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怀单纯阅读题答案

2016-12-11

出于现实生活中的你,怀念着那个无忧无虑的单纯时光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追怀单纯》阅读题目及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追怀单纯》阅读原文

单纯属于少年。但是,我们一辈子会追念、怀想这种单纯。

读台湾学者蒋勋的书,有一节写道:小时候,为了送一本同班同学忘掉的笔记本,曾经翻山越岭渡过淡水河去他家里,那时,淡水河桥很少,绕了很多路。至今,记忆很深。他说,这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

蒋先生的话,一下激发了我的同感。年少的单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么?

去大兴安岭下乡第一次回上海探亲时,一位“荒友”的母亲来家,背了20多斤重的芋艿,委托我带给她的儿子,说是孩子特别喜欢吃芋艿。我母亲怔了一下,但没有拒绝,只是转身看着我,问:能背得动吗?那时,探亲回家,都会互相捎带一些香肠、肉松等副食品回知青点。可是,捎芋艿是第一次,而且这么多。几千公里之遥,要换两次火车。我却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

回大兴安岭时,一旅行袋的芋艿成了我要特别留意的行李。每次换车,从窗户塞进行李时,装芋艿的旅行袋是第一件,我不能把人家母亲重托的东西弄丢了。到了连队,我把芋艿交给“荒友”时,他并没有像他母亲说得那样“特别喜欢”,只是一帐篷的人都品尝到了来自家乡的土产。

我仍然高兴。完成了一次他母亲的重托,把一位母亲爱的关切重重地传递给了这位“荒友”。几十年来,每当忆起这次长途背运,心中浮起的总是快乐。这种快乐中的单纯,带给我绵长的慰藉。

我要感谢母亲,她没有阻止我的单纯,她成全我将年少的单纯变为行动,而没去计量得与失。正是母亲的成全,使我心中留下了单纯的底色,在面对生活中无数的关乎得与失的选择时,有了衡量的标尺。

我怀念单纯,是因为光怪陆离的社会,已经让人唯恐不复杂了。

有一次参加暑期旅游团,有当妈妈的教师带着自己的孩子。三四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当妈妈的交流教子经,却没有了教师的语言。

“做好事也不能当傻子,否则孩子从小就吃亏,大了怎么去竞争。”

“是呵,现在的教育脱离实际,社会上有多少虚伪、假象!”

“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付出要有回报,否则,永远弱势!”

这几位妈妈的爱心,有这么多的算计和机巧,她们要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一定是精明、重结果、以胜出为要的竞争强人,这对于当今社会,实在也是应对之举。但是,人的成长、人格的养成在哪里呢?竞争之胜,并非入世体验的全部,如是,丰富的生命感知便遗失殆尽了。

自然无法与她们交流。又想起了蒋勋先生的话。他长久地回忆送笔记本的美好,他后来把这种单纯和善看做是一种美,一种人格之美。他说,这种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单纯的快乐,不要为了应世,而把它任意地驱赶了,这不仅是成长的缺憾,也会有人格的短板。人的心灵,没有了单纯的滋润,便会干枯。

无论世相多么诡谲而复杂,我却仍然追怀单纯。

《追怀单纯》阅读题目

1.词意理解。根据文章内容,解释文题中“单纯”的含义。

(思路提示:先通读全文,捕捉与“单纯”有关的信息,再进行整合提炼。)

2.文意把握。概述作者“追怀单纯”的原因和意图。

(思路提示:先根据题干中“原因”和“意图”浏览文本,研读重点语段,然后对语段内容进行概括。)

3.内容探究。文章在回忆“我”“长途背运”时写到了“母亲”的言语神情。你觉得这是作者的无心之笔,还是刻意所为?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思路提示:首先要明确题意,着眼全篇;然后根据论证方法的知识审读文本,最后进行概括表述。)

4.要点概括。文中画线部分几位“妈妈”的“教子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思路提示:首先认真研读对话,明确每位妈妈的意图;然后将三者进行比较、归纳。)

5.写作拓展。“单纯属于少年”,相信同学们都曾有过“单纯”的经历。请以“也曾有过的单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追怀单纯》阅读答案

1.文中的“单纯”指人与人之间不计量得失,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纯洁的互助合作关系。(意对即可)

2.原因:是因为现实社会光怪陆离,已经让人唯恐不复杂了。意图:表达对当今社会人们因缺少“单纯”造成的人格短板以及心灵干枯的深深忧虑,希望人们一起呵护“单纯”,一起守住“单纯”那日渐萎缩的领地。(意思对即可)

3.这是作者的刻意所为,因为他这样写一方面现身说法,揭示了我们心怀“单纯”的底色主要靠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的教育来打染;另一方面与下文妈妈们的教子经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当今社会“追怀单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4.出发点相同,都想让孩子尽早“适应”社会,唯恐自己的孩子将来吃亏;说话的角度不同,第一位是从“做好事”帮助别人的角度,第二位是从对教育不满的角度,第三位是从得失利益的角度来说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