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职称论文代写

2017-06-19

中国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力职称论文代写,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电力职称论文代写篇一

浅谈现代电力与电力污染

摘要:本文叙述了现代电力的特点,以及日益严重的电力污染。比较了电力污染与电磁污染的联系和区别。论述了一门新的边缘分支学科“电磁工程学”的形成过程概况。

关键词:电力污染 电磁工程学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浅谈现代电力与电力污染》这个题目是现代工业引起环境污染这一现实引伸出来的。电能或电力是公认的清洁动力。但众所周知,它也存在着污染。电能已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随着电磁能利用范围的扩大与利用能量的日益提高,存在于地球上的电磁波不断地增强而且频带极宽。这种电磁波与宇宙杂波相比较,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各个领域中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使之信息失真,控制失控,更为严重的是,在大强度电磁辐射长期作用下,可使生物的生理、生态受到影响和危害,影响人的健康和活力。这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即所谓电磁烟雾。 随着电磁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研究的深入与发展,解决的工程技术手段的进展、发展与完善,近二三十年新创立了一门边缘学科“环境电磁工程学”或“环境电磁兼容学”,在电磁与电磁控制领域内进行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我国学者赵玉峰先生在他所著《环境电磁工程学》一书中把环境电磁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九个方面: (一)研究由于电磁能的利用范围不断扩大和不断发展带来的变化; (二)研究电磁辐射在环境中的分布特点与规律,电磁与高温、高湿、放射性等多项的作用; (三)研究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和对武器装备、可燃性油、气类等的潜在危险性; (四)研究电磁辐射所引起的工业干扰及其干扰特性; (五)研究电磁场强度测定仪器、标准计量理论以及检测方法与操作技术; (六)研究电磁和谐条件,制订工业干扰与辐射安全卫生标准; (七)研究电磁辐射作用区域,探讨电子敏感仪器、导弹等武器装备以及燃性油的安全放置位置与距离; (八)研究抑制技术与防护方案; (九)研究与上述内容相应的理论。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就电力系统而言,电磁污染,相应的电磁环境学研究的是电力设备对周围电子设备的影响与防护。 本文讲的“电力污染”与相应这一问题提出的“电力环境”这一概念是指电力系统内部(包括电力用户的用电器具)某些元件产生的污染对与系统相连接的电气设备(通过地相连接的金属管道及构件)的影响与防护,以及对周围通信系统的干扰与影响。 现代电力的超高电压,特大电流形成强大电磁场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峻了。这是电磁环境工程学的任务。电力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出现了新的污染。 一、机电设备容量增大,应用广泛,节省材料变得十分有意义。 二、电能的使用范围扩大,电力用户中涌进了大量的冲击、非线性负载及不平衡负荷,如电弧炉、电焊、电气化铁道等。 三、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用户采用了大量时变控制的非线性元件,目前在各工业、交通部门及家用电器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国务院、国家科委已把推广使用电力电子技术作为我国的技术政策之一,这意味着我国供电系统的负荷已日趋非线性化与时变化。

四、高压直流输电因其独特的优点将会在电力系统中进一步发展使用。它不仅可作远距离大功率输电,它还可用于海底电缆送电;不同额定频率或相同额定频率非同步运行的交流系统之间的连络;用地下电缆向用电密度高的城市供电,系统互联或配电网增密时,作为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等等。

五、现代技术装备,要求高质量的电能,电能质量,包括电压、频率与波形。电能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用电器具的使用效能,而且它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以及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这些不良影响或危害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1、激发谐振,引起破坏性的过电流与过电压; 2、产生附加功率损耗,降低效率; 3、引起发热,加速绝缘老化,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4、使测量仪表误差增加,影响监控效果与经济效益; 5、使自动装置失灵,控制失控,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 6、使继电保护不能正确动作一误动或拒动; 7、大的有功和无功冲击,造成电压和频率的大幅度波动,将会造成负载,甚至系统的不稳定; 8、电压闪变,恶化工作环境,有害人体健康与工作效率。 这些影响已经严重影响电力用户和供电网的正常工作,并已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从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看来,电力污染的概念已经大大扩展了,近十几年间电力谐波的研究,更准确一点说电力污染的研究,已经超过了电力系统(习惯上)的范畴,并已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分析研究方法、控制与治理技术、监测方法与技术、限制标准与管理制度。

