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文章

2016-12-20

要建立长远的城市可视形象,提高城市的可识别性,增强城市环境的整体美,城市规划很重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城市规划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城市规划文章:城市规划学

摘要:要建立长远的城市可视形象,提高城市的可识别性,增强城市环境的整体美,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对于生存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必须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起就对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城市景观特色等作出统一规划和精心设计,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引导各项开发建设。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要借助于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的经济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经济、文化 、社会等有机联系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创造各具特色、富有情趣、丰富多彩的城市面貌是共同的呼声和原望。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学;生态设计;景观设计;自然辨证法;辨证观;

正文:长期以来,我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许多城市在制订了规划之后,就按照特定的功能布局和用地性质、直接进入建筑设计阶段。这样做很难把握城市空间环境的总体特征,轻易产生城市形象的无序化和城市环境的非人化现象。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景观规划并不是对传统的园林、绿地规划的摒弃,而是对它的延伸和发展,两者没有矛盾,但也不能等同。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景观规划,首先要分析研究城市景观资源结构,充分挖掘其中能反映城市特征的景观要素,对其功能用地加以周密翔实的考虑,为城市景观系统的形成创造条件。所以,要建立长远的城市可视形象,提高城市的可识别性,增强城市环境的整体美,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对于生存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必须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起就对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城市景观特色等作出统一规划和精心设计,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引导各项开发建设。下面将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讲述。

-、理论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这一观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 Gaia 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几千年的治水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洪水这样的自然力,应因势利导而不是绝对的控制,古人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充分认识自然的能动性,用竹笼、马槎、卵石与神为约,造就了川西平原的丰饶。大自然的自我愈合能力和自净能力,维持了大地上的山青水秀。生态设计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

第三、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之

一。森林边缘、农田边缘、水体边缘以及村庄、建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然而,在常规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态边缘效应的存在,很少把这种边缘效应结合在设计之中。在城市或绿地水系的设计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水陆过渡带上生硬的水泥护衬,本来应该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边缘带,只有曝晒的水泥或石块铺装;又如在公园里丛林的边缘,自然的生态效应会产生一个丰富多样的林缘带,而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又如,建筑物的基础四周,是一个非常好的潜在生态边缘带,而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则是硬质铺装和单一的人工地被。除此之外,人类的建设活动往往不珍惜边缘带的存在,生硬的红线把本来地块之间柔和的边缘带无情地毁坏。所以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 第四、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

二、方法

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城市景观规划方法初探我国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一般是把园林、绿地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这种做法往往只是停留在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平面表达上,也就是说仅仅对园林、绿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作出规定,并没有对城市的空间形态提出相应的要求。城

市景观规划则不同,它是研究三维物质空间形态的塑造。可见,随着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普遍下降,传统的园林绿地规划已经显得落后和保守,所以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引进景观规划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城市景观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根据不同城市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选择不同的景观侧重点。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景观活跃元素

在城市景观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最具地方特色,最具历史意义的景观风貌,作为组织市区景观系统的主角。这也是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的根本所在。 2、划分特色景观区

依据城市各地段景观特色及用地功能进行重点处理,逐步形成并强化其地方特色,以继承和发扬城市历史文化。

3、组织轴线景观

轴线景观是通过城市主要干道及重要节点形成的。

4、控制景观视廓

景观视廓就是为了使各个景观区处于良好的通视状态而建立起的视觉走廓。

5、勾勒城市天际线城市天际线是指由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工建构筑物等形成的高低错落的轮廓线。天际线轮廓应与景观视廓相配合,相协调。

另外,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才能形成完整的景观体系,创造有序的空间形态。

三、结语

合理规划和管理景观,对生态系统、区域乃至全球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要借助于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的经济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经济、文化 、社会等有机联系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创造各具特色、富有情趣、丰富多彩的城市面貌是共同的呼声和原望。

