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初三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在语文考试之前做好试题的复习,对学生来说很有必要。一份好的语文试题卷将能够有效的去检测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版初三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期末复习试题,希望对你有用。
人教版版初三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期末复习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荇藻(zǎo) 白桦(huà) 蘸着(zhàn) 簇新(zù)
B.蜗行(wō) 淤滩(yū) 驳船(bó) 蓬蒿(hāo)
C.胚芽(pēi) 虔信(qián) 深邃(suì) 纤绳(xiān)
D.黝黑(yǒu) 瞰望(gǎn) 彻骨(chè) 迷惘(wǎ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怅惘 嘶哑 挣脱 晨曦 B.驳船 彻骨 疲惫 沐浴
C.喉咙 蹂躏 慰藉 镶嵌 D.蓬篙 粗犷 矛舍 喷薄
3.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感情基调是忧郁、悲愤。
B.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抓住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表达内心情感,这四个意象分别对应人生的四个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未来。
C.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以“残损的手掌”为意象,通过“摸索”与感受,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沦陷区的凄惨景象和解放区的繁荣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未来的热切盼望,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沉挚爱之情。
D.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文采,突出了主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俄罗斯举行规模空前的阅兵式,目的在于向人们发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对人类虐杀。
B.在第七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增强人们抗灾、防灾、减灾的意识。
C.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中学生必须发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5.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正是微博的这种开放性和即时性,实现了信息传播由精英化向平民化的转变。
②它的主人可以是任何身份,任何一个会上网的人都能注册自己的微博,在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③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它的开放性非常强。 ④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直击现场的记者,成为最新信息的发布者。 ⑤不需要经过专门的新闻职业训练和教育,只要你能说话和打字,你就能在这个平台上讲述自己的喜怒哀乐。
A.②⑤④①③ B.③②⑤④① C.④③①②⑤ D.⑤②①④③
6.默写。(4分)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7.综合性学习。(5分)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某校为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举办了以“美丽中国,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搜集到以下资料,请根据材料概括空气严重污染的原因。
①1月10日,连续的微风天气,使北京遭遇自今年元月1日开始按新空气质量标准实施监测后首个严重污染日。1月12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达到六级严重污染。直到15日,一场小雪带着西北风,才驱走了笼罩京城六天之久的浓霾。1月23日,令人厌恶的雾霾又一次降临。
②近二十年来,我国每亿元GDP产生的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但燃煤、用油的数量以及钢铁、水泥业的增长却大大超出预期,导致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例,发达国家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普遍已降到30%以下,而我国迄今仍在70%的高位徘徊,几乎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一半。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8.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本诗以纪实手法抒写了作者自己“少小离家”到“老大难归”的思乡情愫。
B.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意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的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D.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的词语、有叠词、有变换的量词,加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
9.“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分)
10.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的表达作用。(2分)
11.简要分析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12.诗人的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13.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含义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