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论文

2017-04-01

理想信念越强大,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有志的人会充分估计到人生旅途中的艰难困苦,从而正视它,想办法克服它,人生就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显示出了极大的乐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论文篇一

《理想信念对人生的意义》

摘要: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罗曼•罗兰也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的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空虚。

关键词:挫折失败奋斗目标前进动力精神境界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要追求和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一、理想信念克服人生的挫折失败

一个人在成长和成才的道路上,并非只有成功和花朵。也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我们对这些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是在逆境中奋起,还是在逆境中消沉。常常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力量。理想信念越强大,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有志的人会充分估计到人生旅途中的艰难困苦,从而正视它,想办法克服它,人生就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显示出了极大的乐趣。

当重大挫折出现时,大部分人会无能为力,只有少数心志极为坚定的人能够克服困难,冲破桎梏,不为挫折所打败。这少数人是人类的精英,成就不可限量!而大部分人呢?他们往往在这种重大打击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等他们回过神来,可能挫折己经降临到他们生活的每一处。这个时候,心志脆弱的,当场崩溃,甚至命不久矣;心志稍弱的,悲观丧气,失去生活的信心和信念,沉沦苦海,难以自拔;心志坚强的,痛苦不已,精神虚弱,元气大伤。在挫折过去之后,这些人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心志脆弱的,如果没有气绝身亡,那么要么一辈子在阴影中度过,要么得了顽疾,终身不愈;心志稍弱的,要么被挫折打倒,一身碌碌无为,再无出头之日,要么痛定思痛,在经历了无数痛苦和折磨之后,站了起来,破而后立,成长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心志坚定的,要么回避痛苦,从此心中有了疙瘩,再难忘记,要么挥泪前行,忘记苦难,越挫越勇,通往一条理想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在年轻的时候经受巨大的挫折,痛定思痛,经历无数痛苦和折磨,再次站起来,这其中面对的痛苦和折磨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可一旦他们站起来了,他们的人格和能力将会得到升华。从此,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二、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积极进取的人生首先要确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拥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如同拥有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人生是一个在实践中奋斗的过程。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影,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如果一个人有了人生目标,有了理想和信念,相信他会披星戴月,不畏艰险,努力前进。

三、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理想和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具有锲而不舍的动力。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

四、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人生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而又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的人格。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就不会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因而势必会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而且难免会在挫折和困难而前沉沦下去。

进取的人生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执着的奋斗精神。空有宏远的日标,但却不准备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去实现它,那么这个目标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求知求学时,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而不是消极退缩。学习生涯的跋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以恒心和毅力沿着布满荆棘的路勇敢地走下去,自豪而不自满,奋发而不懈怠,才能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理想信念”,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关系着大家的一生,情系着大家的命运。为了我们自己以后的人生,为了我们的未来,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理想,然后用信念支持着自己前进吧!那么,相信自己会有一个不平凡的未来,不平凡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苏格拉底名言

【2】罗曼·罗兰名言

【3】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论文篇二

《论大学生信仰缺失》

摘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感到了信仰缺失对我们的影响。大学生开始对社会主义提出质疑,抛开理想信念,只注重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在“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冲击下,我们开始困惑“人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说:“如何信仰,就如何存在,信仰就是存在”。信仰是道德的基础,理想的动力,更是心灵的寄托。以下我就谈谈自己对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出路。

关键字:大学生;信仰缺失;对策分析

一、什么是信仰

提及信仰我们都不陌生,头脑中会迅速跳出信仰这一词汇,问及含义以及对信仰的理解,能够深刻剖析者却寥寥数人,我们仅能对信仰一词作模糊理解,那么信仰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

但丁在《神曲·天堂》中说:“信仰乃憧憬之物的实质,也是未见之物的见证,我认为这就是信仰的要旨。”作为人精神活动的核心,信仰唯一表征着人类的终极关怀,对人生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汉语词典》对信仰一词做如下定义: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信仰,作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表示对人生某种目标的选择,指人们对于某种思想、学说、主张、宗教或个人的信服与仰慕,并用以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指导。

