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恩爱,就是好好说话_狗狗书籍
吵架时为什么会大声?原因是,当两个人相互愤怒的时候,他们的心和心相距很远;为了填补这段距离,他们必须呼喊,这样彼此才能听到。他们越是愤怒,心和心距离则越是遥远,于是,他们只有越发强力呼喊,他们彼此才能听到。反过来,也是恋爱时为什么喃喃低语的原因。
早起上班,身后有对中年夫妇和我一路,一直听到他们在细细碎碎的聊天,很有趣。
男:“一会吃包子吧,好不好?”
女:“好啊。”
男:“吃肉的还是素的?”
女:“肉的吧,肉的好吃。”
男:“那就要两个肉的,素的想吃吗?”
女:“也有点想吃,你想吗?”
男:“我也想,一会我先去占座,你去买包子。”
……
就是这些琐碎的再也不能琐碎的事,但两个人说得津津有味,有商有量,不急不躁。东北人很少有这么温柔的语气,这里地广人稀,人们习惯了粗声大气,稍微语气重点就像吵架,多聊几句难免扰民。
我不禁回头看,真的是扔到人堆里找不到的两个普通人,模样普通,衣着普通,但面色平和,笑容绽放。两个人没有挽手,只是头颈相靠,暗藏属于中年人的那一点缠绵。
或许我有点武断,我觉得凭他们的交谈方式,他们一定是一对恩爱夫妻。虽然我只看到了有关他们生活的最简单的一个断面,但这个断面所蕴含的意义和所具有的象征却叫人不能忽视。
我有个表姨,老两口都八十多岁了,说话就是这样,他说什么,她都觉得好,有道理,她要做什么,他都支持,就算有不同意见,也是商量着来。听他们说话,有一种温润的松弛感。
不像我爹和我娘说话,身为旁观者都要替他们捏一把汗,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吵起来。他们讲话永远不投机,你往东我往西这种都是小case,动不动就翻扯出陈年旧账互相指责才是常态,此种婚姻也不是不能长久,但要说质量多高绝对谈不上。
可能有人觉得他们说的都是一些小事,谈得来算不得什么。可如果换一种心态来交谈,就算这样的小事都可能跑偏。
比如这样:
男:“一会吃包子,行吗?”
女:“就知道吃包子,吃包子,你不能换个花样吗?”
男:“那你说吃什么,每次都让我说,说了你还不同意。”
女:“你是我老公,连我爱吃什么都不知道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男:“那我爱吃什么你知道吗,凭什么每次都得依着你?”
以上对话可不是虚构,而是我的一位亲戚和老婆的真实生活场景。他和我抱怨,他们之间经常连最简单的吃饭都很难达成共识。这里的“包子”可以换成任意替换成饺子、馒头、面条子,这不重要,反正就是什么都得听她的,她还不明示,让他自己猜。猜不对了就不高兴,你让她先说她还没说意见。总之很头疼,很伤害感情。
我还在包子铺我听过这样的对话:
女:“吃包子吧?”
男:“到包子铺不吃包子吃什么啊?”
女:“吃肉的行吗?”
男:“不知道天热少吃肉馅啊,不新鲜,没常识。”
女:“那就吃素的。”
男:“别墨迹了,快点,都快迟到了,没点时间观念。”
看看,每句话后面都跟着疑问、指责、批判,两个人最终耷拉着脸吃完这顿饭。他们的负能量太强大了,强大到我连路过他们身边都踮着脚尖,轻轻溜走,唯恐引爆这压抑到极点的气场。
任何小细节都能变成大伤害,只要两个人都存了一颗互相不耐烦的心。
任何小细节也都能暴露大恩爱,因为唯有被感情浸透了整个生活,才可能会有每一刻的心平气和。
两口子经年累月的生活在一起,什么是爱,已经说不清楚。怎么才算最爱,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表现形态,不能一概而论。但快乐和幸福却是能够感知的,是温情还是冷酷,需要从每天、每一次交谈、每一件小事中细细来体会。多年后回首,我们能够记住的,只是那么一个个片段,正是这些片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故事。
刘震云说过:人生在世说白了也就是和七八个人打交道,把这七八个人摆平了,你的生活就会好过起来。
夫妻关系也是如此,无需将爱总是挂在嘴边,只要把所有的细节都摆平,比如一天三顿吃什么饭,放假是看电影还是看录像,到底是早起散步还是晚上遛弯这些小事,大家都能做到夫妻同心,有商有量,那么自然而然就变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有一年我去大连旅游,在一处景点排队,大家都很疲倦了,有位中年女子将头靠在老公身上,老公的手温柔的护着她,脸上却一片淡漠,不像面前另外一对恩爱的小情人,搂着抱着,从表情到肢体语言都腻腻歪歪,如胶似漆。
但我更喜欢前者的状态,感情已经走过热烈燃烧的阶段,却没有变成一滩灰烬,而是在平淡的表面下暗藏温度。在难过的时候、疲倦的时候我要抱着你,你需要的时候我总是在你身边,生活的所有细节都并非出于展现情感的需要,而变成了一种本能。
以上就是网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 ,因你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