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初中生
成语故事初中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 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语故事初中生 偃旗息鼓
三国时期,刘备派老将黄忠率兵去袭击曹操的粮草大军,被曹操包 围,赵云前去解围,被曹操追杀。赵云兵少势弱,他敞开营门,偃旗息鼓,只身站在营门口,曹操怕中计就撤退,被赵云的士兵伏击,赵云趁机追击,把曹军打得大败。
成语故事初中生 七步成诗
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 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语故事初中生 囫囵吞枣
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 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成语故事初中生 取长补短
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 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成语故事初中生 管中窥豹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成语故事初中生 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 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自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成语故事初中生 呕心沥血
唐朝诗人李贺不愿暴露他的皇室远亲身分,只身参加科举做了小官。他 在诗歌上却花费了全部的精力与心血,他经常命书童背一个袋子装他路上偶得的诗句,他的“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堪称他治学的写照,他母亲认为他是在吐心。
成语故事初中生 锲而不舍
战国末期赵国哲学家荀况在《劝学》中讲到:学习同镂金石一样,刻一 下就停下手来,烂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可以把它们刻穿,所以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会有成效。
成语故事初中生 侃侃而谈
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大力提倡“仁政”,并认为仁必须要以礼为规 范,因此他日常的一举一动都力求按周礼去做,在家说话温和恭顺,与下大夫谈话时无所顾忌,侃侃而谈,而上大夫或国君谈话时和颜悦色,十分谦逊,严格按周礼行事。
成语故事初中生 诲人不倦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 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成语故事初中生 尔虞我诈
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 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于是两军讲和。
成语故事初中生 世外桃源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 记载:一个渔夫只身划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大人小孩均参加劳动,没有赋税和徭役,人们的关系十分淳朴亲切,到处是一遍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隔绝。
成语故事初中生 小心翼翼
北宋初年,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 而且十分爱护老百姓。他任宣州太守时用自家的米救活上千的灾民。他发现价值连城的宝物,立即上交给宋太宗,受到宋太宗的嘉奖。宋太宗安排他去外地任职时告诫他做事小心翼翼,但不能过分。
成语故事初中生 敝帚自珍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 与征南大将军岑彭去攻打在成都称帝的公孙述,汉军进兵神速,与公孙述进行了殊死搏斗才攻占成都,吴汉下令屠城。刘秀指责他,说老百姓家里有破扫帚也价值千金,不能掠夺他们的财产失去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