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会计行业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以便于适应社会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一:谈会计职业判断_会计准则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行业不断出现,会计环境日益复杂多变,赋予会计人员一项挑战性工作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敏锐、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加强实践训练,努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论文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信息,会计准则
会计人员除应正确掌握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原理外,还要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具备在不确定经济事项下进行决策的能力。会计人员要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通过计算、分析、比较等方法对某一事项做出推定、判断与选择。
一、会计职业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验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一)专业性
经济活动复杂多变,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熟知相应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决策和经济事项的处理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业务水平。做出正确的选择只能由会计人士进行。
(二)目标性
为了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效益最大化,会计人员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会计的确认、计量、会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能有效维护企业。
(三)权衡性
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会计估计过程,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权衡、取舍的过程。因此,会计职业的判断过程也是不同利益主体相互博弈最后达到一定均衡的过程。
(四)社会性
会计职业判断是在会计法的限制下和要求下进行的,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不能单纯从会计角度出发,应更多地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二、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的实质是对会计事项利益均衡的过程,本人认为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法律、会计制度不完备
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政策、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虽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法律、行政法规,但是由于法规对新生经济业务不完善。导致会计与税收的矛盾。
(二)会计行为缺乏独立性
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同、生产经营特点不同,但是企业的目标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所有者为达到目标,会不择手段,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听从管理者,出现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干预,从而丧失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独立地位。
(三)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较弱
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依赖会计制度向职业判断发展,由于会计工作者的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会计职业判断质量高低受制于会计人员自身业务技能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两个方面。
三、如何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实行终身教育
要培养会计人员过硬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必须熟练会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是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开拓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对会计人员实行终身教育。
(二)强化会计行为独立原则
会计人员为了服从管理者,放弃了应有的原则和职业道德,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客观公正处理经济事项,加大会计人员独立地位。但是这种独立行为不能超然独立。避免出现会计人员为利益操纵企业。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工作者在工作中的行为规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净化社会环境,对在职会计人员每年都应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培训。在工作中时刻以职业道德为标准衡量自已。有助于反腐倡廉,有助于社会廉洁建设。
(四)增强会计职业判断意识
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很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会计人员要建立职业判断意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在会计工作中,要做到客观、公允,不仅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对会计目标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会计环境的敏锐感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泉军,张政伟 “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 《会计研究》2009年第三期
2 韩国红 “会计判断 ” 《财会研究 》 2008年 第六期
3 中华会计网校 《新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2006年12月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二: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主要困难与对策_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会计行业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以便于适应社会的发展。 论文导读::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并且已对我国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有效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影响,对策
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在38项具体准则中,包括22项新推出的准则,极大丰富了原有的会计准则体系。在联合国国际会计标准专家工作组第22届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称这套新会计准则体系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无疑是一场会计革命,并且已对我国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1 新会计准则的显著特点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新会计准则具有两大显著特点。
1.1 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趋同是大的方向,是大势所趋。在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走向趋同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发展方向。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把我国会计工作以及会计准则向前推进了—大步,而且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日益协调。在内容体系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一致;在基本准则、会计要素计量和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系做了大胆的借鉴。其中,新会计准则体系在会计要素计量方面的一大亮点就是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新突破。
1.2 新会计准则的“中国特色”
趋同不是相同,借鉴不等于照搬照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执业环境以及社会公众的认识程度等不同,决定了我们在国际趋同的同时,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制定中国会计准则,使之既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又能保持中国特色。新会计准则在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上以及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保持了中国特色。新会计准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2 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新会计准则主要在存货计价、会计计量方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企业合并报表会计处理方法和编制理论等方面进行了重要的改革。
2.1 存货计价管理办法的改变
新会计准则对存货发出的计价影响,取消原先采用的“后进先出法”,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后进先出法”不具有普遍性,或不能真实反映存货的流转情况,造成存货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互脱节。“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都是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这里的发出,实质上是指存货成本的流转。所谓“先进先出法”,则是采用最早购入存货的价格,而“后进先出法”,即企业在核算发出存货成本时,采用的是最近购入存货的价格,
