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_新闻传播分析毕业论文

2017-03-10

在大众传播的环节中,传者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素养表现为传者在信息发布前对信息发布后可能产生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的预估判断,即传者对新闻传播后果的预估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篇一

《 新闻传播中手机二维码研究 》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新闻传播媒介与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从传统的纸质媒介到广播电视阶段,再到当今的网络媒体阶段,并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信息受众群体。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普及,使二维码这种新的信息载体出现在人类社会中,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被广泛应用到了新闻传播领域中。本文针对手机二维码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利用手机二维码的措施。

关键词:手机二维码;新闻传播;应用研究

二维码又被称之为二维条码,主要是利用几何图形依据一定的规律在二维平面上排列,从而形成丰富的数据信息符号。然后,人们在利用相应的扫码设备对其扫描,对数据符号信息进行处理,使人们获得相应的信息内容。近年来,网络技术与智能移动技术的发展,二维码被广泛应用在商品识别、产品信息等众多领域,人们利用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便可轻易获取所需信息。为促进新闻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中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引进了手机二维码技术,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新闻行业的发展,必须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集中解决。

1利用手机二维码进行新闻传播所面临的问题

1.1主流媒体对手机二维码应用具有盲目性

新闻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应集中精力将有效信息整理出来,让受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费最少的精力获取有效信息[1]。二维码的出现使新闻媒体开始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但是由于对二维码的应用程度没有进行很好的控制,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反而造成受众在使用二维码获取信息过程中的产生消极体验。二维码的有效运用可以起到扩充新闻版面与新闻深度的作用,从而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而当前新闻媒体对其利用方式不正确,许多新闻信息不加筛选便应用其中,为受众在扫描二维码进行信息阅读时带来极大的负担。

1.2信息接收者对二维码新闻认可度低

通过近几年的新闻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因为扫描二维码造成的身份信息泄露以及财产诈骗等案件屡见不鲜,所以受众对二维码扫面获取信息的办法始终存在疑虑。与此同时,二维码使用时间不长,相应的法律保护条款与规范还不健全,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获得合法权益的保障,受众更喜欢通过传统的媒体形式获取信息资源。尽管主流媒体能够对受众的隐私进行适当的保护,但是依然避免不了风险的产生。与此同时,应用手机二维码获取新闻信息,还会产生一定的流量资费。每个二维码中承载的信息量,受众并不清楚,一旦进行二维码的扫描所产生的资费与所需信息量不成正比,就会带来一定的资费负担,影响受众的使用情绪。

1.3客观条件对二维码新闻传播的制约

我国引进二维码技术的时间较长,但是受网络技术、移动终端限制以及二维码技术自身的漏洞等客观因素的发展限制,二维码的使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我国当前的网络发展尽管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步入移动互联网的4G时代,客户使用量也以逐年持续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移动网络技术依然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2]。并且无线网络技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使得二维码手机新闻传播模式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与阻碍。与此同时,二维码制的不统一与移动终端技术的限制也对手机二维码新闻传播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尽管我国目前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信码被应用到手机二维码中,但是统一的标准码制还没有制定出来,长此以往一定会对二维码市场的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我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尽管很高,但是自主生产的智能手机质量还有待提升。并且据调查显示尽管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持有者较多,但是平板电脑的持有者还较少,这些都对手机二维码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产生影响。

2应对手机二维码在新闻传播中产生问题的策略

2.1对二维码在新闻传播中的定位进行明确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社会的信息采集能力与传播能力得到巨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也为信息受众带来巨大的信息负担,人们只有在众多的信息中不断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的有用信息。因此,作为信息传递主体的新闻媒体在利用手机二维码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要对自身传播的新闻信息清楚的定位,明确何种信息适用于二维码来宣传,何种信息适用于其他形式宣传。通常来讲含有丰富的图文、视频等资源现代感较强的新闻适用于用二维码来宣传,能够为受众带来直观的新闻感受。如娱乐新闻、旅游新闻等,单纯依靠语言难以描述事件全貌的新闻,便可以让受众通过二维码扫描的形式获取丰富的视频资源,清晰的通过画面进行感受[3]。与此同时,相关媒体可以对自身新闻传播优势进行明确,然后利用手机二维码形成多种媒体形式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报纸、杂质等纸质媒体主要以内容见长,而电视媒体则以画面取胜,网络媒体则依靠传播速度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可以利用二维码技术将各种媒体的优势相连,促进新闻行业的发展。如可以在纸质书刊中的二维码中融入电视新闻中的生动画面,让受众在读取丰富的新闻内容后,还可以获得相关的视频资源,获得更好的新闻体验。

