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励志故事
人们都想要飞翔,却从不想着要张开翅膀。我们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须竭尽全力地朝着目标奔跑,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成功。成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不过只要你努力就有机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考试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考试励志故事1:
有个自负聪明的学生参加考试。试卷一发下来,他大致浏览了一下,除了试卷上头一行“请先看完所有题目之后,再开始作答”的字样之外,有100道是非题。以他的实力,大约30分钟可答完,他满怀自信地提笔开始答题。
过了两分钟,有人满面笑容地交卷,这个聪明的学生心中暗笑:“又是交白卷的家伙。”
再过5分钟,又有七八个人交卷,同样是笑容满面,看来不像是交白卷的模样。这个聪明学生看看自己只答到20几道题,连忙加快速度,埋头作答。
待他答到第76题时,赫然发现题目写着“本次考卷不需作答,只要签上姓名交卷便得满分,多答一题多扣一分。”
他满脸狐疑地举手欲向监考老师发问,只见同时有数名考生迷惑地四处张望。
聪明的学生看着试卷第一行的说明:“请先看完所有题目之后,再开始作答。”他不禁痛恨起自己答题的快速。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不难看到类似的情形,自视过高,不听意见,这是一般人常犯的错误。尤其在学习成长的路上,归零的心态是我们必须首先拥有的。只有将自己心中那杯已长满青苔的死水倒掉,方能承接学习过程中新注入的清甘泉。
而且要不止一次地将杯子倒空,因为你每次学习所吸收的新东西,很快地又会将你心中的杯子装满。所以你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智慧贮水库,时时不忘将杯内的水倒入水库中,使杯子永保中空,随时可承接新的事物。
人生箴言:
建议你在面对任何人生际遇时,回想一下第76题的要求,遵行人生答题的指示,归零地去对整个状况做通盘了解,切勿自作聪明。在事业的开展上保持归零的心态。在人际的沟通、夫妻的相处、子女的教育等方面,皆应如此。
考试励志故事2:
1965 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温馨提示: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考试励志故事3:
我到公司报到,已经“杀”过了五关,从最初的三百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现在的六分之一。我以为这样就可以开始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了。
临场考试经理发给我工作卡后,就对大家说:请你们每人写一份申请,把你所需要的设备写一份清单,再到仓库领取东西。下午你们就做事好了。
我凭着实习的经验,把文具、纸张、信封等东西详细地列了一份清单,却没有写电脑。其他人写了电脑,却是文具没全。等仓管把东西送来,我们才知道缺少什么。又跑去找仓管要,仓管却要我们写申请,写好又要我们到经理那里去审批。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哪个先去找经理,哪个就倒霉。但是,设备不齐,我也无法工作。只好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自己把要的东西写好。他们见我要去找经理,让我帮忙代批。
我只身来到经理办公室,小心谨慎地拿出申请单,经理看了一下,就笑着说:怎么又要这么多的东西呢?我只好实话实说:经理,我忘记了写电脑,其他东西是他们五人的,我一起带出来给您审批。经理反问道:“以后的工作你能代替吗?要他们自己来。”
下午,经理的秘书通知我:“你正式被公司录取了!”我问道:“他们五人呢?”秘书说:“他们没有聘上。”我不解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呢?”秘书说:“你不知道经理的为人。你们今天报到是第六次考试,也是他亲自主考。
他有一条原则:一个人可以犯错误,但一定要敢于承认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