2.2 谨慎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都比较侧重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一般为市价)。公允价值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交易双方的意愿,体现了公平交易的原则。我国曾在1998年颁布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债务重组”等会计准则中最早引入公允价值,后因实际操作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结果在2001年修订后的会计准则中被取消。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等会计准则中又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但新会计准则在实际运用公允价值时,还是做了较为谨慎的限定,只有在满足相关的条件时,才能采用公允价值。
2.3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
众所周知,在企业盈利上升时,多计减值准备;而盈利下滑时,再将减值准备冲回,这是企业调节会计盈利的手段之一。其主要手段就是在盈利较大的年度,大幅度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当年费用,减少当年利润,待来年度盈利下降时再运用转回手段增加利润。过去,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甚至超过了当期净利润。但会计准则变动后,上市公司不能冲回上述准备,今后其他公司也不能这样做了。按照新会计准则,“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
2.4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严谨务实
原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债权人的让步,即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所转让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债务人应当直接将其确认为资本公积,而不作为债务重组收益。新会计准则规定影响,对于债权人的让步,应当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人当期损益。如果是以转让非现金资产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则债务重组收益要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定的。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
2.5 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
合并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但是,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母公司不再控制的子公司;联合控制主体和其他非持续经营的或母公司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不应纳入合并范围。
3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推动了我国会计事业的加速发展,并且已对我国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3.1 存货计价管理变化,影响了部分行业和企业的利润计算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体现在存货的价格波动上,当存货价格处于上升趋势时,采用先进先出法,会降低当期成本费用,使当期利润增加;若采用后进先出法,会增加当期成本费用,使当期利润减少。相反,当存货价格处于下降趋势时,采用先进先出法,会减少当期利润;采用后进先出法,会增加当期利润。可见,企业可以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任意调节当期利润水平。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使企业的存货流转得以真实地反映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费用,都以客观的历史成本反映,加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消除了人为调节因素。
3.2 公允价值的应用,给企业利润调节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公允价值的计量,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例如,上市公司的短期股票投资直接采用公允价值即市价计量影响,放弃原先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这给企业增加当期利润;非货币资产交换中引入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也增加了当期利润。由此可见,公允价值计量,扩大了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仍然可能运用手段来对企业业绩进行操纵。同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后,拥有较多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的业绩受到该物业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增加了企业业绩的不稳定性。
3.3 资产减值冲回被叫停,堵住了通过减值准备计提来调节利润的漏洞
按照新会计准则,“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从 2007年开始,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一些以前年度通过计提跌价准备来操纵利润的企业,以及迫切需要通过转回跌价准备来增加利润的企业,在新旧准则交替的2006年转回部分资产减值准备。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小,利用计提手法调节利润越来越难,只能通过加强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途径去提高企业的业绩。
3.4 债务重组的新规定,有利于那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提高其每股收益
原会计准则规定,债务重组中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不再计入当期损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这对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起到了强有力的遏制效果。新会计准则规定,由于债权人让步,债务人获得的利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进入利润表。这样,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豁免影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从而极大地提高每股收益,甚至可能出现每股收益提高数倍以上的情形。新准则的这一改变,会使债务重组浪潮再现市场,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重演。因此,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仍需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债务重组行为。
3.5 合并报表基本理论的变化,使合并报表真实反映公司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新的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人合并范围,这一变革使得母公司必须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公司的债务,并会使一些隐藏的或有债务显现。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而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这一变革有效防止一些企业利用分离若干子公司,缩小持股比例,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业务从合并范围中剔除,从而粉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新会计准则使企业无法随意调节合并范围,调节利润,使合并财务报表真实反映由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构成的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 实施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困难和障碍
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四年之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未执行或有选择地执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受旧体制制约、落后会计理念和会计发展周期的因素尤为突出,致使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障碍。
4.1 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定难度
我国目前尚处在转轨时期,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经济尚处于发育阶段,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不十分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公允价值难以形成:一是市场不活跃、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公平价格的形成机制。二是我国市场中交易双方存在关联方关系的情况较多,这些特定主体出于特定目的之考虑,交易价格往往显失公平。三是中介机构公信较低影响,市场执法不严,评估弄虚作假现象严重。由于目前我国公允价值实施条件欠缺,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由此而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是难免的。
4.2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水平制约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目前,新会计准则对于会计业务处理往往只有原则性的规定,使得会计自由裁量权加大,这种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因为缺少一一对应的详细会计规则,需要会计人员更多和更高水平的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但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我国一直沿用行业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明确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的意识和行为,处理会计事项时照搬以前的做法或者请示领导遵照执行,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会计人员进行的是事后报告,很难在事前给出准确的预测,无法对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做出合理和准确的职业判断。还有些会计人员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仍停留在以前的水平,知识面和知识结构没有及时更新和补充,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要求。此外,以前会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也限制了会计人员作出判断的范围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这些都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善于运用职业判断去处理复杂的会计实务,会计人员整体的职业判断能力不高,制约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4.3 过度关注利润而视新会计准则为异物