2.2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二维码的有效应用

手机二维码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还面临着受众认可度与使用度低的情况。尽管二维码具备信息资源丰富、信息获取方式便捷等优势,但是所产生的安全风险也是极大的,因此受众在新闻信息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疑虑。要加强手机二维码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问题,首先就要加大受众的认知力度,只有受众了解到二维码技术的优势,才能广泛进行使用。各大主流媒体可以在运用二维码开展新闻传播活动中,将二维码的使用信息、特点、优势以及相关步骤展开详细的介绍,使受众对其产生一定的了解。然后,可以在扫码活动中融入一定的娱乐活动,开展有奖扫码等活动,引导受众主动进行扫码活动。如在央视《开门大吉》的电视节目中,就利用二维码让场外观众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观众可以通过扫码猜歌名,从而获得相应的奖品[4]。与此同时,在开展手机二维码新闻传播活动中,如果只让受众进行二维码扫描获取新闻信息,未免过于枯燥乏味,不易引起受众的兴趣。因此,相关新闻媒体行业可以将新闻推广与其他娱乐产品相结合,以捆绑营销的模式,推广手机二维码新闻传播形式。当前智能手机使用用户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手机游戏、微博等客户端活动。因此相关新闻媒体可以考虑将新闻传播与手机APP进行联合营销,如在手机游戏中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新闻信息的形式,获得免费生命值或是相关道具等活动,增加用户的二维码使用度,从而获得新闻行业的发展。

2.3国家与媒体充分发挥对二维码技术的监管工作

在当今社会,二维码的使用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普及,报刊杂志、产品促销等等都热衷于对二维码的使用。尽管形形色色的二维码资源,有效的促进了社会的整体发展,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与技术漏洞,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监管职能,保障用户使用二维码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政府部门应及时出台二维码的具体操作细则,统一行业标准,对市场中利用二维码从事非法活动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与此同时,要尽快完善二维码移动支付系统,保障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媒体行业在手机二维码的使用过程中,也要尽量简化用户信息的收录过程,不给违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开展手机二维码新闻传播工作,应加大对二维码的宣传力度,制定相应措施保障受众使用安全,从而增加受众对二维码新闻的接受程度与认可程度,促进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路燕,陈堂发.运用二维码实现报纸传播科技内容的路径优化[J].科技传播,2014(20):63-66.

[2]李娟,韩萌,习亚萍,等.二维码营销及其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推广的启示[J].情报探索,2014(12):98-101,120.

[3]张海东,孙继华,白净.纸质科技期刊二维码应用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0):138-141.

[4]张宜军,谢文亮.二维码在期刊出版发行中的应用[J].出版发行研究,2014(3):73-76.

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篇二

《 新闻传播微博的应用优势与意义 》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体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远远无法满足大众对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新媒体应运而生。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信息源、信息量、及时性和广泛性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新闻信息传播中迅速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推动新闻传播行业转型的同时,大大加快和扩展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受众范围。而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性产物,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余,对于新闻传播的推动最为明显。

