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论文

2017-01-05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明显,不是危机更不是崩溃。目前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有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已到了必须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当前经济下滑现象是实现转型必然产生和面临的,关键在于正确解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经济论文范文一: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

摘要: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效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要从重视教育开始。本文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其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从教育的角度,对利用人力资本投资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 中国经济增长 有效措施

近年来,经济、科技、信息都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形势下,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仅是国家财富总量的多少,还包括人才和科技的发展状况,归根结底,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本投资注重人的综合素质,能够为我国创造众多优秀的人才,储备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资源,对于推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一、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一)人力资本的内涵

人力资本是指在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花费所形成的资本,能够作为一种指标来反映人的综合素质。人力资本投资的实质是对人体的健康、素质、技能、经验、知识、精神的总和进行投资,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得到收益。总而言之,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的形体上的“人力”,同时又是获取利润和利益的“资本”。人力资本具有3个主要特性:

(1)能动性,是人力资本的本质属性,能够支配人力资本以外的其他资本。例如,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等不具有生命力的资本;

(2)增值性,也是人力资本的本质属性之一,是指人力资本能够不断增值,且会不断地追求利益最大化;

(3)运动性,是人力资本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力资本能够经过资本形成、资本使用、资本退出的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二)人力资本的价值和属性

人力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即价值增值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力资本对自身的增值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主要途径人力资本产生自身增值的主要途径是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劳动力价值不断得到提高,具体表现为工资的提高,或者是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自身的劳动产品。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卢卡斯认为“个人的人力资本对其生产力的作用”就是教育的作用,如果人类在社会中不接受教育和培训,只通过自身的经验和判断来生活,那么各国的发展必定是落后的,接受教育和参加培训是提高自身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快、最经济的途径。

2.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杠杆系数为了方便计算人力资本投资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科学家们对投资收益的计量方式展开研究,通过杠杆系数来表现人力资源的收益情况。其中,DHL为人力资本杠杆系数,P1、P2分别是报告期收益和基期收益,而I1、I2分别为报告期投资额和基期投资额。

二、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

(一)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需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的质量来实现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对劳动者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专业素养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使其达到更高的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的质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促进科技发展

科学发展过程需要经过发明阶段、创新阶段和扩散阶段,前两个阶段要求科学技术者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熟练掌握科学基本技术,并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扩散阶段需要科技的传播者具备先进的观念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通过提高科学技术研究者的专业素养,培养大众先进的思想意识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1]。

(三)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是由劳动者自身的人力资本质量和价值决定的,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质量和价值,使得劳动者创造比投入量更多的价值,增加收入。

三、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教育投资,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和经济发展落后,其主要原因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人力资本的质量不高。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粗放式增长,对财富收入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却不够。近几年,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只有继续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才能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本质量。首先,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总额,将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5%的国际水平,向教育发达的国家学习具体的投资策略[2]。其次,加大科教兴国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动员社会各界的资源,鼓励教育投资,促进教育模式多元化发展,提高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加大培训力度,改善人力资本素质偏低的情况

我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但是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较低,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较少,人才储备不足。我国经济结构过程调整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城市的失业人口增加、农村劳动力过剩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整体质量,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完整培训方针。一般情况下,培训的形式包含很多种,主要有企业的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辅导班培训等培训形式。此措施不仅能够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改革中出现的失业、劳动力过剩等情况,还能够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质量,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建立健全人力资本配置的市场机制

科学的人力资本配置机制是有效利用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保障。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环境复杂,要想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人力资本配置的市场机制。首先,建立健全人力资本投资的法律体系,为投资提供参考和规范[3]。虽然《教育法》中对我国教育的投资有相关规定,但是近年来的投资总额在不断下降,此外,除了义务教育,对于其他培训和教育机构的投资没有法律保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相关联的法律机制,其中涉及到《教育经费预算法》、《就业保障法》等法律。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人力资本投资的总量,并保障人力资源投资的有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

(三)特别关注农村的教育投资

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大半,因此,要想提高人力资本的整体质量,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的重视程度。具体的措施如下:第一,将教育投资向农村教育倾斜,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解决农村孩子没有学上、学习条件过差等问题。第二,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职业教育具有应用性强等特点,教学目标为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能够在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拉动农村的就业。此外,职业教育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化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有效解决失业、劳动率低、贫富差距等问题。要想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整体质量,必须从教育和培训入手,加大人力资本特别是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参考文献:

[1]王大开.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7):21-22.

