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五年级数学论文

2017-02-24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题一直是学生比较重视,也是比较难掌握的知识和内容,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应用题更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五年级数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五年级数学论文范文一:小学五年级数学变式教学初探

摘要:变式教学有比较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特点之一。在小学五年级课堂中选用变式教学能够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平台,提升小学生处理问题的水平以及思维的活跃度。然而,目前在我国关于变式教学的探究并不多,本文笔者结合国内相关专家、学者的看法,根据自己多年从教的经验,对小学五年级数学变式教学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五年级;数学;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61-01

在传统的教学中"灌输式"与"机械式"的教学方法中有很大的缺陷,它会使让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无比沉闷,在很大的程度上压制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变式教学的探究意义也是重大的。

1.数学课堂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内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不一样的课堂内容以及课堂环境,运用变式的形式进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组成过程的规律总结,对于数学的概念、公式和习题等的一系列从它们不同的情形、层次、角度以及背景的转变,有目的地启发小学生在"变"中寻找到"不变"的实质,在"不变"中找出规律,进一步实现让小学生独自、自觉的决绝遇到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水平和能力的目的. 这就是变式教学。

2.小学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应用分类

通常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变式教学可以从水平层面、垂直层面将其分为4个类型:归纳变式、应用变式、深度变式和广度变式。归纳变式及应用变式两者是由课文情境的介绍转变而成的,两者都归属于情境变式;而深度变式以及广度变式两者是由对课文的例题、习题的介绍来涉入的,两者都从属于在问题变式当中。

2.1小学数学变式教学中的归纳变式。小学数学变式教学中的"归纳变式"指的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结合设计不一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带领小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改变来归纳出"不变"的小学数学定义和通则。

2.2小学数学变式教学中的应用变式。小学数学变式教学中的"应用变式"一样是结合不同的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改变,而不一样的是小学生将掌握了的定义和通则使用到更广的实际情境当中去。例如,用小学五年级数学中的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为例:①一块平行四边的木板,底为60cm,高为80cm,求木板的面积是几平方厘米呢?②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底为30cm,高为60cm,请问木板的面积一共是几平方厘米?③测量且计算出下面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①到②题不难发现,其情境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仅仅是数字进行了改变,而③提则在解题的步骤方面有增加,其中不仅要测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还要再进行面积的计算,而这三题相同的地方是在于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来应对各种问题的。其目的是在于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可以迅速和灵活地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3小学数学变式教学中的深度变式。上文已经提到,深度变式是问题变式中的一种,深度变式的设计主要是将数学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它追求的不是题目的数量,而是题目的掌握质量,加深变式的空间, 通过对问题本质概念的方式的改变,促使获取更多类似的数学概念和技巧。例如,再以小学五年级数学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家庭作业来分析:①建设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水池,底为80m,高为30m,请算出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②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铁板,底是60cm,高50cm,每一个平方厘米是2.5元,请算出这一块铁板一共要多少钱呢?③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底为120m,高为50m,假如将花坛的底与高各增加20m和30m,请计算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比原来的一共增加了几平方米?以上这三题都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有关,同时这三题是以逐步递增的方式在"变",难度步步加大,做题思维的步骤逐渐增多,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一步步掌握题中的解题办法与数量结构。

2.4小学数学变式教学中广度变式。目前,广度变式的设计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小学生多角度的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增强数学知识间的融通度,扩展变式的空间,通过变化数学问题的外部概念的方式,也就是说结合变式题组来获得数学技巧的巩固。依然以"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作为例子,给小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①校园内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操场,底是120m,高60m,用来摆放桌子,桌子占地的长为1m,宽为0.5m,请计算出操场最多能够放下多少张桌子? ②学校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乒乓球场,底为72m,高为34m,乒乓球桌的所占的地是15㎡,请算出这一个乒乓球场能够放下多少张球桌呢?③小李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泡沫板,底是64m,高是42cm,请问最多能够改成几块底为34cm,高为22cm的泡沫板呢?这三个数学题目的结构与解题思路是一样,也都是一个大的面积计算里面含有一个或是几个小面积的计算,这一类数学习题的设置能够有利于小学生把这一概念进行结构化,实现小学生对其进行多个角度的理解、掌握,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数学知识网络,有利于今后数学知识的运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变式教学的探究。事实已经证明,在实践中运用变式教学可以更好的让小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学知识,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会明显得到提高。同时从小学生的相关表现来看,很多小学生是喜欢这种变式教学方法的,因为它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战胜问题,可以让小学生逐渐的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以上结果都证明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变式教学方法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7-13.

