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论文范文

2017-05-26

美术家在人类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而特殊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美术家还形成了他们与众不同的角色特征。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家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美术家论文范文篇1

对前辈油画家们美术教育的思索

内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地球村的形成,艺术学习的方便快捷是前辈艺术家们无法想到的。这使得全球的美术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化,各国传统美术形式教育正在逐渐向覆盖美术、设计、建筑、新媒体等多学科的综合型“大美术”教育转换。

前辈艺术家们原来那相对封闭、单一的学术环境的学院正在转变为开放、多元、国际化的学术平台;前辈们以对西方文化引进、吸收和消化为主的文化建设在转变为具有明显主体意识特征的积极的文化建设。我们的美术教育也在原有的教学经验与传统教学方式中变革和改良,在原有的学科体系中有了更全面、更理性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 调和 民族传统 美术观念

二十世纪对中国而言可谓是一个翻天覆地的世纪。世纪之初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统治。到二十世纪中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世纪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胜利,全国人民摆脱困境,进入了充满朝气的二十一世纪。我国从这个时期开始了全方位学习西洋绘画。我国为了适应新时代需要,开始引进油画、水彩画和素描等西方绘画种类。

在这个时期我国有些青年艺术家远渡重洋留学,学习西方美术教育理论和绘画知识。1887年留洋的李铁夫为代表的李毅士、冯钢百、李超士、方君璧、李叔同、陈抱一、关良、常玉、余本、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潘玉良、吴大羽、颜文�拧⒅焓拷堋⒊J楹琛⑴愚宫l、关紫兰、唐蕴玉、周碧初、吕斯百、乌叔养油画家。他们积极学习美术教育各方面知识,为中国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要有耐心!不要依靠灵感,灵感是不存在的。艺术家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像诚实的工人一样完成你们的工作吧!----奥古斯特.罗丹”我们的青年艺术家们正是以这种精神虔诚地学习西方美术理论和科学知识。正是在这坎坷而曲折的历史之路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徐悲鸿、刘海粟与林风眠,他们都历经苦难,在“艺术救国”的奋斗中作出了不平凡的努力。

他们前半生有许多相似经历,相似的经历竟也造就了相似的历史贡献:他们都身体力行地把西方绘画艺术介绍到中国来,并力所能及地把中国的绘画艺术介绍到西方去;借助对中西艺术的比较来创新中国的传统艺术。他们都亲自参加并领导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开拓及成长。他们以各自的艺术主张与实践推动中国现代美术的进步与发展,主张艺术要有民族性和个性。这也使前辈艺术家们吸取了西方绘画精髓并担当了改革中国绘画艺术的时代前沿。

我们的传统绘画长期受到道家文化思想影响,大多呈现抒情的诗意境界。从咱们第一代出国留学的学子们,就是即受教于国内传统文化又接受西方科学的理性精神,以及西方崇高美学的多重影响。他们通过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审视与反思,对时代的感悟与把握,为咱们国家的绘画艺术融进了新鲜形式,中国的绘画艺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辩证的分析这些,可以得出相似中的许多不相似。在近现代美术教育上影响最大,徐悲鸿主张吸取西方绘画中的优秀技法,把西方绘画的技法融入国画创作中,创作出和传统国画有区别的新绘画方式,选择写实绘画美术理论技法和中国传统文化来改良中国传统国画的价值体系,尤其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理论改变了以往一临摹古人、基本上勾线平涂的形式,把素描和水墨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国画形态。林风眠的艺术主张是融合中西艺术之长,创造了崭新的艺术绘画方式,他的国画作品具有印象派的响亮、西方绘画构图方式也有中国传统的笔墨的韵味,很注重吸取民间艺术的特征养分。使我国的人物绘画在几十年间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刘海粟在青年时期,就明确提出“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及“发扬国光,增进世界种种文明事业,与欧西各国竞进领顽”。为此,他把握了艺术生存的两个重要元素,即地域文明与世界文化在发展中必须持有的独立价值与普遍品格,进行了毕生的努力。

在蔡元培先生的率领下他们一方面,创立研究西洋美术的学校,旨在启蒙异质艺术,交融中西画理。同时借鉴西洋教育模式,采用男女同学与模特儿制,更欲从视觉领域促进社会转型;

