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计算机应用大专论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对有型和无形资源的研发利用,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综合服务的应用,从而达到在企事业单位凸显计算机应用技术优势化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大专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应用大专论文范文一: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
摘要:本文对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进行实践探索。依据多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及行业企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理论研究,勇于创新尝试,实现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阶段性成果,创新点
1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危机
1)就业人数与企业需求不成比例。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被其他专业及个人所重视。即使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也进行过计算机的相关培训或自主学习。他们的专业性虽然不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他们的能力已经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他们还具有自己的专业,这样的毕业生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更为合适。这样用人单位就可以选择其他专业毕业生,从事企业中计算机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
2)学历不占优势。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具有大量高学历的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一个提升。同时在大家眼中计算机专业是个高技能专业,很多企业认为学历和能力成正比。就好像大多数人都认为学习能力和学习经历成正比一样。
3)高职院校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稍有欠缺,使学生的竞争力减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善于与机器,生活在单一的二进制生活中。而在现实的工作中,这样的非yes及no的情况,使他们在融入企业时缺少灵活性,不善于与他人沟通。
4)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方向缺少目标性。计算机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学生在学期间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明确的专业方向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为步入社会工作做好准备。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般对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不够明确,过分依赖学校的课程规划。
2培养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主要尝试
1)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科学界定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研究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原有教学进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差距,找到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2)在改革初期,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及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调查、分析,同时配合学院骨干校建设,以学院“百门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构建“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讨论、分析、建立“项目式教学”、“模拟企业环境真题真做”、“专业能力综合测评”及“项目式教材”模版。
3)正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且得到了落实。
3实践过程的主要创新环节和改进计划
1)服务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需求,适应计算机相关行业企业岗位的发展需要,培养具备个人发展能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专业发展的源动力。预计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a.结合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形成符合计算机专业发展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b.构建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获得计算机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实现入学即入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引导的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c.将计算机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结合实践需求,原有课程重新整合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框架、核心课程标准制定,模拟工作场景的操作过程指导课程实施过程及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
2)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问题。a.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规范项目式教材,教材的内容要符合行业企业项目建设标准及工作流程,要求编制老师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对行业某个工种环节要非常熟悉,所以必须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机会,要求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兼顾企业工作,在时间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b.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无借鉴性,需持续进行。c.企业作为供应链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改革参与的积极性不高。d.课程实施过程中严重缺乏双师素质教师。
3)研究工作的推进计划:a.继续修订和完善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b.进一步实践“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以取得职业资格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c.实施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完成2016级专业进程修订。配合学院骨干校建设,以学院“百门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完成“项目式教学”建立、“模拟企业环境真题真做”编写、“专业能力综合测评”建立及“项目式教材”编写等任务。
4通过调整研究计划增强改革力度
结合本地区经济特点及学生的就业发展趋势,制定特色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各自的特点、主要就业方向及区域经济引领下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分别制定突出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在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挖掘全新切入点。构建以市场人才需求为起点和终点的,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借鉴行业企业员工培养培训计划、社会高知名度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目标式培养策略,使得“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具有时效性。在研究中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分别确定适合本专业未来职业发展的计算机职业资格考取计划,统计取证率作出分析评价。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让学生成为实践者、参与者和应用的创新者,学生代表加入专题研讨。依据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本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将专业核心课程的优秀改革方案进行分项式研究,一项一项对比总结,提炼科学合理的时序任务课程设计方案,重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在构建项目式课程标准,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过程及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中加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结合职业岗位应用需求和教学实践体会,从确立考核目标、建立考评体系、设计考核内容、分配考核权重等方面进行实践,并分析和评价考核方式改革的结果和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文敬.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10).
[2]李春杰.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3]唐先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
计算机应用大专论文范文二: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驱动法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变革。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应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以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为例,分析该方法的应用措施以及注意事项,旨在更好的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能。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
0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一种理实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不再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需求,更是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明显的不同,该方法具有突出的合作、自主、探索的教学特点。在任务教学法施行的过程中要求教师首先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任务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分解教学内容,并将它们设计成细化的教学任务,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所要学的内容,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新相结合,而且计算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其中是相得益彰。这不仅对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的综合素质。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形成完整的教学主线,使教学思路更加的清晰明了,由易到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仅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高效率的完成学习目标。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将需要教授的知识直白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将教学目标合理、科学的分解成一个个教学任务,并且任务的设计还要具有引导性,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总结归纳,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2.1设计任务目标明确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内容就是任务的合理划分,它对教学效果的实现也是有直接影响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应用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教授氛围,然后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每一个知识点都对应着一个简单的小任务,同时还要注意各个任务之间的衔接,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目标。例如,在Word课件教授的过程,老师可先通过一些复杂、漂亮的画报、宣传单或是个人简历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主的投身到Word课件的学习过程中。其次布置设计任务,例如以“关爱地球”为主题设计板报、宣传册,并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以及操作,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设计中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2分析任务,正确引导
在明确任务之后,教师应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自主的分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自主讨论和探索的过程提出自己的执行方案。老师在这一阶段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知识进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每个人的思考方法都是不同的,对任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老师不要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正确引导,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3评价交流,总结拓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后步骤就是对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这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相互借鉴,切实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评价环境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二是,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同学之间的点评,主要是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其他同学进行分析和评价,达到共享借鉴的目的;老师对学生的点评主要是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设计思路以及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的而评价,给学生一定的肯定,同时还要对学生作品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意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3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的问题
3.1可操作性原则
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所做课题的可操作性,在设计课题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实条件,给学生以学习机会。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学习时,先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以及作用。因为贸然的让学生去组装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而且不切实际。因此,计算机教学任务可以改为让学生们去动手拆解一台电脑,在拆解的过程中,逐渐的认清电脑的构造,以及内部原理,进而再将任务进一步提升到装配电脑的难度。这时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就会实现循序渐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2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而且在每个方面的优势、领悟程度都有所差别。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因材施教,并且设计教学任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候尽管教师对于某个问题解释地很清楚,但是学生在做任务的时候同样会提出很多问题,作为教师一定清楚耐心的解答。
3.3发散性思维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任务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机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实施操作,勇于尝试,不受固定模式约束。事实证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尝试,对于逻辑思维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课题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比如,在进行版面的美化设计时,要学生探索多种方法开拓想象力,一些图片除了剪切的方法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要给学生自己探索的空间,有的学生就会开始尝试研究是否图片能自己绘制,或者是否能将网上的一些美图放到版面中,甚至一些同学将纸质版的图画都传输的电脑当中,更有学生提出用其他美化工具来组合为更具特色的版面样式。
4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明确任务目标,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任务驱动法不是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它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力,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慧华.论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现实意义[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8):180-180.
[2]宋丽丽.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下旬),2011,08(3):179-179.
[3]王晓玲,颜秉忠.探析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2012,(23):154-155.
有关计算机应用大专论文相关文章:
1.计算机应用大专论文
2.计算机应用专科论文
3.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4.关于计算机应用方面论文
5.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论文
6.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