就大学生而言,社会生活具有偶然性,事事的变化会让人产生一种生命变换无常的心态,要想心理安定,必须有稳定心理的一剂良药,信仰就是稳定心理的那剂良药,它能使人的精神活动以最高信念为核心,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并调动各种精神因素为之服务。信仰为人生树立了价值目标,当人获得信仰时,人生就有了立命安心之所,信仰由于对人生的终极关怀而成为人类精神的家园。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之中的一种意识规范。对于大学生来说,信仰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

大学生精神追求的源泉。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言:“如何信仰,就如何存在,信仰就是存在”,可见信仰对于大学生成长的意义。正是由于信仰缺失,才使大学生无法抵御各种物质诱惑,在“多元文化”和“多元伦理”面前迷失方向,在物质利益诱惑面前迷失自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没有信仰,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在遭遇诱惑的时候,就容易为了利益放弃道德。

二、中国大学生信仰现状及危害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因此不可避免地养成一种狂妄自大、自信心十足的性格。同时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要求别人以成人看待他们,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行动上具有很强的反抗性,易于偏激,缺乏克制,往往产生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他们宣扬个性解放,不愿受到外来因素的束缚。,加之高校内部生活学习,超过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他们价值观的混乱。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使他们很容易受到蒙蔽。

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已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无法改变。关于金钱和前途的灌输,已经形成无法改变的记忆。在学校中,我们接受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主流的东西,然而,当代在校大学生面对现实的选择,面对社会中各种利益的诱惑,选择往往是现实的,对共产主义理论及其思想道德不感兴趣。

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人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选择的困惑。原因是社会中多元化文化的存在,给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同时树立多种价值标准,造成人们无法判断对错。更有人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谈不上为祖国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他们有难不帮,见死不救,把见义勇为视为傻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根本谈不上什么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理想,这种世俗化倾向已经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加上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崇物的多元化上。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正常的。但是,一部分学生对此不加以理性的思考。他们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当我们的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时,他们便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当我们打开国门,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时,他们又认为资本主义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信仰对于维护社会的秩序,保证社会安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信仰有助于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健全,从而给予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以内在的自我约束。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理想信念淡薄信仰发生危机等不可忽视的倾性思想问题,若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到国家前途命运。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同计划经济体制及观念紧密的结合起来,当由计划经济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人们很难把共产主义同计划经济区别开来,相反的却极容易把马克思主义同计划经济一同怀疑和否定,造成大学生在接受时的错误观念。

因此,信仰重铸,迫在眉睫。

三、信仰重铸

1、关于高校教育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信仰的道德教育就像“无水之源,无木之本”。只有对道德的信仰,才能增加人们对道德的敬感畏,增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律性和满足人们在精神上对超越性的追求。因此,高校应重建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加强道德信仰教育,把道德教育上升到信仰的层面上。

⑴.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理论指南。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表明了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毫不动摇的决心和信心。因此,我们在重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体系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⑵.坚持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信仰,是文化的载体;信仰,也必须在适合它的文化土壤中才能成长。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决定了中国的信仰教育必须以道德为基础。此外,中国传统道德中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的思想,也与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道德信仰教育目标相一致。因此,中国的信仰教育必须坚持以道德教育为基础。当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照搬,而是批判性的吸收。此外,还需根据时代的变化,增加相应的道德内容,如公民道德教育、网路道德教育、就业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竞争与合作教育、职业教育等。

⑶.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坚持因材施教。与60后、70后大学生相比,80、90后的大学生的主要特点为:①多为独生子。②伴随电脑、网络长大。③心理脆弱。④压力大。如就业、买房、结婚等。⑤过分关注自我。他们的这些特点,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差,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又不常性。所有的这些,都要求在进行道德信仰教育体现构建时充分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⑷.坚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道德信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是一种道德情感体验、道德价值判断形成和道德行为养成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道德信仰教育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如营造一个公正的“道德氛围”,加强校园道德氛围的营造,增加道德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不同角色的体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及建立一个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等。

2、自我培养

人的每一种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力。一个人只有缺什么才会想要什么,所以人有了需要,就有了旨在满足这种需要的行为的内在动力。任何事情只有内心深处有了这种强烈的需要,才能取得最佳成效,否则一味地灌输只会适得其反。

小结:

今日的大学生,明日可能成为企业领导人,甚至是国家领导人,他们如果缺乏共产主义明天的期待、对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念,那么他们带给世界的不是福音而是噩梦。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就是明日国家事业的建设者,正确对待大学生信仰危机的现状,并对此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前途。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