另一方面,努力创建本土艺术的价值体系,力避文化的殖民性,力争话语权。国家教委对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画家们的历史贡献作出了高度的概括:“我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前辈艺术家们都是具有远见卓识的美术理论家、是富有革新思想的美术教育家、更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开创者们。如我最喜欢的画家教育家林风眠先生“为现代中国画开拓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范围和效果,融汇了西方的审美情趣,使中国画的语汇带有世界性”。再如徐悲鸿先生的素描可以与西方大师媲美。在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家们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曾深深扎根于传统,博物馆和美术馆是他们的课堂,传统文化和大师作品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应该说,没有对传统的深入学习不会成就他们,他们都是借助深厚的传统积淀了日后艺术的辉煌。但是,他们都没有重复大师的道路,没有陷入传统不能自拔,而是借助传统创新。

徐悲鸿在中国画上就有五个方面的改良:1、对传统笔墨的选择和改良。2、把素描融入笔墨。3、使用模特和人体。4、含有焦点透视的平面性结构。5、略含光色表现的固有色平涂。充分的体现了徐悲鸿的新思想:“保留旧形式,必须渗入新精神,用新形式表现,也必须显出旧精神”。就如刘海粟在《谈油画艺术》一文中指出“创新,不是割断历史,凭空臆想”。而是要以传统为根基,追求表现时代气息的艺术。所以创新要不带偏见,不随波逐流,突破常规,超越一般层面,以独特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创新要继承传统,又要脱开传统;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由此可见,抛开传统空搞创新,只会像脱离母体的早产儿一样夭折,或者先天营养不良导致畸形。

所以创新必须要尊重传统,植根于传统。但是继承传统,不是表面的模仿,而是存精去芜、遗貌取神;不是全盘拿来,而是过滤沉淀、消化吸收、学为我用;不是一味地继承,而是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就如中央美院的戴士和老师讲,“我们学习外国油画的经验和成就是长期的历史任务。中国人提笔画油画的历史,从世界全局看,是中华文明注入油画领域的历史过程。”李可染老前辈讲过:“外国的东西是营养,自己民族文化才是血脉,营养和血脉的关系”。

前辈油画家们认为,如果没有建立在对油画这个画种认识的基础上,中国油画不可能进入成熟阶段,个性风格也无从谈起。因此,他们对于油画语言�A研究系统而深入,包括造型、色彩、构成因素、质感、笔触的研究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风格面貌。在美术教学上前辈们把西方油画和中国画这两个不同的画种做一个比较,可以清晰地得到对于油画语言的认识。

用靳尚谊的话概括来说:"1、油画是明暗造型,追求厚度的力度美、和谐美;中国画是线造型,装饰美。2、油画是二笔一种感觉;中国画是一笔七种感觉。3、油画的美有丰富的色彩,而且有色调,色调的美是和谐的美;中国画是一种装饰美,是丰富的本色之美。4、油画的黑白美感是一种层次丰富、厚重的美,是力量;国画的线条不是厚重,不是力量,是奇妙的空灵。5、油画是一种多次完成的画种;水墨画则一次完成。"咱们的前辈画家们从各个国家学习吸取绘画艺术的精髓,结合我国的绘画传统研究制定了美术教育体系。结合我国高校的教学环境条件进一步确立了教学方向。

正如前文所述,前辈油画艺术家们学习西画到传播发展西画事业历经艰辛、曲折。使油画艺术理论知识、技法移植及扎根于中国土壤并成为中国近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我们对整个过程的梳理,有些艺术理论和技法知识仍然是各美术院校长期以来始终不渝的教育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地球村的形成,艺术学习的方便快捷是前辈艺术家们无法想到的。这使得全球的美术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化,各国传统美术形式教育正在逐渐向覆盖美术、设计、建筑、新媒体等多学科的综合型“大美术”教育转换。前辈艺术家们原来那相对封闭、单一的学术环境的学院正在转变为开放、多元、国际化的学术平台;前辈们以对西方文化引进、吸收和消化为主的文化建设在转变为具有明显主体意识特征的积极的文化建设。我们的美术教育也在原有的教学经验与传统教学方式中变革和改良,在原有的学科体系中有了更全面、更理性的发展。

