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雏是如何饲养
鹅雏,指小鹅,毛色浅黄;借指酒的颜色。见宋陆游《饮石洞酒戏作》诗:“酣酣霞晕力通神,澹澹鹅雏色可人。”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鹅雏饲养,一起来看看。
鹅雏饲养
育雏 育雏前期(0-21日龄)精料和青料比例为1:2,21日龄后比例为1:5.青料可用青菜切细,精料在育雏头3天主要是米饭,以后慢慢用配合料,1周后全部用配合料,10日龄后用部分切碎牧草代替部分青菜,15日龄完全喂以牧草加上自配饲料。其饲料配方为:玉米粉粒45%,米糠15%,麸皮10%,豆粕22%,鱼粉4%,骨粉1.5%,贝壳粉1.6%,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0.5%,食盐0.4%。
半开放式(滩涂)圈养 养鹅专业户普遍利用原有废弃的旧房屋或者自制简易棚舍,周围用竹篱笆或粗网围护饲养。另外将棚舍建在河边,沿河围养也是一种方式。一般采用1日饲喂4次,其中晚上加喂1次。喂料时可把牧草切碎后和精料分开放在不同的食槽内,做到“先精后青”饲喂,以避免鹅专挑青料而少吃精料,既满足了鹅对营养的需要,又可防止吃青料过多而拉稀。
3 温度要求
温度是育好雏鹅的关键环节。养鹅育雏温度要求:
1-3日龄舍温28-30℃;
4-10日龄舍温25-28℃;
11-20日龄舍温20-25℃;
21-30日龄舍温18-20℃,并逐渐过渡到自然温度。
实际养鹅生产中可据雏鹅的动态、叫声和吃食状况来判定温度的高低,并作相应调整。温度偏低时,鹅群拥挤打堆、不吃食、叫声低沉而长;温度过高时,鹅群散开,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喘气、饮水增加,叫声尖短;温度适宜时,雏鹅均匀散开,安静,活动自如,吃食、叫声正常。
雏鹅疾病多发原因
养鹅生产中,防治鹅病是保障养鹅发展的重要问题。雏鹅抵抗力较弱,易感染各种疾病。现将雏鹅疾病多发原因分析如下:
一、疾病传播因素
购进雏鹅时缺乏健康分级标准、鹅舍布局与建造不合理,用具、饮水等不符合卫生标准,饲养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不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卫生消毒工作,致使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
二、疾病防制因素
新发病和中毒病增多,给防治工作带来了难度。鹅用生物制品少,预防工作不到位,疾病逐渐多发。病原毒株不断变异,造成防疫失败。寄生虫病的侵扰。
三、饲养管理因素
①饲养规模加大,管理水平跟不上
养殖方式向大批量、规模化、舍饲为主的方式转变,但在管理上仍按几十只鹅的方式进行,结果鹅舍温度、湿度难以控制,密度过大,鹅发生啄癖;料槽、水槽不足,吃喝不均匀,生长不齐;垫料更换不及时,通风不好,引起呼吸道病和球虫病等疾病;消毒不彻底,造成疫病发生和流行。
②饲料不合理
鹅喜素厌荤,既爱戏水、洗毛,又喜干、厌湿,且耐寒怕热,喜群居,喜欢松散、怕拥挤。但一些农户的饲养往往很随意,比如,有的采用肉仔鸡料或蛋鸡料或猪全料等喂鹅,这样就会造成营养失衡(过剩或不足),从而引起疾病。有些养鹅户自配饲料时,常将食盐量加大,结果造成食盐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