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财政政策的作用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主要具有四种功能:
1.导向功能
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就是通过调整物质利益进而对个人和企业经济行为的调节来引导国民经济的运行。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配合国民经济总体政策和各部门、各行业政策,提出明确的调节目标。第二,财政政策不仅规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同时通过利益机制,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
2.协调功能
财政政策的协调功能是指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衡状态的制约和调节能力,它可以协调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3.控制功能
财政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府通过调节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有效控制。如对个人所得征收超额累进税,可以防止两极分化。
4.稳定功能
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调节总支出水平,使货币支出水平恒等于产出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其稳定功能主要体现为实施反周期操作。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一)拉动经济增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政府增发国债1000亿,用于社会范围内的基本投资与建设,针对技术改造的投资对比前段时期增加超过500亿,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经济增长点增加了约1.5%,同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有所增加,为19.4%。同时国家进一步增加了社会保障建设的费用支出,在国有企业员工的再就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准备、城市居民低保等方面的支出超过150亿,促进我国国民增加约0.23个百分点。同时在税收政策方面,恰当提升出口退税税率,同样对我国GDP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具体方向转变为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将超过60%的国债用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约1.7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8%,对比上年显著提升。直到2010年,为保证财政政策的灵活性,我国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拟安排财政赤字约10500亿,代发地方债券2000亿,将其纳入地方预算,并强化政府内部的约束力,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2011年,我国财政部门支出123亿,用于新农保的试点建设中,将农保覆盖区域扩大到60%,奠定了居民社会保障的有力基础,并于同年4月份,将超额累积税率修改为7级,减轻了中低层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刺激了消费。同时强化对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为城市棚户区改造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补助,加强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维护了广大居民的权益。并于2011年10月初步决定于2012年初在部分对应性地区展开深化增值税制度的改革试点,并于同年8月将服务行业与运输行业的营业税实施税费改征,于2013年2月联合发改委员会、社会保障部门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意见,进一步完善积极税收政策的辐射范围,保障社会群体的基本利益,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拉动了内需,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二)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2009年,中央政府用于“三农”方面的建设支出达到7253亿,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我国政府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力度,并不断完善与落实农业的补贴制度,以政策作为导向,引导社会资源转向农村,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同时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总之,我国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完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地缩小了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并促进教育公平。建设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方面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三)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经济增长滞缓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实施了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强化在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降低失业率,提升就业率,同时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13年我国通过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多贡献,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整体稳定运行。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形势依然较为复杂。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涨速度及工业附加值的具体数据表现而言,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依赖于内需的拉动。同时居民消费秩序基本持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确保了货币市场的稳定运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缓解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热,物价涨幅迅速、内需不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政府通过扩大基础性的建设投资,有效推动了经济增长,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深化科技创新改革的支持方面有了显著的表现,在推动社会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及升级等方面有很明显的作用。为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准备。
(四)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2008年,为抵御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我国财政部分宣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立即出台扩大内需的十项基本政策,总投资约40000亿,强化民生工程、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的建设等,国家通过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提高对资源短缺行业及西部农村地区的支持,例如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给予西部投资税率优惠、投资武广高铁建设等。随着当前我国资源供求矛盾的迅速加剧,在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调节社会范围内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供需的基本平衡,实现社会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促进了我国就业率的提升,保持了物价的基本稳定及国际收支的平衡。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2008年末开始,我国政府为应对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抵制经济下滑等方面意义重大。同时在我国经济增加以高能耗、高环境污染为前提的背景下,为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革,我国政府推行了科技扶持政策,在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伴随着当前房地产泡沫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的社会背景,我国政府强化了对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为城市棚户区改造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补助,同时为应对物价的无序上涨,实施了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另外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建设,我国政府也实施了相关财政扶持的政策,在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