城市规划文章: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论文

前言

首先,非常感谢建筑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在广州大学选修课的课堂上开设了这样一门引人入胜的课程。我本身作为电气类学生,对城市艺术和建筑方面有着一定的兴趣,这门选修课正好符合我的兴趣要求,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在《城市理想与实践》为期十三周的选修课程中,自己最感兴趣的要是“生态城市”了。虽然距离这堂课的结束,已经有将近三四周的时间,但是当时授课的内容,我依然是记忆犹新。

初步感悟

这堂课上,老师通俗易懂的解释了一些基本的城市规划理论,还较为全面的阐述了他对于“和谐生态城市”的理解,并且引用广州以及贵州某小镇作为例子来解释“生态城市”的概念,真是引人入胜。一些扩展也非常的实际,观点既理性,也新颖。感觉这堂课的内容质量堪比央视的《百家讲坛》。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物欲横流,追名逐利,国内的氛围越来越功利化,这就致使城市规划的艺术受到了损害,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也渐渐丢失。我最佩服的人就是爱因斯坦,我知道爱因斯坦有一个观点,就是尊重自然。他曾经说自己在每一个想法产生时,都会在内心里询问自然这是否和谐。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尚且如此,我们现在怎么丢失了基本丢自然敬畏了呢?所以当我听到老师和谐生态城市的课之后,非常赞同这堂课里面的观点。

接下来,我将分几个方面,具体对我的体会和课后学习做一些总结。

摘要

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通过分析城市环境的恶化问题,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它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它的提出体现了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他的理论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方面提出的。文中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认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生态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现代环境问题出现全球化、综合化、政治化等,不仅有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一些新的污染如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在满足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游葱、交通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特征决定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自然生态系统类似,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生产功能、能量流动功能、物质循环功能和信息传递等功能。由于城市生产包括经济生产和生物生产,经济生产囊括了城市的主要社会过 程,因此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比自然生态系统复杂得多。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通过能量流和物质循环来实现的。

生态城市建设的目的

生态城市应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发展持续的社会一自然一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又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影响,城市自然生态的保护,将成为人们现阶段尤为关注的对象。城市自然保护既是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城市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自然因子,可以依山傍水,利用自然森林、河流、湿地进行建设,要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护好这些自然要素,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丰富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要规划、重建和维护适宜的生物种群或群落结构,恢复其健康的生态过程,提高城市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更新、抗干扰的能力。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

1在结构建设上

城市生态建设中,在结构上,一要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搞好城市的用地平衡。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国际上一些大都市相比,工业用地仍然偏高,而城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及第三产业用地严重不足,城市副中心或次级城市郊区发展不够充分,城市生态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在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中,应控制高层建筑的增加,疏解建筑密度。近年来,城市的高层建筑大量增加,为城市面貌增色不少,吸引了外资,也改善了市民居住条件,但由于发展快,不透水性面积增大,有很多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由于建筑密度偏高,增加了能耗、水耗、交通流量和地面不透水性面积,也增大了热岛效应,城市原有地表排水沟道水系被大量污染或堵塞,影响了防洪排涝能力。二要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总量和密度。三是要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四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创新。五是要加强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

2在功能建设方面

生态城市建设中,在功能建设方面。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城市物质循环。城市耗能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体,也是造成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的罪魁祸首。要改变城市原有的能源结构和利用方式,尽快实现城区无原煤直接燃烧,推广天然气、太阳能、电力等清洁能源,实现城市能源清洁化、低碳化。二是要建设快捷的信息流通系统。要发展分类、密闭、压缩、资源化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3在城乡生态关系的协调方面

生态城市建设中,在城乡生态关系协调方面。一是要实行城乡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规划,优化城乡空间。二是要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三是要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加强组织机

构建设。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和道路交通管理系统,降低交通需求总量,保持交通通畅,减少机动车尾