关键词:微博;新闻传播;大众传媒;交互性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对于信息的广泛性需求和海量信息的庞杂性促使传统新闻媒体发生变革,催生了新媒体。而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性产物在信息的传播方面更是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自微博概念传入中国,各大门户网站积极响应推广,使微博在短时间内以裂变形式迅速蔓延,渗透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微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海量的信息资源、广泛的信息源、操作简单便捷、高度时效性、对突发事件的应激性以及其完美的互动机制等都证明了其在发布和传播信息,发表和分享言论等方面的优越性。然而,由于新媒体技术本身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及其它种种因素,微博在应用于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问题,导致信息质量低下,信息来源庞杂,严重滞后传媒事业的发展。本文将依据传媒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在对微博概念、特征及其发展过程的简单阐述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微博在新闻传播应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重点分析微博应用与新闻传播的优势与意义,以期指明微博传播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引起重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微博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指基于无线或有线网络终端进行编辑和分享信息的网络社交平台。与传统博客相比较,微博的突出特点就是其简洁性,它对于文字的编排没有太大要求,用户可以借助微博将日常生活见闻,情绪变化等零碎的信息梳理记录下来,并基于此实现单向或双向的关注机制。2006年艾文•威廉创建了Twitter,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自此,微博这个概念开始在大众的视野出现。Twitter的成功运营与推广很快吸引了国内门户网站的目光,2007年,饭否网将微博理念引入中国,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网站纷纷开始效仿,逐步开启了微博的测试功能,自此开始,微博逐步渗透大众生活娱乐,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新闻的垄断,开启了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新时代。2009年8月,新浪开启了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中国第一个提供微博功能的门户网站,微博真正正式地进入网民的视野。当然,新浪微博虽然借鉴了Twitter的创意,但对比后者只能分享文字的特点,新浪微博综合了我国网民的上网习惯,增添了图片、视频、音频等功能,大大满足了网民的需求,融合了中国国情、网情。当然,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微博真正融入我国大众生活,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依然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是微博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结合。移动终端的便捷性使得信息的发布、传播与关注变得更为触手可及;其次在于关注转发功能的推广[1]。微博的关注和转发功能使得彼此关注的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对方的信息动态,实现网络信息的辐射式传播;最后则是名人效应的推动。Twitter在创立之初即通过发布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死亡信息而迅速窜红,后来的新浪微博在开始的时候也是通过邀请国内知名人士注册关注微博而大力推广的,名人的效应帮助微博快速立足。

二、微博的特点

要正确分析微博在新闻传播应用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必须先了解微博自身及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特征[2]。

1.时效性。微博素来以其强大的即时通讯功能而知名,公众借助任何一台可以联网的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微博内容的编辑和浏览,关注和转发。对于社会上的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可以当场发布到微博上,使关注者如置身现场,充分体现了其及时性、现场感,是其他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2.草根性。布置和文笔等技术性要求较高,对于发布信息的工作者来说是不小的任务量,而微博门槛大大降低,它将信息内容限制在140个字内,对文字的简洁度要求增高,对文笔的硬性要求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使得平民与莎士比亚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此外,传统媒体传递信息,单独的个体往往是充当被动阅读者的角色,偶尔借助口述进行小范围的再传播,而微博使得每一个个体在担任阅读者的同时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受众人群更广。

3.高度互动型。借助微博,可以实现单向或双向的关注机制。微博编辑对文字技巧没有硬性要求,更多的是一种心情的梳理和记录,用户通过微博的关注、转发和留言功能可以同博主进行交流,博主也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对其作出回复,这种双向互动使得陷于现代高速度生活的人们更加贴近。

三、微博应用的现状分析

微博毕竟还是新兴事物,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种种问题,限制自身的发展。

1.新闻信息真实性大打折扣。微博的低门槛、草根性、开放性在为其带来广泛受众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真实性的问题,更不要说互联网本身就具有匿名性。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资源加大了信息甄别的难度,此外,快速性和及时性要求也使得微博信息传播不可能像传统媒体那样做到字斟句酌,因而微博也就成为虚假信息新闻传播的重灾区[3]。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和基本特质,离开真实就不能称其为新闻。然而,由于微博信息来源的复杂性和信息甄别的困难性,微博内容难以保证其真实性,特别是有些新闻平台为博取公众眼球、增加关注量,对新闻内容进行扭曲、截取、夸大、断章取义、张冠李戴,凭空增加个人喜好和主观偏见,使得原有的内容失真甚至变得耸人听闻,长此以往,自然会使得公众对新闻媒体权威性和真实性怀疑。

