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党性考验心得

2017-03-15

当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来说,这既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思想的升华,更是一场作风的比拼、党性的“大考”。作为领导干部,要想顺利通过这场“大考”,就必须首先答好信念、作风、政绩观、群众观这“四道考题”。

考题之一:“总开关”拧得紧不紧?要将“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前提条件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一些干部的总开关却“松动”了,出现了理想动摇、信仰迷失、精神“缺钙”、道德失范等各种问题,个别人甚至把当干部作为谋取私利、巧取豪夺的手段。这样的干部,对自己怎么会有严的要求,对工作怎么会有实的作风?因此,践行“三严三实”要求,领导干部就必须首先清洗思想灰尘,清除政治微生物,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拧紧螺丝。

考题之二:作风“篱笆”扎得严不严?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执政基础。“用延安作风打败蒋介石的西安作风”,毛泽东的这句话,道出了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奥秘:以优良作风赢得人心、赢得天下。正是为了赓续党的优良传统,党中央才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又紧锣密鼓地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领导干部来说,扎紧作风“篱笆”,首先要从我做起,马克思主义手电筒在照别人之前,先要照照自己。只有自己做好了,教育管理别人才有说服力。在此基础上,对各种不正之风,还要敢问、敢管、敢于斗争,这既是“三严三实”的内在要求,更是敢于担当的直接表现。

考题之三:政绩观树得正不正?“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一个直接要求,是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政绩观。在去年某省民主生活会上,有常委同志谈到,面对广大群众的期盼,有一种“显绩”的焦虑。客观地说,这种“显绩的焦虑”透露出想干事、想出成绩的积极想法,并非没有正面意义。但一名干部,若把着眼点放在如何迅速博得外界的“青睐”上,就容易对那些不显山露水,需要长期坚持,却最终让群众受益的“潜绩”工程失去兴趣。“显绩的焦虑”本质还是对个人前途、名利的焦虑。而祛除这种“焦虑”,就要把政绩观矫正到“用权是为了服务群众”上来。如果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做决策、想措施,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功名利禄,而是老百姓的利益、期盼、处境、得失,凡事都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这样“温暖贴心”的“潜绩”不是比华而不实的“显绩”,更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吗?

考题之四:对待群众亲不亲?这似乎是一道简单的考题,却是一道最考验党性的考题。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谷文昌之所以活在人民心中,是因为他们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而李春城、刘铁男、季建业、廖少华等贪官之所以落马,是因为他们早把群众利益抛到脑后,而把个人私利放在眼前。因而,“对待群众亲不亲”的问题,不是一两次“作秀”就能回答的,要答好这道题,需要领导干部用生命去诠释,用挚爱去行动,用心灵去感悟。

当前,我国正处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常言道,先禁己身而后人,打铁还需自身硬。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一定要率先践行好“三严三实”要求,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这场“党性大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是我学习的心得,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决心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积极进取,锐意创新。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