近一段时期以来,对于电力污染的研究,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污染源模型的建立以及提高模型的精确度,重点在非理想状态下的模型与随机性模型。 2、提高供电系统模型的精度。电力污染与其它污染相比有个突出的特点,与供电网关系十分密切。畸变波及暂态波在电网上传播取决于电网参数,它可使畸变受到抑制,也可使畸变放大。模型考虑了不同频率电流下的电阻、电感,计及驻波效应的长线模型,计及布置不对称的三相网络模型等。 3、把在网络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网络分析法有效地利用于谐波分析,把频域分析与时域分析结合起来,从傅里叶分析发展到小波分析,把确定性分析与随机分析结合起来。

4、在测量方法与测量技术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已开发了新型测量仪器、监测系统、并向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 5、在研究污染影响及设备可容度的基础上,制订并完善了一批限制标准与管理法规,并正在组织贯彻执行。6、在污染治理上,提高电能质量,继续改善原有治理方法与手段的同时,开发新的装置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如基于闭环控制的自动调谐滤波器,并联滤波器与串联滤波器配合使用,无源滤波器与有源滤波器结合组成的混合补偿装置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把波形补偿与相位补偿结合起来;将常规静止无功补偿(SVC)、滤波器与动态功率补偿滤波器(DPF)结合起来可获得非线性、非周期复杂畸变的最优控制,使功率因数为1,谐振最小,电压稳定,负载最优。这样就将污染治理与电网运行控制结合在一起了。 7、有关电力污染及电能质量的新理论,概念、定义有了新发展,对一些问题和术语进行了讨论。

基本结论:电力污染随着现代电力的发展不断出现并日趋严重。电力污染与系统关系密切,实质上是电能质量问题,涉及面广,具有独特的复杂性,难于认识并难于治理。电力污染也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最终将与电网运行控制结合起来。电力污染的理论发展与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与工程实践,并因此而形成一门新的边缘分支学科一电力环境工程学。

参考文献:

1吴竞吕编著,供电系统谐波,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年;

2陆廷信编著。供电系统中的谐波分析测量与抑制,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

电力职称论文代写篇二

谈加强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

摘要:电力企业的电力影响与其他工业、商业企业的营销模式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我们要明白电网运行、技术支撑、服务理念与电力营销之间的关系,深入、细致地观察电力市场中的相关因素,明确电力营销的新型目标,进而促使创新的发展理念能够被电力企业重视起来。转变营销观念,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用灵活的竞争态度对待每个发展机会,最终才能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用电管理

用电管理是指电力企业的资金通过投入、产出、销售等阶段周而复始地循环着,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实现电力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用电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两点:

1、报装接电工作

装接电又称业务扩充,是指供电企业从接到用电客户用电申请,一直到装表接电和建账立户等项工作结束整个过程之间进行的全部活动。它是电力企业拓展电力市场的一项重要业务。在完成报接工作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1报装接电工作要一口对外,因为它涉及供电企业内部多个部门,如果让客户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转,那会影响整个工作效率,实行一口对外,让客户只跑一个部门,这是提高报接工作效率的一个有效的措施。

1.2要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方案,向新增客户供电或向老客户增加供电容量。提高顾客购买的总价值、降低顾客购买的总成本,使“顾客让渡价值”获得最大,同时也提高了电力企业的总体营业额度。

2、用电计量管理

计量装置是回收电费的计费依据。对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来说,用电装置的准确性是大家的共同要求。特别对电力企业来说,加强用电计量管理,不仅加强用电客户对电力企业的信任,更是提高电力企业(供电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益的保障。

二、加强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策略

1、积极开拓电力市场

电力企业要谋求持续发展就要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努力增加电能产品的销售量,而电能在社会上的进一步被广泛采用又代表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开拓电力市场主要采用以下俩种方法―目标市场战略和市场竞争战略。

1.1目标市场战略理论在开拓电力市场中的应用分析

电力市场从地域区分可以分为城市市场、农村市场,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中心城市市场、偏远城镇市场、郊区农村市场、山区农村市场,等等。从用电类别区分可以分为农业用电、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居民生活照明用电等,从细分的结果可以发现,对电力企业来说,有不少电力细分的市场的开拓更多地取决于用户本身的状况,用户本身的是城市市场还是农村市场、是工业用电还是商业用电等这些情况都影响着用户本身对电力企业市场中的定位。例如,用户本身不景气,用电就少,用户本身大发展,用电就多。对于这类市场,电力企业可以施加的影响较小。但是,有两个市场是完全可以选择为电力企业开拓电力市场的目标,一是农村用电市场,二是城市居民生活用电市场。因为:(1)这两个市场人均用电水平都很低,农村尤甚,具有极大的用电潜力,是我国电力企业当前的最大的“潜在顾客”;(2)目前这两个目标市场的“市场营销组合”很不理想,例如,城网的瓶颈、农电价格过高,等等,一旦改善大有开拓潜力,而改善的主动权主要在电力企业。

