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励志散文3篇

2017-03-19

创业励志散文 老天爱笨小孩

96年那个疯狂配带传呼机的年代相信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我也一样,记得当时还向我姥爷借了几百块钱买的是当时市面上最贵的MOTO精英双排汉字机价格大约在2600元左右,现在这个价买个3G手机都足够了。一次我在我的传呼上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息“最新专利信息在手,无需东奔西走,由北京青华大学专利中心出版的最新专利信息,为您带来更多的好项目”记得当时收到这条信息的时候以经是晚上八点多了,看到后心里顿时不安起来,我说的不安是一种着急一种想马上看到这样的信息的急切心情,是一种喜悦的不安。真有这样的好项目吗,出于礼貌当天没的打扰人家。第二天就和这个人联系上了,看到信息后我茫然了,上面的信息涵盖工业、农业、商业、五金等等上百种产品,当时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真是不该知从哪里下手,而且每个项目都要开发,也就是说市面上很少,要做市场预算广告投资还要做产品开发和加工等很多要作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资金,少则也要几十万,上哪找去呀。后来和这个人一交谈,我觉得我也可以做这样信息出售的模式,但是一定要比他做的影响面大范围要广,最好是全国性的,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按着这个创意我在思考着……几天后我真的就找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在那个网络资源贫乏的年代,用这种方式的人还不是很多,但是相信的人确实很多,因为多数都很真实,今天再看看,已经是不太可行的事情了。

因为当时我喜欢看《深圳青年》《商界》这方面的杂志,每次看到书的最下方都有这样一句话或几句话,用50—60个字来介绍自己的产品或是公司文化的。经过向杂志社咨询登这样的广告首先要有你所发布产品或是经营项目的营业执照和一些相关手续,因为杂志社的收费不一样,还要交纳每月300元—400元的广告费,这下问题来了,我想做可是没有营业执照和相关手续,而且执照的经营项目里必需要有所要登的产品内容,也就是说我要登出售专利信息这样的广告,我的营业执照里必须要有这个内容。后来我就去当地工商部门咨询,得到的回答是必须有经营场所,才允许办营业执照,这样问题又来了,我只是为了发这样一个广告上那去找这样的经营场所啊,因为当时手上没有多少钱,想要租一个商品房谈何容易,再想办法吧。后来听说在自己家住的楼上也能开店,也就是说用自己家的楼也能办营业执照,当时得知这消息时心里一阵激动,可是问题还没这么简单。一问才知道还要经过你所住的楼的管理单位许可,那时候不叫物业,都属于各级单位下设的二级单位管理,而我们这个楼又规一个大队级的部门管理。我到那里一问说我们住的楼是规他们管可是我父亲不是他们单位的,必须要我父亲单位开出一个证明,证明我是和我父亲住一起的,这么麻烦,现在想想看一下户口簿不就完了吗,没房子当然都是在一个户口簿上了。可能人家要的就是这种手续,没办法去吧,到了我父亲的单位问题又来了,你要证明和你父亲住一起干什么,态度比前一单位还要恶劣没办法看样子说实情更不好办了,就说我们单位要统计一个数据,所以让我上这来开的证明,那人又打了几个电话其中一个是打给我父亲的,然后才叨叨咕咕给写了一个我和我父住在一起的证明并盖了一个公章,虽然很不容易,但是心情一样还是很好,好险呀,可能说错一句话,这事就办砸了,拿着这个证明我又来到我所住楼的管理部门找那人,回答说不行,在楼上开店不允许,刚才不说,现在我开了证明才说,怎么办呢,这样我又遇到难题了,没办法只好求助当时一个我父亲的熟人,也是因为父亲的热人后来给那个人打了个电话,那个人终于在另一个证明上签字了。其实现在想想真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时有很多东西都不是很明白,就直接去办了,其实漫漫长路才刚刚开始。