美术家论文范文篇2

中国画家李玉凤的新工笔画法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而中国工笔花鸟画作为其中一种,更是追求在精神内涵上,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崇尚意境和情趣,是主观精神的表达和体现,因此,工笔画是“笔工而意写”.她不仅是“应物象形”,而且是意象的写实性,在能动的观察与写生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再创作,追求传神写照,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这样的艺术形式,似乎更适合心思细腻的女性画家。而我国着名的工笔画家李玉凤女士便是一位佼佼者,其绘画作品以细腻的笔锋、新颖的构图、丰富的色彩、高远的意境为特点,工写兼备,中西合璧,开辟了一条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工笔画法,深受人们的欢迎。

上下求索,追寻艺术之美

1964 年生于山东菏泽市一个书香门第的李玉凤,号“花间居士”,自幼和哥哥受到作为美术老师的父亲的熏陶,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一次偶然的行为,为她的艺术生涯更是指明了航向,她回忆说:“1979 年,有一次一位亲戚想让父亲为他家画‘家谱',父亲工作忙,抽不出时间画,就把这个任务交付给了我,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画板,我就把纸铺在地上,趴着为这位亲戚画’家谱‘,亲戚见我画的很好,就拿出 50 元钱作为酬劳,这是我第一次挣钱,是因为画画被人认可了,坚定了我从事美术事业的决心。”

由于李玉凤聪明好学,并且对绘画艺术更是心有所向,于是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菏泽师范学院艺术系和山东艺术学院,但命运似乎总是在跟她开玩笑,因为就在她以为要实现艺术梦想的时候,却被现实无情的打击,两次考学都因交不起学费被迫放弃了。但她学习绘画的决心始终没有放弃,1988 年,她报考了天津美院函授班,1991 年,她正式走进天津美院学习山水画,2012 年,她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终于为她的梦想打开了那扇久违的大门。

通过多年来专注的学习和细心观察,李玉凤在工笔花鸟画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今,细观她的工笔花鸟画,可发现其巧借山水画“散点透视”之法,在清新淡雅、婀娜多姿之中,给人一种云雾缭绕、渺渺茫茫之感,如入花海,听音而动,闻香而止;形似而意存,笔工而神妙,物近而境远,形成了“横看侧看不同,远近高低各异”的特殊艺术效果。如她的作品《物华秋实》,画面表现了金秋的向日葵,在阳光的照射下,灿烂辉煌,硕果累累。田间有三只和平鸽,一边在茂密的向日葵下乘凉,一边寻找掉在地上的葵花籽,它们悠闲自在,其乐融融。

时光如驹,四十余年的艺术跋涉,李玉凤女士已从一位羞涩的纯情少女,变成了一位恬静、成熟、丰富、内敛的才女,她的成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孔子国画院秘书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MEI·A 艺术中心签约画师等职。在社会各领域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着力量。

心无旁骛,追求真善、真世、真美

近年来,李玉凤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大展,并获奖。2004 年,她的作品《花香蝶舞》荣获第三届《庐山杯》金奖,同年作品《双鹤图》入编《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收藏大典》,作品《嫩蕊芳心》被中国牡丹博物馆(国花馆)收藏;2005 年,作品《碧玉红蕊冠群芳》在纪念曾子诞辰 2510 年全国书画大奖赛中荣获“优秀奖”;

2006 年,作品《牡丹》在纪念孙中山诞辰 140 周年中国书画精品展中获“二等奖”,作品《清韵》入编《仁爱之光》;2007 年,作品《秋实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齐白石奖》,作品《热土》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四届西部大地情”;2008 年,《中华之春》获《2008 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美术大展金奖。第十届牡丹花会期间,在曹州牡丹园举办个人画展 ,同年应友人邀请在韩国举办个人画展。2010 年,应邀参加“2010 百名部长将军与优秀企业家新春团拜会”书画笔会活动,特授予“爱心大使”荣誉称号;作品《物华秋实》被山东省美术馆收藏。

2011 年,作品《节节高》入选“当代百名中国工笔画家提名展”,并获优秀作品奖;作品《 荷花 》,参加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纪念建党 90周年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活动中,荣获优秀作品奖。

2012 年入选由中国工笔画学会、《美术报》社主办的“2012 当代百名中国工笔画家提名展”.并在第八届“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年度盛典书画大赛获得特等奖。2013 年,作品《红高粱》入编《新中国美术家大典》,作品《物华秋实》和《节节高》入选《美术年鉴》;

