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冲刺背诵核心考点
在复习2016年考研政治的过程中,你知道有哪些重要的核心考点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6考研政治冲刺背诵核心考点以供大家学习。
2016考研政治冲刺背诵核心考点(一)
1.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具体表现为“五个稳”。
一是经济增速“稳”。当前不到7%的增长是一个减速不减势的增长,由于我国长期经济的高速增长,即便减速后总量依然非常可观。
二是就业形势“稳”。
三是居民收入“稳”。居民收入保持“双快”增长格局。
四是农业生产“稳”。
五是物价涨幅“稳”。
2. 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具体表现为“五个进”。
一是“进”在“双创”活力增强上。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热情持续高涨,创新驱动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是“进”在经济结构调整上。从需求看,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拉动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从投资看,结构持续优化。
三是进在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增长加速并继续领跑,产业结构由工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特征更加明显。
四是“进”在城乡统筹发展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
五是“进”在生态环境改善上。生态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节能环保取得积极进展。
3. 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难”
主要表现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具体表现为:
一是投资持续增长“难”。
二是外需拓展扩大“难”。
三是企业生产经营“难”。
四是财政收入增加“难”。
受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滑、结构性减税等因素综合影响,今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五是部分发展改革措施落地“难”。受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改革推进不够同步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因素影响,部分已出台政策和改革举措落实中存在的慢半拍、落地难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和改革效果及时发挥。
2016考研政治冲刺背诵核心考点(二)
“习马”见面身份和称谓
此次会面双方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见面时互称“先生”。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说,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体现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
人们记得,当年毛泽东和蒋介石曾在书信电报往来中称对方为“先生”。
为什么是在新加坡见面?
张志军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安排在新加坡举行。
新加坡再次见证两岸关系历史性一刻。
1993年4月,首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
2015年11月6、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新加坡。
两岸关系大事记
1949年后 国民党败退台湾,海峡两岸对峙长达数十载
1950年6月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1971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1979年1月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
破冰
1979年元旦 全国代表大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1987年底 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
1992年 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3年4月 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1949年以来两岸授权高层人士首次会谈
1998年10月 第二次“汪辜会谈”在上海举行,拉开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
反分裂
1999年7月 时任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的分裂主张,致两会商谈被迫中断
2000年5月 奉行“台独党纲”的民进党上台“执政”
2005年3月14日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相逢一笑
2005年4月 首次“胡连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60年来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首次会谈
2005年5月 胡锦涛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北京举行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
2006年4月 第二次“胡连会”延续两党高层互动惯例
2007年4月 第三次“胡连会”两党应对“台独”运动
拨云见日
2008年3月 认同“九二共识”、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2008年5月 首次“胡吴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见
2008年6月 海协会与海基会领导人在北京举行会谈,中断9年的两会制度化协商重启
2008年12月15日 两岸同胞翘首以待30年的“三通”基本得以实现
继往开来
2013年2月25日 “习连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强调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
2013年6月13日 “习吴会”,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
2015年5月4日 “习朱会”,习近平会见国民党新任主席朱立伦
2015年9月 连战应邀参加“九三”阅兵
开先河
2015年10月 在两岸关系再次面临道路选择的重要节点,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和台湾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广州会面,就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达成一致
2015年11月7日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2016考研政治冲刺背诵核心考点(三)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加深、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一是生产的全球化,在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的基础上,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日益联系在一起;二是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扩大,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国际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迅速扩大,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的过程,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也有积极影响: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经济竞争力;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成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消极后果:一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二是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三是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策体系、价值观等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出现不同的治理危机;四是各国的产业结构变成一个全球行为,在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