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思修论文_大一思修论文范文

2017-05-3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其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思修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篇一

《略论新时期公民道德素养》

【摘要】新形势下,在我国社会中家庭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素养的要求相悖,造成了极大危害,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建议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外部保障等途径来提升公民道德素养。

【关键词】公民道德素养 提升 必要性 路径

党历来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对我国近些年来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同时,十八大报告对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清晰的概括和定位,认为在某些领域还存在道德失范的问题,为此提出了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目标要求,将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由此可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将公民道德建设放在了越发突出的位置。党将在今后的执政过程中紧密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更好地发挥公民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当中的功能。

新时期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的必要性

2013年年初,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发布了《社会心态蓝皮书》,该蓝皮书指出,我国民众之间的不信任程度进一步扩大,社会的总体信任程度的平均分为59.7分,这个分数是不及格的,表明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人们之间互不信任”的状态。对此,许多专家学者发表了感慨,认为我国社会诚信已经达到了警戒线,必然导致我国的社会冲突增加,我国正在面临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①。实际上,《社会形态蓝皮书》所指出的人们之间的信任度降低的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公民道德素养不高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与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公民道德建设相对滞后,公民道德素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社会诚信。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不仅未能够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相适应,而且还出现了公民整体道德滑坡的趋势,这已成为当前许多民众的共识。

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描述的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系列目标、任务和举措,是在对新时期我国社会状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安排,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正视当前我国公民道德素养的现实状况,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增强公民的道德责任意识、增强时代感和紧迫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诚实互信,进一步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推进我国各项事业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效。

在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经济发展不同步、公民道德素养不高、人们之间缺乏信任的环境下,切实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切实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才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经得到了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得到了有效实施,已经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政策和制度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显著。

但是,我们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过程中仅仅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等外在的强制性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切实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才能够增强人们之间的诚实互信,通过道德的途径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实现法律调节和道德调节两者的有机融合。同时,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和国家法治建设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切实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是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

当前在我国的法治背景下,许多经济社会领域的问题均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调整,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开展各项活动的准绳和原则。但是,健全完善的法律的有效施行离不开广大民众的拥护,如果制定出来的法律不被拥护和执行,法律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切实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有利于营造和谐文明、崇尚法治的环境,有利于促进法制建设。公民道德建设能够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可以为法律的准确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法律准确、有效的实施又为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支持,甚至在某些时候将固化了的道德准则适当转化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巩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实现公民道德、法治建设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

新时期公民道德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包括公民道德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公民的道德素养从局部来看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目前多元化时代背景下,多种文化观念思想之间的碰撞、新旧观念思想之间的摩擦以及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不可避免地给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新时期公民道德素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家庭道德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出现危机。自古以来,家庭美德就是我国道德品质建设的重要内容,家庭美德涵盖了夫妻关系、老幼关系、邻里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整个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家庭道德水平的高低,实际上是社会和谐、人们之间诚实互信的基础,能否正确处理好家庭道德的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安定和谐。

在新时期,我国家庭道德方面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呈现出许多新问题,比如,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和网络等人际交流工具的发达,目前我国的婚外情、一夜情等现象在某些地区较为普遍,给许多家庭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目前我国每年有1000多万人结婚,同时还有100多万人离婚,离婚率保持在10%以上且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在少数地区的某个特殊时段内还出现离婚率高于结婚率的短期现象。有人对当代男女接受婚外恋的原因进行过调查,认为女性接受婚外恋的原因是“真挚的感情”,而男性接受或者主动寻找婚外恋的原因是“寻求新的刺激”②。

除了道德因素引发的夫妻关系问题之外,目前我国家庭关系当中时常发生遗弃或者虐待老人、儿童的现象,以及男尊女卑、歧视妇女、缺乏家庭责任感等多种问题,对我国社会的基础—家庭的和谐造成极大的破坏。

职业道德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出现危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风险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对公民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当前我国的职业道德现状不容乐观。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物欲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尤其是物质生活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导致了部分民众滋长了金钱至上、注重享受甚至是道德败坏的倾向。在部分行业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部分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严重,将人民群众赋予自己的权利作为进行交易和获取私利的筹码,部分领导干部没能守住法纪红线,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不仅给自己、给家庭、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还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

