计,也缺乏实用价值。
接下来,看看作为审判官的形式逻辑。他的宣判词是“判A有罪”。为什么有罪呢?因为这个命题“不符合甲规则”。好的,为什么“不符合甲规则”的就是错的呢?不知道。所以,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审视形式逻辑,其缺乏反身性——自己的对错,连自己都说不清。
可以不要形式逻辑吗?不可以。但是,如果认为形式逻辑就是一切,并要否定其他逻辑,那么就是错误的。
历史批判
对形式逻辑的批判,在历史上就存在着。
在东方,有战国时期的名家学派,代表人物有惠施、公孙龙、桓团、魏牟,他们通过将逻辑的内容替换为极限情景或是加入时空、运动(静止)、观察者、范畴等因素来大大复杂逻辑的内容,即使用极限情景和复杂情景来使得当时的形式逻辑破产。其原理在于,形式总有一定的承载量,若内容超过了形式所能承受的限度,那么原有的形式就会崩坏,随之而来的是新的与新内容相适应的形式。但是由于哲学上的幼稚,导致他们在形式逻辑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是诡辩论——他们由可能的发现者蜕变为纯粹的破坏者。其实,形式逻辑只说了怎样建造逻辑,但是却没有说怎样让建立起来的逻辑破产。而这种自我否定,正是辩证运动所需要的。所以,只有将名家的方法纳入逻辑研究的范畴,才能获得全面的逻辑研究方法。
西方则是黑格尔。他的研究,是从形式的角度来解决形式逻辑的问题。也就是说,他本来应该成为形式逻辑的拥趸。但结果是,他打着逻辑的招牌做起了哲学的事情,并否定了形式逻辑。所建立的,就是形式化的辩证逻辑。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极端的,推向全部存在的“形式逻辑”。这种极端,引起了必然的变异,形式与内容开始融合——就像罗素认为的那样。
于是,辩证法中的核心——矛盾,就既是形式的,又是内容的。这种融合的产物,就是唯物辩证法。
批判后果
上述批判的后果是,如果确实要无所不包,那么就只有坚持辩证逻辑。如果确实坚持狭义的形式逻辑,那么就会导致其他逻辑的出现。
形式逻辑与其他逻辑关系
其他逻辑
逻辑,是对思维过程的抽象。研究逻辑的目的是要在思维的层面上弄清楚得到结论的原因。从这个研究任务上来看,凡是具有得出结论的作用的思维过程,都是逻辑过程。据此,人的逻辑应分为三大类,即朴素逻辑、工具逻辑(包括称名逻辑、形式逻辑、表象逻辑)和辩证逻辑。
朴素逻辑
相较于朴素逻辑,形式逻辑的缺陷在于无法解释部分生活事件,也无法解释不符合形式逻辑本身的逻辑的来源。具体例子是,这样的语言结构“连……(名词A)我都不认为……(形容词Z),那么……(名词B)还会是……(形容词Z)吗?”形式逻辑就是不能解释的。而朴素逻辑则可解释为:大前提“A比B更Z”,小前提“A不是Z”,结论“B更不Z”。究其原因,在于形式逻辑不承认表述对比关系的句子可以当作三段论的命题,因此使得其不能解释朴素逻辑中的“对比”过程。
对称逻辑
形式逻辑蕴涵了线性思维方式。把形式逻辑思维方式看成唯一的思维方式,把形式逻辑运用范围扩大到所有对象,特别是需要复杂性思维的经济领域,就会出现悖论。对称逻辑的产生,既是人类思维、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悖论”“逼”出来的产物。“悖论”,是对称逻辑产生的催化剂。对称逻辑的产生是逻辑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对称逻辑是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思维规律,是天与人、思维与存在、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对称的逻辑。对称逻辑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方式是与和谐社会对称的思维方式。 对称逻辑是辨证逻辑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逻辑发展的最高阶段。对称逻辑使形式逻辑本身所蕴涵的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的统一得以展示。对称逻辑提供了足以研究复杂系统论的思维方式,为第一个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经济学范式——对称经济学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称逻辑学就是对称逻辑的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由我国著名学者陈世清先生创立。
工具逻辑
工具逻辑是自觉的系统的逻辑。它很清楚其任务是对思维进行梳理、改正、引导,其目的是明确的。再有则是工具逻辑的原则是不能单独地存在的,有一条原则,其他的原则是其必然推出。之所以说它是工具,在于它的机械与刻板,且处于各种形式的对立情况下的双方都可以使用它来为自己自圆其说——它本身不具备价值,只能体现其使用者的价值取向。
对于工具逻辑能否全面解决朴素逻辑所带来的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原因在于工具逻辑全然否定或是不考虑朴素逻辑,也就是说,它对朴素逻辑否定过度了。这种过度否定导致工具逻辑不能彻底清理朴素逻辑中的错误,不能甄别朴素逻辑中的正确成分。其次,工具逻辑本身是由三个矛盾的子范畴构成,即称名逻辑、形式逻辑与表象逻辑。这就导致工具逻辑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梳理朴素逻辑。若依照系统化的程度来说,朴素逻辑是基础的,工具逻辑是相对高级的。朴素逻辑与工具逻辑构成矛盾。他们之间斗争的一面不必多说,联系的一面则是称名、推理、表象加工三者在朴素逻辑中都可找到对应的行为。在朴素逻辑里,称名就是叫出“XX”的名字,说说它的内容,推理就是“猜”,表象加工就是幻想。这些具体的内容在朴素逻辑里是很一般的事情,但是在下一阶段的逻辑里,却都自成体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