带着这两份喜悦我又来到了当地的工商所,用我所开具的两份证明,领了一份营业执照申请表,开始了我的申请路程。下面需要由区工商局签字同意才可以继续办理,这时候已经到中午了,因为我这时候还是处于暂时的兴奋状态,也不觉得饿,所以中午饭也没吃,就坐车来到了区工商局,由于是中午这里的人还都没来上班,不过他们屋里还真的有一个岁数比较大的一个老年男人在那里,问我干什么,我说办营业执照,他说你先等等吧,人还没来呢,我就在走廊里等着,过一会那个老年男人说我看看你的手续,他看完以后说,你还是回去吧,你今天办不成,我说为什么,他说你还差很多东西呢,当时也不明白还差什么,没有走依然等在走廊里,就这样一直等到上班时间了,可是我要等的办事的那个人还没有来,我就来到他们二楼的走廊里,其实当时也就是没事瞎溜达,到了二楼有一个门开着屋里有一个年青的男人,他问我你干什么,我说我办营业执照,他说在楼下,我说那个人还没来,他说那你再等等吧,就这样,我又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来,我在走廊里走来走去的等,可能也是无聊我就又来到了二楼,那个年青的男人问我那个办执照的人还没来吗,我说是的,他说把你的材料拿来给我看看,他看了一会儿就在局长签字的位置上写上了同意并签了字,当时我还弄明白怎么回事,他和我说你去下面办营业执照吧,我说了声谢谢,出门的时候我才特意看了一眼门上写着,副局长办公室,然后又来到一楼,刚才那个岁数大的老年男人看到了局长都签字了,就开始给我写营业执照,那时候打印机还不是很多,他是用一个很细的毛笔在我的正本和附本上手写上去的,正本给塑封上了,很大一张,附本像小学生课本一样可以折叠的。当时那个老年男人看我的眼神都很疑惑,我忍着内心的喜悦什么也没说,也没有表露出来,天哪!这就办成了?当走在回家路上的时候我心里很平静,像是在做一场梦一样,内心的兴奋,却怎么也表达不出来,是因为没人和我分享这成功的喜悦吗?直到今天回想当时的低调内心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后来才知道那个老年男人说的是防火证、卫生证等一些相关的证件,必须要在办营业执照之前先办理完这些手续才能办理营业执照,真的是老天在帮我呀!老天爱笨小孩,呵呵!

之后的日子里我与北京大学专利中心取得了联系,邮购了他们的各年出版的专利信息。接着又印营执照复印件给杂志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定期的平均三两天就能收到一张汇款单,每天下班回来都会去邮局我买的56号信箱里取汇款单,这样的日子真的让我很难忘!

创业励志散文 大的做好了,小的就简单了

也许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会想着,做一件事一定要从小做起,但是更多的时候,这个小的条件下成立。但是到大的条件下,一切又要反着来。因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简单点的说,是把难的事情先做好了,做简单的事情,那真的就不用做,事情就成了。

有个人,他是做品牌的,就是自己注册品牌,然后贴牌生产,他做得很好,我问他,这么多品牌,你怎么处理。他说,很简单,我先把最难做的品牌做好,其他的就简单的了。

最难做的品牌是什么,比如,价格最贵的牌子,因为客户群,甚至经验,都达到那层次。

他是做京东,刚开始是做女包,是做最贵的。一个包包好几百的。

在后面她做女装,对于她来说,那就更简单的了。

上面这个从高往下走,势如破竹,就是他说的。

想到这个,其实这个也就是我一直说的,先把一个好的做好了,其他的也就简单了。

比如按我们一般人的思路,要做天猫,一定要先开淘宝。但是其实不是的,当我们天猫能做好,那么淘宝是肯定可以做好的。阿里能做好,淘宝也肯定是可以做好的。

但是反过来就不一定了。你C店能做好,天猫不一定能做好,阿里更不一定能做好。

当然,我们能做好一个就已经很好了。

在跟群里人聊天的时候,他就说,假如你想着以后做天猫,那么现在也不要从淘宝做起,而要直接开天猫。为什么呢,因为很多的经验是没办法积累的。而且,天猫一直都在变。

我们并不知道以后的天猫会是什么样的,所以,还不如现在咬下牙,直接进天猫。

想到这个,我想到了上次回家,跟县城那群朋友玩,现在的他们,再也不是当年的他们了。真的都是做得超级得好。只有我还是当初得我,那个傻傻的我。

怎么说呢,因为他们家在县城,他们的父母亲很多都是开工厂。

父母亲开工厂跟他们开工厂是有关系的。

因为他们经常见到的都是哪个朋友有了新的厂房,哪个朋友的厂房都多大。因为在那样的环境里。他们会对比的。但是,有的他们也没有钱呀。没有钱怎么办呢。

他们就去学管理,有些用关系去大的工厂学管理。

等每个流程都会了,他们就出来自己做。

有些是贷款的,有些是融资。就是他们画个大饼,分50%的股份出去。然后一下拿回几百万,然后开工厂。一下。他们就起来了。做淘宝也一样,有个朋友,我的一个很好朋友,几年没联系。他真的是老实到不能在老实,他的笔名跟毛爷爷的笔名一样,数下名字多少画。就是多少画生。但是现在的他也是有了20几个员工,跟我们比,他是比我们猛很多的了。

