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班主任素养

2017-06-17

信息化背景下,班主任的素养应该包含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信息化背景下的班主任素养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信息化背景下的班主任素养

核心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心理辅导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论素养、班级文化建设能力、自我提高能力。班主任要具备这些能力。

一般素质:包括家庭教育素养、班级档案的建构能力、班级活动的组织能力、职业规划指导能力、政策法规素养。班主任要具备这些素质。

边缘素质:包括美学素养、社会学素养、人学素养、认知科学素养。班主任要了解这些素养,遇到学生身上出现疑难问题时,知道向哪些专业力量寻求帮助。

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为班主任要富有爱心:热爱学生,做一切工作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既考虑学生的感受,还要把工作做好。

班主任的专业知识结构。班主任的专业知识是指一套系统的、具有普遍性的、可记录与传递的学术专业性的班主任工作理论系统,可应用于解决班主任工作中实际而又重要的问题。

可以设置三个层次的分析指标:专业知识体系建构相对比较完善,专业知识有缺失,专业知识比较缺乏。

班主任的专业能力框架。因为工作内容太多元化,专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科研能力、洞察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具体划分时,可以分为核心能力、一般能力、边缘能力三类。

可以简单地将分析指标设计为三个层次:三类能力都具备,工作中经常闪现工作智慧;只是具备核心能力与一般能力,能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但质量不高;三类能力都比较差,只能简单机械地完成日常工作。

专业道德。个性品德修养:教师品行具有行为示范意义。遵循爱护、宽容原则:爱护、理解、尊重学生;耐心地等待学生成长。公平成长意识:平等地与学生交往;保护学生的成长隐私。法治观念意识:以公民教育、法治教育影响、帮助学生。

专业理念。班主任的工作地位:充分理解班主任的独特作用,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枢纽作用。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以人格培育、精神成长为本,将学业完成、德育落实、人格培育与精神成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好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班集体活动与指导、学生综合评价,形成教育合力。

信息化背景下班主任的工作行为

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德育原理、班级管理知识、班级建设知识、学生心理知识。条件性知识:相关教育法规、校外教育知识、综合文化知识。

操作性知识:班级文化知识、团体心理辅导知识、生涯规划指导知识。个体实践性知识:个体魅力塑造知识、特殊学生处理常识、品牌班级建设知识。

专业能力。基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活动策划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发展能力:专业成长能力、教育判断能力、知识生成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再生能力:决策公关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班本课程开发能力。

两年多的时间,我整理出这些文字。第一稿中,概念混用、内容交叉,被“大管家”批得体无完肤。第二稿时,得到了“大管家”的肯定。第三稿时,“大管家”坦诚地承认,在这一个方向上,他的研究水平已不如我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