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褚橙的故事
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励志褚橙的故事,供大家参阅!
励志褚橙的故事:曾经“烟王”变“橙王”
75岁二度创业,曾经“烟王”变身“橙王”。85岁首度“触电”,橙子通过电商大举进京。近日,传奇人物褚时健的励志故事以及他亲手栽种的“褚橙”广受热议。据说这甜中微微泛酸的橙子,像极了人生的味道。本文来自有机会——中国有机生活第一平台
褚橙每年不出云南省就销售一空,这让周边很多农户也看到了希望。据悉,目前褚老的橙林有2400亩,年产出8000-9000吨,而今年云南丽江等地也纷纷邀请褚老合作,并划出了2000多亩地,希望褚老带着农户种橙子。
褚老火拼国际品牌
褚老谈及为何选择种橙子,曾表示是受了美国新奇士品牌的启发。而胡海卿在与褚老的接触中则了解到更多细节。
那年,有个亲戚带了美国橙子给褚时健品尝,但是口感偏酸。“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种出口感更适合中国人的橙子呢?”国外的555、万宝路等香烟在中国横行时,褚时健就想要做中国最好的烟并且做到了;这次,75岁的褚时健决定种橙子。
“他们管理得很细”,胡海卿说,这几年云南干旱,但褚老的果树却仍然能够吸收甘甜的山泉水。原来,为了能够将山泉水引到果园林,当年褚时健搭建了5条管道,一条水管将近200万元,当时仅有100多万元的褚时健只能向朋友借,朋友们没有一个不借的,并且还放下话:“你是稳稳当当的,没有把握不会向人借钱。”
“褚老用的肥料也是自己的配方,用烟梗等调制的有机肥,无任何化学成分。”胡海卿说,这是一举双得,同时还起到了去虫的目的。另外,褚老让农民剪去多余的枝叶,每棵树只留240-260朵花,目的是为了让每个橙子都能享受足够的阳光和养分。
据透露,目前,褚老还在酝酿加工饮料产品,而竞争目标对准的就是国际品牌都乐。
褚橙已成励志范本
万科董事长王石曾感慨地说:“橙子挂果要6年,他那时已经75岁了。你想象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是什么情景。虽然他境况不佳,但他作为企业家的胸怀呼之欲出。我当时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勇敢。”
上周,褚橙进京,微博热议,王石微博上再次感慨:“巴顿将军语:‘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本来生活网市场总监胡海卿发现,“购买褚橙者大多是男性”,而不少人买褚橙一到两天后,会再次购买多箱。“一开始我们还没想明白这其中的原因,后来,看到一些人发出微博说,吃橙子时,想到了褚老,也联想到了自己和身边一些正在奋斗着的朋友,就想着要多买几箱,送给他们,褚橙已经变成了励志橙”。
励志褚橙的故事:一只冰糖橙的励志故事
2002年褚时健被获准保外就医,在经历了人生的辉煌与沉沦之后,76岁的他又回到了哀牢山,种起了橙子。起初,种橙并不为了盈利。资料显示,褚时健的橙园发展到2006年时,总产量只有1000吨;而到了2011年,橙园的产量达到8600吨。
到了2012年,随着生鲜电商逐步走热,一家名为本来生活网的生鲜电商将褚橙摆上了网络货架。正是这一年,褚橙借着互联网的营销模式走到了数以亿计的年轻网民面前。触电只是这个经典营销案例的开始:2012年10月27日,《经济观察报》发表了一篇《褚橙进京》的报道,写了85岁褚时健汗衫上的泥点、嫁接电商、新农业模式;王石微博的转发点燃了事件,这条微博是“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11月5日凌晨本来生活正式发售褚橙,订单纷至沓来,当天就卖了1500箱。
就这样,一只普通的冰糖橙,加上了褚时健的名字,就开始变得励志起来。
然而,这样的励志橙也并不是所有励志的人都消费得起的,据了解,2008年,褚橙就开始在云南上市,与其他同类冰糖橙相比优势并不突出,价格最多高出10%。目前网络上5公斤褚橙的售价从118元到148元不等,是普通冰糖橙价格的2到3倍。
有媒体对褚橙进京以及褚时健精神的内容传播进行了总结,“其核心路径是传统媒体、微博,主要的人群是60后、创业者、企业家,因为他们对于褚时健的经历有感同身受的经历。”
也许这会让70后、80后以及许许多多创业路上的赶路人感到匪夷所思,追捧了这么久的励志橙、拥簇了这么久的励志英雄,原来不过是一枚精心包装的冰糖橙和一位洞悉商业智慧的营销老手。这场传媒和营销的联姻并不意在实实在在的卖橙子,相反却让本来皮儿薄的橙子变得“皮”厚起来。
莫名地,褚橙的粉丝成了听故事和讲故事的人,成了褚橙营销的志愿者。
在今天,当描述企业掌舵人的商业行为时,“博弈”无意间成为了一个高频词汇。而在“博弈”中,“博”有赌博、换取的意思,“弈”则有下棋之意。这两个字恰恰包含了在成就商业辉煌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精神---冒险与谨慎。而这正好注脚了褚橙的“另一种”精神内核: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有效的说服力,而这正是褚时健博与弈的商业精神。
