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导语: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教育水平的发展和学习方法的提高。然而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改革波澜壮阔,人们渴望追求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摒弃片面发展的应试要求,倡导和谐高效便捷的学习氛围,着眼于提高全民素质,不分阶层、地位、贫富,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绿色教育,文冠OES高效个别化学习系统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于孩子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1.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更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往往将目标定得很高,早早为孩子规划好难以企及的奋斗目标,现在,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和名牌大学,成为许多家长督促孩子读书的指导思想。所以孩子能否考进重点中学就成为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如果超过了社会需要和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及身心健康。
2.偏重智育。
当今社会,家长对独生子女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分数了。不少的家长以为孩子只要得高分就一定能成功,分数几乎成了孩子立足家庭的支柱,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更是家长的命根。孩子教育培养,财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家长们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书,辅导书,甚至几千上万的诸如钢琴类乐器都不眨眼的买回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花钱帮孩子选择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作文、英语等兴趣班,不辞劳苦的接送,不顾孩子是否喜欢,最后还是得其反,致使孩子从小就受到心灵和身体的摧残,厌学、逆反心理重,小小年纪就被磨损了灵性,失去了童趣。
3.过分的溺爱孩子,对孩子干涉过多。
家长把向孩子灌输知识当成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在生活上却越俎代庖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另一方面,对孩子的要求不加分析就予以满足,对孩子的不合理做法也听之任之,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娇气任性,唯我独尊的心态,降低了这一代人的素质,孩子不仅不能成为强者,反倒可能会成为一个窝囊废和寄生虫。
4.缺乏与独生子女的沟通,忽略精神上需要。
单一的家庭结构,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孩子缺少交流,尤其是父母与孩子的交流,父母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思考分析现代社会给孩子带来的困惑及错误观念。精神富足的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会更强,他们大多心胸开阔,性格开朗,不易被生活工作的挫折和困难吓倒。
关于孩子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1. 学习效率低下
在自然环境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认知是混沌的,对于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还未掌握,每天应学多少为宜,什么时间复习最为有效,如何只学习尚未掌握的知识等等的认识是模糊的,无法做到精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掌握的东西还在花时间学习,未学会的知识不能及时复习,很多时间花在重复学习、无效或低效学习上,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2.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过大。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不低于6节课,初三、高三更是基本没有周末,加上大量的考试和课外作业,给人的印象是中国学生普遍是上不完的课、考不完的考试和做不完的作业,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研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最长,课堂学习行为最积极,不良学习行为最少,但对自己成绩的满意度最低。 同时,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公布的2009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跟踪调查了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1995个家庭。调查显示,发现三地在校学生每天平均用于学习的时间为12小时,其中,北京的学生学习的时间最长,为12.7小时。
3. 教师压力过大
在现有国情和现行教育体制下,由于升学的压力及家长的预期,教师的压力也过大;教学任务繁重、加上大量备课、备考、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以及素质教育难以实施等等也造成很多教师身心疲惫。
4. 学习过程无法监控
在现有学习和教学环境下,教师、学生、学校以及家长对学习和教学活动都无法做到同步监控。学生在课堂和课外的学习活动只有通过课堂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才能够得到评估。然而,这种评估有三个重大缺陷。其一,测试无法覆盖学生所需掌握的所有知识点;其二,由于评估滞后,无法对学生学习活动即时提供指导;其三,无法精确地知道每个学生哪些知识点已掌握,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等学习进步情况。
5. 学习效果无法保证
在现有学习和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无法保证学习效果。千百年来,教育基本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现有教育模式的一个基本预设是,老师只能保证“教”,并不能保证“会”。即使是再好的教师也只能做到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旁征博引。能否掌握所有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还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复习。
6. 个别化学习无法实现
现有课堂教学的班级过大,平均50人以上一个班。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能按照全班的平均水平授课,因而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由于课堂时间所限,老师也不可能回答所有学生的疑问。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无法实现。
7. 优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教育不公平
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存在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优秀的教师、优良的教学设施设备等优质教学资源还严重不足,教学资源还存在分布不均衡,导致教育的不公平。
8. 素质教育实施举步维艰
由于升学的压力以及家长的预期过高,加之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活动不得不围绕知识的掌握和考试转,因此导致素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实施起来举步维艰。解决素质教育的一个可行、科学的途径是大幅度提高知识学习效率,缩短掌握知识的时间,在很好地解决学生考试、升学的前提下加大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9. 家庭教育支出过高
2011年5-6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对北京、哈尔滨、石家庄、银川、成都、西安、南京、广州8个城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进行调查,以了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真实状况。调查显示,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城市家庭教育支出平均占家庭养育子女费用总额的76.1%,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30.1%。全国妇联对全国城乡家庭的抽样调查发现,子女教育费用、收入较低和家人生病是家庭生活面临的三大困难,其中“孩子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已经排在家庭生活困难的第一位,影响着家庭的和谐幸福。从整体教育支出水平来看,当前城市家庭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支出的平均费用为8754.4元。在调查的家庭中,有36.6%的家庭平均每年教育支出在9000元以上,甚至有2.8%的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超过3万元。
10. 学校整体教育质量无法准确预测
在现有学习和教学环境下,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做到同步准确、穷尽性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量化和保证,对教师的教学无法全过程同步监控,对各门课程、各个班级的整体情况也无法及时、动态地全面掌握并及时调整,因此,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控制无法做到准确预测,只能凭经验进行模糊预测。这就导致学校管理层无法就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及时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