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术教学视频

2017-06-22

少林武术的基本功怎么练?少林武术作为一项技击和健身运动,历来与格斗和强身有着密切关系。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用和价值,成为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少林文化。下面jy135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少林武术的视频教学,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相关阅读—少林武术的功用

一、武术与军事

唐初,少林寺13名武僧以高超的武功助李世民打败了王世充之后,少林寺开始公开组织和训练僧兵队伍。少林武术自唐代用于军事战争后,历代不绝,再次大显身手的是在明代。据传,远在明初之时,少林僧兵曾助朱元璋夺得天下。明中叶后,倭寇在我边境侵扰,少林武僧又大规模投入这场战争,并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少林武僧月空和尚率僧兵30余人征战抗倭前线,他们以精湛的武技击杀大量倭寇。抗倭明将俞大猷也曾带少林武僧征战沙场。明朝正德年间,边患严重,武宗曾亲调少林武僧镇守边关。少林的另一位武术大师三奇和尚也曾带僧兵1000余人,转战于陕西、山西等地。后来云南少数贵族上层人物兴兵作乱,明王朝命令三奇统兵征讨云南。少林寺武僧万庵、普使和尚也多次到边关参战,因作战有功而受到皇封。此外,少林武僧也曾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战争。如元朝对红巾军的作战,明朝对师尚诏的作战,明末对李际遇的作战等。

近代,少林武僧也不断参与战争。民国初年,少林寺武僧恒林,因武功高强被推举为少林地区的保卫团团总,他曾率僧兵与土匪进行大小10多次战斗。少林武术高僧妙兴曾多次率少林僧兵参战,后任吴佩孚部下团长。抗日战争时期,少林武僧还参加了对日军的作战。人民解放军的许世友和钱钧将军,利用在少林寺学到的武功,在历次战斗中都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纵观历史上少林武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可知其在作战中有重要的作用。

二、武术与佛教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汉代传入中国内地。印度高僧跋陀传授小乘禅学。达摩传授大乘禅学,认为:生即是苦,通过修行通往极乐世界,成佛于佛祖左右。这类不修今生修来世,缺乏忠孝思想的教义,与中国传统思想相违,未能融合扎根流传。至唐初慧能对达摩禅法进行了改革,提出:“即心是佛”,“见性成佛”。形成了“行住坐卧、道法流通”,只要把禅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随缘任往,心注一境,就能修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禅义理念,认为人人都可通过修练,今生成佛,甚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修练方法以佛教戒、定、慧为本,兼融儒、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由于禅宗教义符合中华民族的自尊心理和传统文化习惯,逐步渗入社会各界,也渗入了少林武术,可以说,少林武术离不开禅宗的影响,成为禅武合一的独特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是在参悟禅宗的前提下逐步形成的,并不断得到了完善。少林寺著名武僧妙兴等所述的有关拳理,很清晰的指出了禅宗对少林武术的影响。

一是练习少林武术者须忍辱戒妄,防止用武不慎,造成危害。

忍辱戒妄是佛教修持的基本内容。达摩“二入”禅法中“行入”的核心,就是“忍让”。“行入”包括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和称法行。对现实遭遇不计较得失,受到少林传习者的重视。妙兴说:“遇到一切外魔、挫折、嘲讽和污辱,都能坦然处之,无动于心。”(见《新编少林寺志》)。《少林拳谱》要求习拳者要不计较欺凌、唾骂、污斥,不角逐纷争。要求戒欺狂、偷盗、色欲和贪婪等。

二是少林拳入门基本功是站骑马桩。

此法既是一种增强腿力、加固下盘稳定性的外功训练手段,也是一种养气平心的内功练习手段。其练习要求多与禅定修持法相通。例如,站骑马桩时,要求集中思想,默想寂思姿势要领、肌肉感觉,或者以意念支配气息的运行。做到“无我无他”(妙兴语),“听气下沉、沉心寂虑”。这与专注一境、练心如墙壁,达到禅定的“壁观”修行法基本一致。又如,站骑马桩时,要求“每次必站百字,即站时默数一至百之度数”,以排除杂念、集意练功。这与为纠正心思散乱,达到禅定的“禅数”修行法相似。

三是少林拳练胆之法吸收有禅宗解脱法。

欲以拳技防身擒敌,须有一定“胆量”,无恐惧心。少林拳家认为“胆”之大,莫过于看破生死。不计生死,便能运技自如,妙兴说:“明晚生死,……功深之人,能以静制动”。禅宗的解脱是通过禅定体会“本无”,摆脱世俗烦恼的束缚,使思想认识契合教义,从而将自身解脱为无拘无束的自由人。拳技中采用静悟来勘破生死,大概与此有关。

四是少林拳以“拳禅一体”为特点,是佛教文化渗入少林武术的集中表现。

禅宗自慧能后,扩大了禅定的观念,不再限于静坐壁观的修练形式。认为不论采用什么形式,只要“修心见性”,就能“顿悟成佛”。这种理论与武术的意境很相近。因此,禅法与拳法的结合,较禅法与农活或其他生活活动结合要容易。禅法与拳法结合后,出现了上述以禅理解说拳理、整理拳技的特点。

三、 武术与中医

中医是中华民族保健延年和治病疗伤的医学。少林武术防身制敌、健身、搏杀的特性,促进了中医在少林寺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中医在少林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少林寺僧众在演练少林武术和使用各种器械进行各种战斗搏杀中,难免伤筋动骨、流血牺牲,为及时治疗跌伤、战伤,更加注重了中医研究,以便自救和救人。少林寺僧医德禅《少林寺伤科妙方》序云:寺僧“从战迎敌,战必有伤之”,“必然启僧自医,故出僧医也”,“僧医以自创自救为本,……秘不外传。”少林寺除中医疗伤治病外,还有自己的独特治法。如:点穴治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经络穴位疗法、健身气功自疗法、中医摄生法、针炙疗法等。

少林武术的健身功法和健身拳法在中华武术与气功中有着重要地位。主要以攻防的动作为基本素材,只是运动结构、编排、练法与技击拳法不同,也不再以技击效应为最高目的,而是以对习练者自身的影响为根本,追求强健体魄,延年益寿,祛病消伤的目的。少林寺内传的“八段锦”、“易筋经”就兼有导引治疗的理论,又有武术基本动作素材,既能强健体魄,又能为提高武术技能服务,成为古今武术气功健身功法的代表,为世代所流传。

少林武术中医中的佐功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其内服药以强筋壮骨为主,具有激发机能活力,防止练功过度导致疲劳的作用。外用药以舒筋活络、消肿止疼为主,具有活络软坚、防止皮肉老化僵死的作用。其中的内服药,逐步在实践运用中形成了方剂。外用药则从跌打外伤的汤洗剂和酒剂中筛选出了验方。

总之,从少林武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少林武术既具有自我发展的医学成份,更多的则是移植和借鉴了中医的医学成份。中医技能不仅在少林武术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同时,也作为少林僧人救世济苦的行善行为之一,形成了少林武术自身中医医疗体系,成为少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