[2]聂必凯.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性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有关五年级数学论文范文二:教育均衡发展在五年级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摘 要: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意识、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到自己成功了,有成就了,发展了。如何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均衡发展呢?本文从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诱导学生成功;抓住典型题材发展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用好现有教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数学应用题;教学探究

教育均衡发展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意识、思维和能力,让学生有所成功、有所成就、有所发展。而五年级数学应用教学是一至四年级的数学知识学习后,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反思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人人能成功,个个有成就,方方面面均衡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诱导学生成功

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而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成功感。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须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而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产生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愿望,最后达到成功。例如,当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出了这样一题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了3厘米,宽减少3厘米,所得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面积一样吗?这一问,充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议论纷纷,争着回答。一部分学生说一样大,另一部分学生虽然觉得这个答案不对,但又不知怎样才能说明,便都把眼睛看着老师,迫切想得知结果。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因为此时学生大脑产生兴奋,大脑在兴奋期里最容易爆发出思维的火花。所以,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在练习纸上画画拼拼比较,很快就得出了自己的正确答案。结果并不重要,而过程却是创新能力的经验。因此,要进一步地引导。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兴趣很高,继续动手、动脑、讨论、探索。纷纷成功地答道:所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如果长与宽之差越小的长方形面积越大;当长、宽相等时,便成了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二、抓住典型题材发展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

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要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五年级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一些典型题型,分层递进,对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是十分有益的。

如: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后,老师在讲解应用题型:“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 )角的三角形。”这一类应用题时,通过分层递进,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发展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让学生感到了自己有了成就。

第一向层次思维:求出三个内角判断法。这是学生开始时常用的方法。

第二向层次思维:求一个角判断法。“我们能不能只求出一个角就能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学生通过思考懂得:只要求出最大的角,因为最大的角是90°,所以这个三角是直角三角形。这一层次比第一层次学生思维上进了一层。

第三向层次思维:直接判断法。“我们能不能不求出任何一个角,直接从三个角的比份上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通过讨论,学生懂得:因为3=2+1,最大的角的度数等于其他两个锐角的和,所以可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自己的成就:

1.如果最大角的比份等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2.如果最大角的比份大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3.如果最大角的比份小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学生的多向思维,是靠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探索得出结果,不是教师的直接说出,关键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三、用好现有教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现行五年级数学现有教材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反思能力呢?实践证明,通过改编例题或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改编例题引发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如果能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实到实处,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教学应用题“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此道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将“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改成:①乙队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②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1.5倍。③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2/3。还可将问题改为:①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这段公路的?②两队合修几天后还剩这段路的?③甲独修2天后,剩下的乙独修还需几天?这样围绕例题这一中心发散,例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机制,在本堂课得到充分体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改编例题促思辨,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运用改编例题、习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辨析,进行前馈控制或反馈矫正,一方面可以达到有效防治错误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1.前馈控制。即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或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在解答有关问题时易错的一些情况,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比、辨析,防患于未然。

2.反馈矫正。即当学生在练习中发生错误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通过改编例题或习题让学生继续练习,学生在继续练习中产生觉悟,从而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提高反思能力。

总之,在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思想,我们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诱导学生成功;抓住典型题材发展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用好现有教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把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去。

有关五年级数学论文相关文章:

1.5年级数学小论文

2.数学小论文范文五年级

3.关于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大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