大佬们的掌声
褚橙的另一片掌声来自于时下活跃在最前沿的商界大佬们,如柳传志、潘石屹、任志强。他们在为褚时健鼓掌的同时,也迅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只橙子”以便迎头赶上。于是,老百姓看到了“柳桃”,看到了“潘苹果”。
这样一种商业模式的群体认购奠定了褚橙的全胜--买家买家皆赞许。然而,商业的胜利有时不一定会让消费者获益。倘若中国排名前一百的富豪们每人各推一个“名人果”,加上果贩子的盲从,老百姓以后买水果也得先合计合计了吧。
不仅如此,大佬们在卖果子的时候,还不忘吆喝出自己的安全品质,甚至搭上自己的信誉。殊不知,老百姓更加希望吃到嘴里的是物美价廉的橙子,而不是故事或者名字。
励志褚橙的故事:
2002年,褚时健投身冰糖橙这个行业时,云南的冰糖橙市场已经饱和。但当他吃到来自澳洲的进口橙子时,就想创自己的牌子。熟悉褚时健的人说,这就和当年他看到国外的著名香烟品牌万宝路时的反应一样,一个劲儿地想要创造中国自己的高档香烟品牌。
"褚时健二次创业,进入冰糖橙这样一个市场几近饱和的行业,就是想要证明在体制外也能成功。"胡海卿说,橙子的利润和烟草没法比,褚时健选择将生命最后的事情定格农业,无疑经过深思熟虑,"他是在探索一种新农业模式。"
褚时健和妻子在橙园搭了工棚,吃住都在这里。他要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种出极品橙子,把国外橙子比下去。
白手起家困难重重。橙子刚挂果时,褚时健年年都会遇到不同问题,果树不是掉果子,就是果子口感不好。这个没什么爱好的老人,买来书店所有关于果树种植的书,一本一本地看。
后来橙子不掉了,但口感淡而无味,既不甜也不酸,褚时健睡不着,半夜12点爬起来看书,经常弄到凌晨三四点,最后得出结论,一定是肥料结构不对。
这种果子褚时健不敢卖到市场上,怕砸了牌子。第二年,褚时健和技术人员改变肥料配比方法,果然,口味一下就上来了。据说,这种用烟梗、鸡粪等调制的有机肥,成本虽只有200多元,效果却赶得上1000元的化肥。
"好的冰糖橙,不是越甜越好,而是甜度和酸度维持在18:1左右,这样的口感最适合中国人的习惯。"褚时健说。
"他是一个标准的技术型企业家。"胡海卿评价说,褚时健学习能力强,对技术要求严苛,实实在在提高产品品质,扎扎实实做东西,这都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实业精神,"做企业就是要很实在,这和那些追求金融泡沫的虚拟幻觉的企业家,走的根本是两条路子。"
实际上,这位企业家的形象非常"土"。经常戴着草帽,穿着拖鞋。然而,当褚时健讲起为了寻找水源,一天爬几个山头时,正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的胡海卿,被这位80多岁老人的吃苦劲儿打动,觉得"不可思议"。
2002年,王石途经云南,专程拜访褚时健,也曾有类似感觉。
那时,王石领导的万科,已连续三年当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也就在这一年,他成功登顶非洲乞利马扎罗山和北美洲的麦金利山。
而彼时,褚时健的第一拨橙子树刚种下。橙子挂果要6年,而褚时健当时已经75岁了。
褚时健的满头白发与创业的豪情,在那一刻触动了王石,"你想象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是什么情景。虽然他境况不佳,但他作为企业家的胸怀呼之欲出。我当时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勇敢。"
中国企业丢了经营之根
去年,国内一家很有实力的投资公司托人问褚时健对上市有无兴趣,这家公司看好"褚橙"的口碑和潜力,有意运作"褚橙"上市。
他听了连连摆手。"没这个心情跟他们玩。再说,投资公司都要在上市后拿走股民一笔钱。我85岁了,管不了几年,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钱,但亏了股民,怕别人背后指指戳戳。"
胡海卿对此并不意外。他的印象里,褚时健是个很实在的人,"就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褚时健言谈间,流露出对上市的反感。
胡海卿推测,褚时健习惯了种好橙子,带领老百姓致富的路径,"他认为钱搞钱不是一个很正的道儿,不想弄个褚橙的概念,然后去圈钱。"
"毕竟到了他这个年龄,钱对他已经没什么概念。"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冯立果博士长期关注企业界动向。他注意到,与褚时健同时代的,或紧随其后的企业家,正在走着相反的道路,他们要么过早陨落,要么逐渐放弃实业,转型投身房地产、金融业,追求?呃螅蹩烨?
