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九课地动仪

2017-05-26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九课《地动仪》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增强民族自豪感。小编在此整理了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九课《地动仪》,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九课《地动仪》

公元138年3月1日,洛阳城里文武百官正在朝拜汉顺帝。

“启禀皇上,京都正西方向发生了地动,现在那里一定是房屋倒塌,江河横溢,请皇上速派官员去慰问。”一位六十多岁的大臣用焦急的口吻对皇帝说。这位大臣便是著名科学家张衡。

顺帝问张衡:“你说西方地动,有什么根据呢?”

张衡说:“我用地动仪测到的,三日内必定有人来报告。”

散朝回来,张衡带着亲朋好友去看他六年前新手设计的地动仪。那是一件铜铸的器物,模样像大酒坛,上面铸着八条龙,龙头对着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龙嘴是活动的,每个嘴里含有一颗铜球。每个龙头下对着一只张嘴大蛤蟆。大家仔细一看,其中向西的那条龙嘴巴禁闭,铜球已掉到蛤蟆嘴里了。

张衡告诉大家:“地动仪可以测八个方向的地动,只要远处大地一有震动,所对的那条龙就会吐球报信,现在西面这条龙已吐下铜球,正西方向肯定发生地震了。”

第三天,果然有人前来报告,陇西发生了大地震。

张衡发明的这架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测报地震的仪器,比欧洲人发明的仪器早了一千七百多年。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九课《地动仪》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5、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张衡设计制造的地动仪。

重点难点:

1、理解地动仪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插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家地震局都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地震预报;将地震灭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可是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地震预报的呢?通过学习课文,你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看图、说图意,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重点分析生字。

3、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语。

四、学习感悟,精读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汇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习汇报读懂的内容。

2、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

(1)默读第5~10自然段,弄清下面的的问题。

张衡是怎么会知道陕西会发生地震的呢?他所设计的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A、因为在张衡生活的年代,地震频繁,有好几次就发生在洛阳附近,引起了张衡的注意。

B、张衡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制成了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所以最先知道陕西发生的地震。

C、地震仪是用铜做的,直径八尺,样子像个大酒坛,在外壁上倒挂着八条龙。八条龙的龙头,分别朝着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每个龙头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哈蟆仰着头,张大嘴巴,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对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在铜哈蟆嘴里。

D、陕西地震那天,地动仪朝西面的龙嘴里的铜球落下来了,所以张衡知道京都西面发生了地震。

3、图文对照,加深理解。

(1)先看图,想想图上所画的内容。

(2)再读课文第8、9自然段,看看与图上内容是否相符。

(3)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4、激情朗读。

5、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老师引导,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你想不想介绍给别人呢?

三、讲解地动仪。

1、自由写、说(围绕课文8、9自然段)

2、上台讲解。

3、评比、指导,(注意条理性、语言通顺,内容充实)

四、延伸小结。

张衡通过多年的摸索,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点击下一页查看《地动仪》教学设计↓↓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