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中,民众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总体评价并不高,同时,其他行业当中的职业道德也受到了许多质疑。比如,医风医德存在一定问题,医生应该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但是当前医生的形象由于医院的腐败行为以及医生收受红包的案例被不断曝光而受到了影响,媒体常报道一些医生收受红包的典型案例,引起了医疗界和司法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民众对医生职业道德的看法。近些年新闻媒体不断报道一些教师奸污女学生的案例,比如,2012年5月2日《武汉晨报》报道,武汉市某小学教师吴某,在13个月内猥亵了多名小学女生,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教师本来是为人师表的,但是近些年来频现媒体的教师强奸女学生案件,导致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了质疑。最为严重的是,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最高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等一批法官因为贪腐而落马,人们对法官职业道德也产生了怀疑,导致司法公信力的下降,所产生的社会负面效果是极其严重的。许多群体职业道德败坏因为新闻媒体的曝光而引起广泛关注,那么,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否就没有问题呢?恰恰相反,近些年来,新闻职业道德也成为广受民众诟病的问题之一。据媒体报道,全国“扫黄打非”办和原新闻总署等相关部门于2012年开展的“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活动中,全国共查办了非法报刊、非法网络报刊和非法报刊网站184起,收缴非法报刊500万份③。此外,许多新闻记者的敲诈行为、有偿新闻等也被依法查处。

社会公德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出现危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当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④。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表述可知,社会公德涵盖的范围较广,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于维护公共秩序和公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会公德可以体现一个社会道德发展的整体水平,反映道德文明发展的成果,是我国共同理想和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

我国目前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比如破坏公物的现象较为普遍,人们之间的关系较为冷漠且存在相互歧视的现象,随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以及侵害公共社会秩序的行为频繁发生,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同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公德缺失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社会公德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目前虽然党和政府已经发现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提倡“绿色GDP”,但是,某些地区、某些领导为了实现短期经济利益,仍然存在对自然资源无限制开采的现象,导致生态环境资源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第二,具体的公民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现象较为普遍,没有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公民积极主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具体体现在不爱护公共设施、在公共场所不讲秩序和高声喧哗、乱闯红灯、随地吐痰等,这些看似是个人的“小事”,实则对公共秩序造成极大危害。

第三,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不尊重他人、不互相帮助、不诚实信用、不讲文明礼貌的现象较为普遍,“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在某些地区、某些人群、某些行业当中已经不复存在。

新时期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的具体路径

综上,我国目前在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公民道德素养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在社会某些领域中还存在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等现象。这迫切需要我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社会各方参与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公民道德素养的形成受经济、社会、人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目前所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的、长期性的工程,所牵涉的因素多种多样,责任重于泰山,任务十分艰巨。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全社会各方参与、共同努力、共负其责的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格局,以便形成合力,有效促进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

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要更好地发挥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作用,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宣扬高尚的道德情操、鞭笞假丑恶的各种社会现象。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表率、身体力行,对社会公众产生正面的影响。突出公众在提升公民道德素养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切实加强公民道德自律。同时,将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公民道德素质要求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当中。

加强机制创新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和公民道德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是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的有效举措,对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和大胆进行探索。要将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既保障公民权利的有效实现,同时在扩大或者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强化公民义务,不仅要重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同时还要重视维护公民个人权益。对于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要分阶段、按步骤、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因为公民道德素养并不是短期内可以提升的,是一个长期的养成、塑造过程。公民道德素养属于思想意识形态内容,许多道德行为难以通过强制性的制度进行规范,但是制度在对道德约束中也并非毫无用处,因为道德也要通过具体的行为外在地表现出来。为此,在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的过程中要实现制度约束和道德自觉两者的有机结合,通过道德自觉使外在制度真正发挥约束作用。同时,对于违法乱纪、道德败坏的行为通过制度进行严肃处理,发挥制度的警示作用。

完善外部保障机制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完善外部保障机制是指在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的过程中要综合利用政策、法律、行政、舆论等各种手段,从而使公民养成规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不文明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制止,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外部保障体系。切实加强政策法律制度,将某些道德规范转化为政策制度、法律制度,当然,某些道德是不适合通过法律途径、政策途径进行调整的,否则道德和法律的边界将被打破,也不利于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但是,某些法律的实施对于促进道德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在法院的民事审判过程中通过制裁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当事人、增加违约成本,能够通过发挥法律的惩戒作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

【注释】

①瞿晟:“社会心态白皮书发布: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人民网,2013年1月26日。

②何好生,余晓香:“关于现代家庭‘婚外情’的调查与思考”,中国乡村网,2012年7月25日。

③璩静:“中国新闻出版总署:重点解决新闻敲诈、有偿新闻等问题”,新华网,2013年1月4日。

④参见:中共中央2001年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一思修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