想到这个,我想到了买房子,我们总习惯是先买小房子,然后以后赚钱了,再买大的。但是他们的做法是先买大的,然后慢慢的还贷款,然后慢慢的把家具填充好。他们做生意也是,先想办法把大客户拿下,然后小客户也就慢慢慢慢的来了。

其实我们想下也知道,大客户都能拿下,小客户,那是非常的简单的了。这个真的是比逆向思维更逆向思维。就像我们群里有个人。当然,他以前的公司很猛就是了。

他现在做新公司,就直接去对手的公司,看哪个人做得最好,哪个人出力最多。然后就天天想办法把他挖过来,本来他们工资一年可以达到40万的,他呢,一个月给4000。当然,4000是底薪,有给股份的。只是公司还没建起来。

也许很多的人会想,这样忽悠,很少的人会上当的。但是还真的有,而且那是真的牛人。真的牛人,他们一般都不懂得玩政治,但是他们一定是很能做事。所以在原来的公司里,一般都是不太被优待。但是一过来,虽然工资低,但是也不一样。

过来是当什么?当副总。副总是做什么的,是什么都做的,比如招人,比如做制度,加上一个好老板,一切就非常非常的好了。所以群里这个人,就非常的舒服,什么都不用做,还能做得超级得好。

因为他把牛人先挖来了,所以他挖其他的人,也就很简单了。甚至让牛人去挖就行。比如请普通的人,那是再简单不够了。而牛人,他们不是要底薪的,他们要的是业绩,是成就,他们会拼命往前冲。

所以假如我们是从小做起,那么事情就难多了。而且可能会引起内部的不开心。但是假如我们是反着来,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最难的,但是接下去就非常简单的了。

朋友做个软件公司,还没有开始,就把最牛的一个工程师给挖过来,结果一过来,也就马上盈利了。我们想下肯定知道,因为那些客户只认他。怎么玩,就是跟上面一个样。

说到这个,其实玩得最好的,我觉得是小米。

他们老板也说,当老板应该把70%的人放在找人的身上。所以尽管小米他占得股份不多,但是那么多牛人进去,水涨船高,一下也就不得了了。哪个方面都是行业得精英。

不管是做营销,还是做技术,还是资金的操盘。最主要的还是不只这里。对于小米来说。其实本来小米是一家小公司,但是为什么一下能这么大,能到处投资呢。因为他把手机做出来了。但是这也够了。他做其他的肯定不会自己动手。比如他做手机先亏,亏100亿,但是影响力起来了,一下能融资,1000亿,减掉100亿还有900亿,这个900亿拿去投资别的,肯定能赚回很多很多。当然,他不会亏的。

很多的人炒作,也是这样子,先钱砸进去,然后再收回来。

我们这里说的也是这样子,先把大的拿下了,小的也就简单了。因为你把大的都能做出来了,其他的对于你来说,肯定更简单,最主要,难的做了,简单的,别人都会帮你的。那个时候,你自己不想赚钱都不行。马云最开始也是拿下了软银,还有雅虎,其他的人,想着他们都进,肯定是抢着投资了。

创业励志散文 弯路也是必经之路

按照现在流行的词来说,我曾经是一个“学渣”,在国内念建筑学校没有毕业,然后去德国读了5年书最后也没拿到文凭。不过我认为,生活就是不断学习,经历本身才是最大的财富。

我的商业历练应该是在德国读书时开始的。我课余曾在一家音乐网站打工,那是2000年左右,互联网刚刚兴起,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比较简单,就是通过互联网卖唱片,但做到了年销售额4亿欧元的规模。公司把小城里的一座老火车站买了下来,装修成了办公室,在里面工作的人都很酷很时尚,很多时候我不会想到这是一家卖唱片的公司,而会认为是一家创意公司。这家公司的文化和氛围直到现在还在影响我,所以现在做Watch,我一直告诉我现在的员工,我们不是一家智能手表公司,而是一家贩卖时尚的公司。

