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散文《无关寂寞》
一钩秋月,几阵清风,红叶凋零,原来美丽的画面一旦有人的参与,便觉得孤单。其实,无关寂寞。天凉了秋来了,月残了风起了,本来普通的景色在诗人们的笔下散发着淡淡的哀伤。秋风渐起,我看见几枚枫叶飘过窗户,脉络极细,在秋的交响乐中悠长的洒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多么懂得的话。
一角落,一个人,一盏酒,这是几千年来诗人们赋予寂寞的全部含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道尽多少孤独心碎和万般惆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道尽多少离愁别恨和孤寂难耐;“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道尽多少肝肠寸断和泪眼迷蒙。寂寞仿佛成为一个人独守街角的带名词,如同那不可抗拒的煎熬着所有有感情的人。
同样的月夜,同样的寂静,同样是一个人。朱自清先生漫步在清华园的荷塘边,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仿佛世界只属于他自己。烦恼和困惑在这一刻有如卸下的包袱,心灵在这一刻得到宁静得到解脱,让月色都随自己呈现迷人的闪烁。这样的“寂寞”只有自己懂得,一个人漫步,一个人思考,不与任何人为伍,晓风残月也好,芭蕉雨声也罢,心是自己的,那些琐碎的享受,那些独自的芬芳,都只属于自己,与寂寞无关。
这几年来,我喜欢上了宋词,又尤其喜欢婉约派的李清照,柳永和温庭蕴的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梧桐更兼细雨,不道离情正苦。”这样的悲伤我几乎迷恋到了极致。倒不是因为词人们或仕途不顺或人事全非的孤寂让我迷恋,而是因为他们让没有感情的东西有了感情,连风月都成为他们笔下的寂寞。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心的孤寂要有几分景来雕饰,于是残月,晓风,梧桐便成为断肠者的寄托。“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卅风月替人愁。”这样的懂得,还用再多的语言吗?语言有时是媒介,而有时,它是累赘。原本与寂寞无关的风月也会懂得人世的寂寞而让景色凄凉,我想这正是宋词真正的魅力之处吧! 之前一直认为风月是美的,所以喜欢星垂平野的夜晚,喜欢一钩秋月,喜欢聆听清风的悦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朦胧的枝影和袭人的暗香是怎样的惬意怡人;“沾衣欲湿哦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轻扬的柳枝和如丝的春雨是怎样的如醉梦境。不曾有寒风暮雨为我悲戚,也不曾有梧桐芭蕉因我而寂,独倚窗前的时候,他们只是以各自的方式奉献美丽,在不觉中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 夜晚,当月光倾泻而下时,我们便按照自己的思想赋予它新的含义,有人把它当作自己表演寂寞的观众,而有人却把它当作太阳善意的玩笑。千百年来无数人思维的无羁驰骋,让与寂寞无关的风月承载了人类的喜怒哀乐,在现实沧桑的变化中成为词人们拒绝沉沦的理由。夜已深了,我知道月光一如从前爬上窗户,一切无关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