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党的为什么要的原因
想知道作为一个大学生什么样的理由才会使得别人觉得你入党原因更具说服力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大学生入党的为什么要的原因,欢迎阅读!
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
1、是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人活着除了吃穿住行之外,最高的境界是实现人生的价值,说到底是多大程度上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中国共产党是目前乃至很长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乃至世界,非常受尊重和认可的政党,现在国际上的所说的中国道路、中国崛起,都是她领导下进行的。加入这样一个极具生命力,引领人们前进、推动社会进步的组织,你会不自觉地为社会思考更多、贡献更多,做积极的公民、为社会付出、贡献,就能得到社会相应的认可。
2、是自我监督的需要。党员有很多要求,也会不自觉地自己被他人监督约束,当某一种监督和约束成为一种习惯力量,你会少一些懒惰、少一些放纵、少一些不羁;
3、是挑战自我的需要。入党前要接受很多的考验,N多程序和法则,你要团结同志、你要得到认可、你要有过硬的素质、你要经受评议和检验,入党的过程就是一个挑战自我检验自我的过程;入党之后,你会慢慢变成一个老党员,面对优秀的新鲜血液,你会更加壮心不已,当年的勇气豪气会使得你更加勇于挑战自我。
4、是健康进步的需要。党员要带大家一起进步,必须团结人、凝聚人,要有健康的心态,要有进步的追求;一名党员要自觉地加强各方面的学习,这是组织的要求,经常性的学习和交流,会让你的心永远年轻,让你处于一种一直进步的状态。
5、是锤炼能力的需要。党员是先锋,有事找党员,是我们常有的事情。这就要求党员有能力、能办事、会办事,在各种事务面前,经过风吹浪打,你会学会和掌握很多本领很能力。
6、是更好地奉献爱心的需要。这个组织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道底就是奉献,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你会更加自觉地奉献,更加心胸开阔地服务,而人生就在为他人服务、为单位服务、为社会服务中实现人性的光芒。脱离了这个,人生似乎枯燥而乏味。
【扩展阅读篇】
大学生思想入党,为何成难题
为研究破解高校党建工作难点问题,高标准推进北京高校党的建设,2015年4月,北京市委教工委实施了高校党建难点项目支持计划,实施周期一年半。清华大学承担了“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工作”项目。
当前,在许多高校看来,解决大学生思想入党是个难题。那么,其原因何在呢?
来看针对高校相关调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曾在全校3000多名学生党员中就思想入党问题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的同学认同“人生理想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有机统一”,98%的同学认可身边党员的政治觉悟,78.8%的普通同学明确表示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总体来看,大学生的入党意愿很强,学生党员在同学中威信较高,在思想入党方面总体上是过硬的。
但是,调查中也发现,个别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还存在着思想不纯、认识不清、入党动机不端正、服务群众缺乏真感情等现实问题。航空学院的一位研究生表示,身边存在一些研究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并不明显,对学习困难学生帮扶不够的现象。法学院的一位研究生表示,自己在理论学习上缺乏动力,加之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学习信息触手可及,参与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的积极性在降低。
据中央组织部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779.3万名,其中学生党员为224.7万名。
采访中,不少高校学生工作负责人也表示,“尽管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一些多元化、实用化的取向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社会上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渗入到高校,关于入党动机、思想入党的问题始终困扰着高校党建工作者。”
对此,该如何看待,又该如何解决?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多种价值观念交互碰撞的社会环境中。在政治多极、文化多样的国际背景下,西方世界不断向国内渗透多元的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同时伴随着国内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旧体制转化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国内外形势变化的综合影响,致使当前学生的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等基本价值观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部分学生出现小幅度价值观认知偏差。”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辅导员高超分析,“同时,在当下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党员身份带来的红色福利影响被不断夸大,成为公务员身份的职业敲门砖,成为有编制工作的重要参考砝码,成为优秀群体的荣誉标签。红色福利就业影响的现实倒逼形成大学生党员身份的现实需求,而非来自于内心自愿,致使入党动机功利化程度加深。”
“此外,当下大学生党员党性培养过程中,部分实际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脱离学生实际、口号化、不接地气、走过场式的党员教育。简单粗暴的说教式、义务式、程序化的党性教育,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促使学生产生厌烦排斥情绪,从而导致越教育越排斥,越教育越怀疑,形成来自党员教育本身的隐形排斥力。”有高校负责人分析,“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宝贵精神,渐渐的只能从小说、影视作品、党员考察相关培训讲座等间接的经验形式来获得,党性培养过程成为类似于通识课程的学习体验,成为党员发展的应试教育,很难达到让学生将党的发展与民族的兴亡以及与自身命运相连的认知,很难让学生从全党全局的高度思考社会现实,无法实现内心的震撼效果,从而造成了学生对党性培养的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