弯路也是必经之路

还在德国时我就跟一个同学合伙做进出口贸易,主要是把很多中国便宜的东西出口到德国去卖,当时主要是通过网上渠道,2002年在一次电脑贸易中遇到了骗子,14万欧元货款打过去,结果人找不到了。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等于我在德国勤工俭学的钱全部散了出去,不过从此以后我做生意会多一个心眼。

那年春节回到国内后,过完年就遇到非典,我也不愿意回德国了,自己就跑到上海继续创业。我在国内的第一个项目借鉴了德国那个互联网唱片公司,就是利用P2P的方式卖音乐。

我把国外一些好的免费音乐,特别是夜场音乐上传到服务器,然后提供付费下载。网站的名字叫RaveChina,因为有特色,我们完全靠口碑营销做到了全国第一。这个项目基本是零成本起家,但是为我赚了几百万。后来我们的模仿者越来越多,版权的管制也越来越严格,2005年,我就把这个公司关掉了。

有段时间我对互联网有点厌倦,2006年就索性跟几个朋友去做DM连锁杂志。我的思路是将杂志免费摆放在一些三线城市刚刚兴起的咖啡馆、茶楼和星级宾馆,然后靠广告和软文赚钱。在内容上,一半是通用的内容,一半是本地化的内容。这样看来,渠道固定,内容成本低廉,印刷成本可控,又选择在广告业不发达的经济富裕地区。

当时我笃定这是个好生意,就一下子在长三角地区铺了10个城市,比如苏州、常州、无锡等,一个城市设立一个办公室,然后开始招兵买马去拉广告。

这么疯狂的扩张很快带来了恶果,杂志只出了4期,现金流就断了,公司账上亏了将近1000万,我只能迅速止损,把公司关掉了。

这次创业给我最大的教训是一定要稳扎稳打,不能好大喜功,同时就是要看准趋势,懂得何时坚持、何时放弃。

所以等到2008年做团购时,我就吸取了教训。这算是个从内部创业开始的项目,当时国外团购的概念已经起来了,内部有个小伙子想去尝试,我就给了他100万元去无锡做团购网站,没想到他只花了30万元就开始盈利了。后来我们就开始谨慎扩张,用2年时间进入了5个城市。这个项目现金流很好,基本每个月的成本有30万元,利润能有40万元。

那时,团购在国内已经热了起来,所谓“千团大战”已经拉开帷幕,行业巨头拉手、糯米、窝窝等都已经融了上亿元人民币,我一看玩法变了,要么融资迅速做大,要么被巨头收购。后来我们选择了后一种,因为作为一个在三线城市耕耘的团购网站,想获得资本的垂青并不那么容易。2010年年初,我们5个城市的网站打包以300万卖给了一家排名前三的团购网站。

从团购项目全身而退后,我开始寻找新的项目,作为一个连续的创业者,这时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把握趋势比找到优势更为重要。当时最热的应该是移动互联网,而我从2008年起就开始零零散散地跟着一些老板做天使投资。

这时我碰到了对我非常重要的一个合伙人,也就是公司现在的CTO。他是做硬件出身的,本来我们只是合作关系,我的技术团队帮他做手机ROM。后来我们越聊越投机,在智能硬件领域准备合作做点事情。

选择智能手表这个方向有点机缘巧合。当时我们接了荷兰一家公司做手表手机的订单,而苹果正好放出要做iWatch的消息。我和合伙人都敏锐地认识到这个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我们必须抢在苹果前面把产品做出来。

其间过程自然是非常艰难。第一批样品良品率非常低,当时我们为了一块玻璃耽误了4个月时间。2012年4月的时候,我几乎想放弃了。但这么多年的创业经历让我认识到,轻易放弃等于前功尽弃。8月份,产品终于有了眉目,10月份整个团队停止了所有软件外包业务开始投入到Watch的开发进程。2013年8月,我们终于出了第一款产品。这时智能硬件领域已经非常火热,创业者和大资本都在往里面挤。

回顾这么多年的创业,我想每段路都是一种领悟,都是成长里不可替代的一段经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