12 月 24 号在山东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2014 年,受邀参加由投资时报主办,北京艺德胜研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投资时报--秋季·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2015年,与先生杜中良在山东省泰安市美术馆举行“岱风儒韵--杜中良、李玉凤国画展”,受到书画爱好者的广泛欢迎。

同时,李玉凤女士的作品被《中华名人大典》、《共和国名人大典》、《奥运之歌》、《翰墨丰碑》、《海内外中国书画艺术当代名家集》、《中国当代书画家翰墨精品集》、《强国丰碑》、《当代中国实力派文人书画作品集》、《艺术中国》、《世界人物辞海》、《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一代名家》、《当代中国杰出书画创作精典》、《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收藏大典》、《中国学术大百科全书》、《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大展精品集》等六十多部书画大典入编。她的作品还被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和台湾书画界人士收藏。可见,其知名度已经远播海外。

虽然李玉凤女士的工笔画艺术已经获得累累硕果,但她仍心无旁骛,始终在艺术之路上大步行走,这使得其工笔花鸟画因其独特的韵味得到诸多艺术大家的好评。着名画家、艺术评论家石成峰评价:从艺术内涵而言,李玉凤的画既有女性柔美的风情,又有俊朗豪迈的刚毅,把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运用高潮的绘画技巧,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自然美的精神追求,具有功力到位、陶冶性情,有思想寓意的佳作,具有较高的观赏与传世价值。

文化中国总编、艺术评论家高松评价她:李玉凤以山水之境入工笔花鸟,乃取近为远。皆如清·原济云:“笔墨当随时代”.李玉凤之工笔花鸟,如《物华秋实》、《热土》、《金秋》等,少有一两枝,而往往成簇,加之巧借山水画“散点透视”之法,在清新淡雅、婀娜多姿之中,给人一种“云雾缭绕”、“渺渺茫茫”、 “朦朦胧胧”之感,形成了“横看侧看不同,远近高低各异”的特殊效果。如入花海,听音而动,闻香而止,望“花”息心,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李玉凤的工笔花鸟,形“似”而意“存”,笔“工”而神“妙”,物“近”而“境”远。作为以工笔“写意”的一种探索与尝试,难能可贵,假以时日,必有大成!李玉凤女士对未来充满信心,她要把全部精力用在美术创作上,不断提高艺术水平,用主观的色彩去表现客观的事物。她要用阳光的心态,让真善美永驻人们心间。

更得到了普通人发自内心的品评,青年报记者孟凡亮评价李玉凤的作品:当我们深刻思考李老师的作品时,不难发现她的作品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高深的工笔画技巧,体现了一位女性画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艺术人生的思考。她在创作中云集了中国传统工笔画的表现语言和创作技巧,在研习传统中加以创新,使真、善、美这个永恒的题材在作品中得以释放。

驾驭想象,至真求新

纵观中国绘画史 , 凡具开创性的艺术家 , 会在既有知识和现状之中 , 而致力于未知领域的探索 , 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总是处在一种新的体验之中 , 紧紧抓住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念、意象这个主体 , 利用深厚的笔墨功底和技巧 , 驾驭自己的想象 ,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造险破险、有法中无法、无法中有法地进行创作。心、手、笔合而为一 , 此即怀素所谓的心手相师势转奇 , 诡形泾状朝合易。始终鬲绕似与不似捕捉物我之间以及景物与景功之自的相互依存 , 相互关联的一种运动关系。而李玉凤就是这样的艺术家,因为她总能将现代的审美元素加入到自己的绘画当中,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

当今社会,有俗人把有余当做富贵,于是眼睛想看的已经不仅是停留在五色上,耳朵想听的更不仅仅是五音了。精神被搁置、追求被放弃、理想被淡化、向往被消沉、意志被颓废。有人说;天上的星座都在为这些人的举动悲伤而变形。而有些自诩为艺术家者,却只能达致庸俗鄙陋 , 玩弄笔墨技巧 , 化作俗气难脱。但李玉凤不然,她正以追求艺术之美的思绪和行动,引领中国工笔花鸟画艺术前行。路在延伸,人在奋劲,能速不迟,尽善尽美,至真求新,拓展工笔画艺术的新天地。她无愧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者,国家文化历史的贡献者。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