2、提升服务质量

转变观念,培养、树立电力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定期进行各项专业培训,建设高素质的电力员工,提升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方便、安全、快捷、优异的服务,来提升企业信誉度,扩大企业发展空间,进而最大限度占有电力市场。完善自身基础设施,加强电网改造,保障供电持续性,提高供电可靠性。依靠现代信息科技,根据用户不同需求,开创缴费新模式,如网上缴费、充值卡代缴、电费储蓄和银行带收等。制定规范的“一站式”服务,为用户提供报装与撤装及上门报装等多结构、多方式的服务模态,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业扩报装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做到对内不推诿,对外不搪塞,实现业扩报装流程畅通、信息共享、过程可控、提高实效,切实做到业扩报装“便捷高效”,不断提升电力企业服务质量。

3、电费资金管理

3.1规范供电合同

规范管理客户供电合同。首先,在合同中要明确客户缴纳电费的收取和计算方式,以此来保证电费结算的合法性。其次,在合同中要明确规定,如果客户没有按时间缴纳电费,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支付相应的违约金,避免在电费收取方面产生灰色地带,法律责任不明确。

3.2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上延

如何将电费管理中各用户应收、实收、拖欠等电费信息纳入财务监管之内,采用将“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上延”的办法。其主要内容是:完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将其查询功能延伸至财务部门,月末财务部门根据直接查询到的信息、做账,因为财务部门与电力营销部门保持了双方信息来源的唯一性,这样就能确保财务部门与电力营销部门间数据的一致性,实现在财务部门实时查询用户电费信息的目的。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财务部门的实收账款总数必须与电力营销部门用户实际收费数相一致。通过功能扩充,实现财务营销数据共享。任何时间在财务部工作站上即可对用户的欠费、交费情况进行实时查洵,具体包括用户的实时欠费余额、各期间的交费情况,财务对电费情况可及时掌握。财务可根据在系统里查询的实时收费数作为做账的依据,这样财务应收和实收的数据来源同营销完全一致,从根本上解决了财务和营销电费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3.3营销管理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对接

针对营销管理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彼此相对问独立,不能直接进行数据对接的现状,需研发“电费账务管理系统”解决上述问题。其主要思路是:在营销管理系统中引进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管理,将客户电费信息保存成转账凭证,通过用电MI$与财务核算系统的模块接口传递给财务核算系统。

不能以开出的电费发票为分界点,因为电费发票开出后还有一个收费过程,收费肯定不能由财务部门来完成。在每月的规定期里,营业部门抄表员抄表后,电费会计应进入“电费账务管理系统”制作收款凭证,月末营销系统按收费员统计欠费功能,可以以此考核收费员电费回收情况,并可将这一情况反馈到收费班,使收费班了解本班各收费员电费回收情况,电费会计定期打出电力客户电费清单或“大中及典型用户欠费明细表”交给收费班的收费员及时催收欠费,收费凭证定期装订后归入财务档案。上述操作的前提是电费账号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4、逐步扩张的销售策略

电力销售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一方面避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便于管理,降低电价,最终有利于用户,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实行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一是营销地域的扩张;二是能源市场的扩张,通过完善地区的电网架构建设,主动出击,以提供各项供电服务为手段,搞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的工作,扩大电力营销市场。促销策略可按步骤进行:(1)积极了解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针对市场状况,充分调研,结合调研结果和企业自身发展规划,采取合适的促销手段;(2)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强交流与讨论,开展“头脑风暴”,从而商讨出科学的促销方案,拟定切实可行的实行措施;(3)落实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实施促销活动;(4)当每阶段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和评价,争取发现桎梏企业发展的问题,并予以纠正,汲取国内外相关优秀营销经验,为下一阶段的促销活动积累经验。

5、

结束语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科技的发展,电力市场形势发生巨大的转变,对供电企业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开拓电力市场,抓好电力营销的管理工作,突出管理效益,这对供电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诤.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5).

[2]杨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综述[J].电力与能源,2010,(23).

[3]姜毅君,董倩,王小军.节能环保调度对电网企业的影响[J].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2014,24(3).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