[2]任玉金.浅析人力资本投资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J].商,2015,(16):46-47.

[3]杨娟.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D].湖南大学,2011.

[4]陶小龙.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

中国经济论文范文二:中国经济升级版打造路径分析

一、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内涵界定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首次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之后,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要以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经济升级版”概念提出后不久,不少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地方经济升级版。那么,什么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目前从中央决策层看没有给出一个详细的内涵界定。有的专家将“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认识层面的升级、由大到强的升级、生态文明的升级以及体制的升级。也有专家将“中国经济升级版”概括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版,等等。我们观察一下十八大以来中央文件的表述可以发现,在“新常态”下,中央更加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如,20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是对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诠释。根据中央会议精神及总理的系列讲话,结合专家观点,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升级版是一个效益和速度、质量与数量的紧密结合体,其重心是质量、效益、可持续。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对现有经济发展版本的继承与发展,是经济量变逐渐发展到经济质变的过程。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升级版最重要的标志。由此可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出发点是实现中国经济由大到强的质变;落脚点是提升人民的福祉,即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客观必然性

(一)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国际经济形势深刻变化的迫切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产业竞争异常激烈。为了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各国都在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如美国,金融危机后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等新理念,并推出《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法案和计划,以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为目的。欧洲各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不甘落后,纷纷提出了《欧洲2020战略》《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以及英国的《以增长为目标的创新与研究战略》等战略举措,日本也正在推进《创新2025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推出“工业4.0”,即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工业革命。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加速调整,新的产业格局也正在形成。这样的国际经济形势,倒逼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不转型升级就没有出路。

(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体现就是“新常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新常态”这一概念,但当时并没有解释什么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各界对“新常态”的解读和认识也各不相同。基于此,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在APEC会议国际场合,全面阐述新常态,对新常态进行定调。习近平强调: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014年12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个亮点是首次系统阐述新常态的具体内涵。以往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只有二三千字,这次五千多字,就是为了说清“新常态”。“新常态”不仅仅是一个“中高速”这么简单,关键是在“中高速”的环境中实现另一个“中高”,即整体经济结构达到中高端水平。对于中国经济来讲,新常态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核心任务是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升级,加快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水平攀升。所以,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升级版不是应该不应该打造的问题,而是如何打造的问题。

三、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夯实基础

转方式和调结构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转方式,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要在转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收入分配合理公平、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等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转型。调结构,即调整经济结构,是通过调整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比例关系,使其更加合理化、高级化,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李克强总理强调:“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充分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即转方式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战略和要求,调结构是转方式的重要内容和主攻方向。调结构虽然只有三个字,但真正落实起来却千头万绪。这里最基础的是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中国制造”总体上附加值、竞争力低下。同时,中国制造面临着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夹击,面对空前的困境。全球金融危机后,一场抢占制造业产业链制高点的竞争正在全球范围展开。这个制高点是什么?尽管各国对制高点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大家共同指向的都是智能制造。为此,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而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是人的升级,即人的升级如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这方面德国做得很好,“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并在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其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安排到一线实习和培训。德国机械制造业的真正核心是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工人。而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千军万马考公务员,人人都愿意走公务员这个独木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所以,要夯实微观基础,首先要通过改革,构建制度机制,形成一种氛围,引导各类人才向企业集中,这才是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的真正希望。

(二)全面深化改革,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转方式、调结构的提出已有20年了,至今未能取得显著成效,进程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这里有认识原因、技术原因,但根源在于存在体制性障碍。因此,中央给出了解决方案,即从制度安排入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空话一句。所以,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必须创造制度红利。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这里关键是通过政府改革,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升级。着力点是要通过三个“清单”规范政府行为:一是“权力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二是“责任清单”,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三是“负面清单”,确保企业法无禁止皆可为。只有这样,才能为打造经济升级版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对外开放来发展自己。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尤其开放初期,开放的重点针对西方发达国家,因为中国需要西方的技术、人才、资金。而经过30多年发展,目前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2014年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为此,需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创造新的开放红利期。这需要一种新的开放大战略来推动,而这个大战略就是“一带一路”。我们要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加紧构建全球价值链,使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由被动到主动、主导、引导。届时,我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会大大提升,这将会为打造经济升级版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经济论文相关文章:

1.中国经济论文

2.关于中国经济的论文

3.中国经济改革浅析论文

4.当代中国经济形势论文

5.韩流影响下的中国经济论文

6.中国经济复兴之路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