2.缺乏集权的管理机制。其实这一点和上一条是一脉相承的,海量的信息资源和时效性的要求,使得新媒体对于新闻无暇把关,缺乏集权的管理机制,使得把关人角色泛化,新闻信息内容庞杂泛滥,水平参差不齐,让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大打折扣。许多人对微博上发布的信息持观望和怀疑态度,只有等传统纸媒确切消息后才敢确认信息的真实度。另一方面,微博中的信息传播者在转发和关注新闻信息时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个人偏见和倾向性,又受个人的阅历局限,缺乏必要的信息甄别意识与能力,对信息的转发与传播不加选择,鉴别,使得虚假信息迅速蔓延。

3.复杂信息传播无力。微博的短小精悍是其突出的优势所在,但140字的限制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对复杂信息的传播,例如学术理论的阐述和文艺作品的介绍很难在微博有限的篇幅中得到延伸[4]。微博有限的140个字的容量注定了它在现代新闻传播过程中只能扮演一个配角,而非主要角色,即使是那些看似借助微博而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往往也只是利用微博的广泛性而加大和拓展公众的介入力度,而对于时间的具体分析则缺乏细致深入的报道。

4.言论缺乏深度。低门槛和对于复杂信息传播无力共同导致了许多微博言论的深度缺失,再加之,没有形成一支专业的网络新闻采编队伍,很难形成像焦点访谈等栏目的深刻性和力度。

四、微博在新闻传播应用中的优势与意义

1.推动传统媒体变革发展。微博作为新媒体,当其与传统新闻媒体相结合时,可以形成合力,最大程度的整合优化新闻资源,拓宽新闻信息来源。一方面,微博在转发过程中一定程度地体现了转发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这些碎片化、零散化的信息乍看不起眼,但一旦汇聚成信息流,就有了整体价值的提升,一经提炼和整合即能为传统媒体所利用,大大拓宽了传统新闻媒体的信息来源和信息渠道,比较便捷、经济地获取大众的观点态度。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也可以通过申请官方微博账号的方式积极融入新媒体,在发布消息的同时,与网民进行交流,实现高度互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受众面。

2.创新新闻形式,打破传统纸媒垄断。以2009年谷歌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的离职为例,其本人在微博上发布“再见,谷歌”短短四个字,即引起了较大的轰动效应,至少在速度方面远胜于传统纸媒。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性产物,是迎合了当前大众对于即时性信息的需求远胜于深度性报道的心理的,因而它自诞生之日起,便呈裂变式蔓延,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纸媒业[5],打破了传统纸媒在新闻报道中的垄断地位,创新了新闻传播的形式。

3.强大的号召力与监督作用。微博碎片化的信息分散开来很难起到什么作用,但一旦这些信息集中整合,就可能形成合力。微博发布者通过微博提供事件的分析、理论支持和事实依据,这些信息一经整理,就有了推动事件事实还原的力量,如果这些信息进一步汇集为信息流、新闻流,便会很快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引起公众对事件的介入,进而能够产生一种话语权,推动官方渠道对整个事件过程调查和研究。

五、小结

微博作为当前非常流行的交流模式,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其在新闻媒体传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模式。其时效性、草根性和高度互动性的特点不但让其可以紧抓实事,也可以在广泛的人群中进行传播。而通过应用微博,可以有效推动传统媒体变革发展,创新新闻形式,打破传统纸媒垄断。同时也能够起到强大的号召力与监督作用。但是其也存在着新闻信息真实性较差、缺乏集权的管理机制、复杂信息传播无力、言论缺乏深度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微博作为新闻传播载体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应该积极发挥微博传播的优势,努力解决不足,从而让微博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促进新闻传播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晓晴.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优势与意义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

[2]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研究[EB/OL].豆丁网.

[3]论微博传播能力及其局限[EB/OL].豆丁网.

[4]新媒体给现代新闻传播带来的变化——以微博为例[EB/OL].百度文库.

[5]新媒体的出现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EB/OL].谢志芳博客,2010.

有关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有关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

2.浅谈新闻传播系毕业论文

3.新闻传播论文范文

4.有关新闻传播系毕业论文

5.新闻学毕业论文范例

6.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