新会计准则由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了资产负债表日的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而不简单是企业的利润情况。原会计准则重点侧重于利润表,对利润指标较为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利润而不是未来的现金流量,强调的是过去的会计信息。当利润成为评价企业至关重要的因素时,企业会很自然地将注意力转向利润指标。一些企业还可能利用各种手段来操纵利润,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而新会计准则的重点是资产负债表,按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二者是两种不同的观点影响,所遵循的会计准则也不一样。比如说,关注利润表就会按照配比原则将不能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费用挤到资产负债表中去,所以开办费等与未来各个会计期间收入相联系的费用就作为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如果关注资产负债表,就会注重相关性原则的应用,将开办费等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放入利润表。当前对企业业绩评价甚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仍然具有强调利润指标的倾向,使新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观难以完全得到贯彻执行。
5 有效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对策
虽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困难重重,但是新会计准则确实是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怎样在实施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将新会计准则的积极影响发挥至最大,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逐渐完善会计准则,各项配套的机制等措施也要建立和完善。
5.1 切实做好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工作
第一,应当提高对新旧会计准则差异的认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贯彻实施,除了要求全社会,包括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外部监管部门和从业人员、以及投资者对新会计准则了解和熟悉之外,还要求明确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之处。第二,努力实现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平稳过渡。新旧会计准则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明确哪些项目需要进行追溯调整,哪些项目不需要追溯调整。这个问题不协调好,会给广大投资者的判断造成混乱。第三、要特别关注新会计准则的后续相关公告。国家虽然在2006年就颁布了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操作指南,但仅仅学习这些是不够的,要关注财政部后续不断下发的各种解释及公告,这些公告都是对新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解释、修改和补充。
5.2 对公允价值计量必须提出严格的限制条件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对于真实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无疑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然而如何才能准确的确定公允价值,这是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新会计准则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确认公允价值则是一个难题。公允价值的确定一旦有失“公允”,则极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因此,为了保证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必须提出严格的限制条件,即在制定新准则操作指南时,应全面考虑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关注新会计准则的技术性及其经济后果,对公允价值的确定作出进一步的具体解释和说明,以提高新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
5.3 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和趋同,但从整体看与我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对会计人员职业水平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国际上先进国家的会计水平相比,差距更大,在执行新会计准则上会打折扣。我国尤其缺乏与国际接轨、通晓国际会计惯例的高层次会计人才。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的职业水平,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我国会计界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上,既要通过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语、网络技术等新的教学摘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 、公正职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5.4 改善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外部环境
一是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应当积极培育各级市场,尤其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与可靠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会计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进行配套改革。二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相关配套法规。尽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影响,进一步增强公司管理层如实、及时、充分披露财务信息的意识。尽快修订、完善现行的公司法及有关证券法等法规。三是加大对执行新会计准则的监督力度。执行和监督到位是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根本保障。一项好的制度制定起来难,贯彻执行更难,而贯彻执行不仅仅取决于执行本身,还与有效的监督密切相关。没有好的执行和监督,再好的准则也没有意义。要加强财政与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审计监督、国有资产监管等部门的协调,形成监管合力,严格监督检查新准则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中的鉴证作用,借助中介机构和社会监督的力量推动新会计准则实施到位。
5.5 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研究最新动向,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2007年8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受巨大冲击,同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混乱。次贷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基于次贷危机所产生的对公允价值的信赖危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等国际会计机构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对是否取消公允价值,回归成本计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迫于各方的压力,IASB 对公允价值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和必要的修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也针对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式发布了指导意见,这在认可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也承认了该计量属性有待完善。我国在推广新会计准则过程中,应密切关注 IASB、FASB 及其它国际会计权威组织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和其它会计准则的后续研究动态,加强与其沟通力度,立足我国国情,借鉴研究成果,对我国当前已经颁布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及其指南予以修订和完善,使新会计准则在指导我国会计实务、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参考文献:
[1]邓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现状及其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12):20-21.
[2]武凝.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不宜久拖不决[J].消费导刊,2009,(12):45-46.
[3]张晓宁.对公允价值的再认识---由金融危机引起的反思[J].国际商务财会,2009,(12):30-35.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郑庆华,赵耀.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6]邹玉桃.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52-53.
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会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3.大学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4.会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5.有关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6.会计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7.会计学开题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