气和噪声污染,降低交通碳排放,鼓励人们在短距离出行中选择自行车和步行方式。

建设生态城市,关键在于人,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因此,首先要广泛开展保护生态宣传教育,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舆论氛围。其次,要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目前国际上倡导的绿色生活方式要求遵循“5R”原则。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等原则。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倡导绿色生活,遵循“5R”原则。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快速城镇化时期,并伴随着农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问题复杂严峻,建设生态城市、走生态文明之路是我国城市科学发展的正确选择。

后记

通过这门选修课的学习,收获颇多,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悟和我搜集资料深化学习后的总结。在此再次感谢李建军/漆平/蔡凌/彭长歆/户媛/马雪莲/郭晓莹几位老师的精彩授课。

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论文内容若有不妥,望海涵。

城市规划文章:城市规划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安以其特有的区位优势。实施了开放带动战略、科教兴市战略、城乡一体化战略,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道路交通、供水、燃气、电力、电讯、旧区改造、新区建设、绿化美化等项目取得显著成就,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实现了由内陆封闭城市向对外开放城市的转变,成为中国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

关键词:城市发展、西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1西安城市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大气污染与水环境污染仍比较严重。

西安城市空气环境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0.165毫克/标立方

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65%:地表水环境质量渭河西安段污染严重,超过Ⅲ类标准,城郊主要河流72%的河段超V类水质标准,特别是太平河和渭河。失去其基本功能,渭河已成为全国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地下潜水污染趋势在加大。

1.2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把西安定位为旅游城市,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及广泛开展的

旅游活动,在产生区域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诸如对风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对自然保护区的侵扰,对河流源头水源的污染。对文物古迹的损毁,对地史记录的破坏等。以秦岭北麓西安段旅游为例,随着秦岭北麓西安段旅游活动的不断升温,秦岭北麓生态的人为破坏和污染在不断加重。据市旅游局统计,目前秦岭北麓已形成的旅游景区、景点有70多处,已建成的度假村及进行旅游接待的山庄、庄园等超过50家,黑河水源保护区内也建有宾馆饭店,沿河道建设的单位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缺乏处理设施大部分直接排入河道,生活

垃圾无固定贮存场所。随意向河道倾倒,造成水环境污染。水体质量下降。 2西安城市地位与环境安全

西安地理位置和地貌结构决定了持续千年的稳定。商倚秦岭,北临渭水,东有灞浐。西有沣 等“八水环绕”;秦岭植被水源涵养与补给。及“八水”补给使区域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和众多文物古址遗存保留下来,形成深厚的文物积淀和悠久的文化历史。从蓝田猿人到河古人类居聚地和“汉唐盛世”形成华夏文明。根之所在,这些都是西安人引以自豪的,西安城市的文明与水文明一脉相承。然而当前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2.1水环境问题及对策。

水资源引发环境问题突出,环境地质问题不容乐观,城区13条地裂缝在扩展,资源总量在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在扩大,水污染趋势在加剧。针对当前的水环境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缓解和减免:①坚决关闭乡镇造纸制浆超标排污企业。提高水资源价格,促进废水循环利用;②秦岭山区实施生态移民,确保源头水清洁;③加快周边河流治理,扩大城市水域面积。维护现有周边湿地面积和功能;④加快城市和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和节水,水价提高有利于工作开展;⑤重视地下水污染和城市饮用水源水质问题。由常规定性指标分析转向定量化测示和环境类污染物的分析,城市饮水中微量有机物和痕量重金属的测定及有“三致”危险污染物测定;⑥提倡和推广“水体自然生态修复技术”改善水环境质量,(应用新技术方法);⑦实施“大水工程”。

2.2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大绿工程”。

①近年来。绿化工程成效显著,应注意绿化树种。优选种植当地适生植物种类,避免外来物种入侵。维护地区生物种群和环境的生态安全。秦岭山地引种日本松、落地针叶阻隔大熊猫栖息地,引起的教训是深刻的:②植物在雨季可以涵养水源,但在旱季蒸发水份,类似“水泵”的作用抽干土壤水份。因此,绿化工程应视具体位置和功能植物种属选择北方地区耐旱种植为主;③采用新技术科学种养,发挥都市水源涵养林效能。