冯立果参与撰写的《2012中国500强企业报告》揭示了这一趋势。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170多家民企中,已有40多家进入金融领域。
以服装起家的雅戈尔,如今已是实业企业进军金融投资领域的佼佼者。2009年,雅戈尔的品牌服装业务实现净利润7.05亿元,而公司的金融投资业务净利润已达到12 .45亿元。
冯立果说,从经济规律讲,产融结合没有错,但它会消融企业家的实业精神。这种担忧,在他去温州调研后加剧。
一个当地企业家跟冯立果讲起自己的故事,他和夫人分别拿1000万元投资,企业家辛辛苦苦做企业,一年养活几百工人,年底盘点利润只有几十万,而他的夫人出去炒楼、做风投,到年底收入翻倍。这位企业家非常感慨:"这种大反差,怎么能实心实意做企业。"
在冯立果看来,干实业的一个必需要求就是要实心实意--打造一个品牌需要很长时间,产品开发也要好多年,"不能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不能看什么赚钱就干什么"。
这位经济学博士调查发现,温州很多企业家干脆放弃实业,转向炒房产、炒农产品、做PE。很多温州的富二代怕吃苦,有的去搞字画、古董这类投资,有的还去考公务员。
"中国经济正处于激烈变化前夜,拜金主义盛行,很多经营者不择手段拼命赚钱,认为人格理念修炼不着边际,但事实绝非如此。"与松下幸之助齐名的日本经营管理大师稻盛和夫这样警示他的中国同行。
近几年,稻盛和夫在中国非常流行,他经常被请来中国演讲,许多网友甚至企业家都为他建立了微博群,多个地方政府甚至邀请他担任经济发展顾问。
"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是率先起来反思的国家。"日本产业经济研究专家白益民说,稻盛和夫等日本企业家在中国宣讲的东西,一点都不神秘,大部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内容,他们的经营成功,恰恰说明,过去多年,"中国企业丢了自己的经营之根",必须重新找回来,这比请几个日本企业家帮助拓展日本市场更有价值。
地基如果扎扎实实
一百年房子仍然会是好的
这个"经营之根",在冯立果看来,就是踏踏实实做实业的精神。
"做实业是挣慢钱,但却是企业家精神的完整体现;炒楼、炒股是挣快钱,属于短期投机行为,无关企业家精神。"冯立果说,在这点上,褚时健能够花10年去做"褚橙"这个牌子,正是体现了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稀缺的"挣慢钱"的精神。"他们那一辈的老企业家不怕吃苦,是实实在在做企业。"
让人担忧的是,目前流行于中国的金融、风投等"时尚行业",只是少数人从事并且获利的行业。而实业领域不仅是国家力量强大之本,更是庞大的人口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事实证明,即便把资本运作玩到极致的美国,最终,也面临"99%反对1%"的民意汹涌。在参加"占领华尔街"运动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就直斥华尔街的金融大鳄,"这是一个扭曲的经济。"
如今,85岁的褚时健从"烟王"变身"橙王"。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利润超过3000万元,固定资产8000万元,跟他种橙的110户农民,每年可以挣3万到8万元。
在跟褚时健去果园的路上,胡海卿注意到一个细节:每当路上出现一辆崭新的摩托车,老人都会很欣喜地花上几分钟向胡海卿讲,这是跟他种橙子的谁家新买的摩托车。
"现在,我们可以凭借经济增长实力积累一些钱,但国家要不断增强实力,需要实实在在地积累。就像盖一栋房子,地基如果扎扎实实,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房子仍然会是好的;但不这样的话,二十年、三十年折旧,积累慢慢就消失掉了。"
今年,云南丽江等地纷纷邀请褚时健合作,划出2000多亩地,让他带领当地农户种橙子。
这时,老人脸上流露出一种得意的神情。"他带动了别人致富,而且要尽可能实实在在地看到别人挣了钱,日子过得好。"胡海卿说。
这样的笑容,也正诠释了做实业的社会价值,和一位企业家的满足感。
而新的事业,也让褚时健超越了生命的限制。这位老人神采飞扬地向胡海卿讲起20年后的规划。在他的设想中,除了销售橙子,他还打算将褚橙做成一个果汁品牌,抗衡国际品牌--美国都乐。 [转载]85岁褚时健励志故事,诠释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