2.3处置好城市固体废弃物。

要拥有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垃圾污染;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目标;西安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按规定要求大于90%。①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范围覆盖郊县;②工业废物应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③有毒有害废物,尽快建立医疗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置场所;

针对西安市目前城市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存在问题而言,应推广垃圾分类收集,由居民家庭和企事业单位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将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如金属、塑料、玻璃、纸张等废旧物资进行专门收集资源利用;将有毒有害物如废旧电池、灯管等单独分类集中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立“西安市有害固体废物处置中心”是目前当务之急:不可回收物如渣土等废弃物进行集中收集运输填埋处理。根据深圳、厦门等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的经验,从源头进行垃圾分类后。可使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减少30%。有力的推动了城市垃圾“三化”治理进程。因此,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收集对解决西安市垃圾污染,推动“建强创佳”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以及提升城市形象和地位均有着现实而积极的意义。

3关于城市规划与交通环境

城市是多功能性的,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即居住、生产、交通和游憩。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作用是城市功能分区,如划分为中央商务区、教育区、商业区、住宅区等。住宅区离公路应有一定距离,但目前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时候,尤其是市中心地区,住宅、商店、学校紧贴交调,避免出现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矛盾。提倡公共参与,多听取公共意见和建议,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精神。

为了解决当前突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应大力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准点率达到90%以上。站点覆盖率按300米半径计算,建成区大于50%。中心城区大于70%。特大城市基本建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50分钟。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大中城市基本形成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共公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在20%以上通要道,交通与居住、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西安城市现状更是如此。交通噪声和机动车尾气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不能消除,比如不许鸣笛、采用低噪声发动机等可减弱影响。但是不可能彻底消除对居民的影响。

城市规划应做到各种功能综合协调。任何涉及到公共利益或公共设施的规划。部门之间都要进行协调与沟通。将信息发布给老百姓,如建设停车场的规划应与住宅开发规划事先协。

3.1西安市应重视发展公交。

开辟专用线路发展快速干线,解决交通堵塞问题。

3.2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

1、治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是一张名片,而环境是这张名片的主题。城市建设,从本质上说就是环境建设。新加坡的发展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就是靠适当的开放政策和花园式的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成为世界投资的热点地区。深圳、广州两市分别获得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处处天蓝水清、地绿花红,自然生态、人文景观与现代化气息和谐交融。大连市将城市环境视为最大的产品,以城市自身形象为品牌。吸引投资者、消费者来投资、旅游、购物定居。促进了经济发展。城市环境的改善使大连的无形资产得以增值,形成了环境、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西安通过城市环境的改善,外商投资呈不断上升趋势,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以人为本”优化城市环境。建设生态城市,塑造绿色家园。随着城市进入小康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以人为本”强化人居环境和人文景观提高,重视环境质量和生态建设。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环境观,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

关系;要完善城市功能。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道路交通、供水节水、燃气热力、污水和垃圾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治理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改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发扬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注重与历史文化风貌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要十分珍惜和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发挥西安周边古迹、人文历史的优势,重视改善城市的软环境。塑造城市现代文明新形象。

3、治理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走绿色GDP之路,突破固有理念。“吃饱才能考虑吃好,绿色GDP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出现的”。它代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方向,而其宗旨就要在市场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以最低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发展节水、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重视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使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加大旅游资源保护,通过环境治理使西安投资环境和旅游形象得到改善,外商投资规模呈上升趋势。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西安区域竞争力,促进了西安区域经济发展。因此。以环境为载体的西安旅游业将对西安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节能减排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把循环经济作为西安市发展的基本取向,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建设一批新的生态循环型项目。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