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苏教版答案
相关话题
勤为做七年级语文课课练习题的无价之宝,慎为护身之符。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苏教版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苏教版答案(一)
端午日
【巩固强化】
一、基础训练
1、B
2、(1)燥一躁
(2)浆一桨
3、C
4、不全同。
茶峒:
①包粽子;
②穿新衣;
③吃鱼吃肉;
④用雄黄蘸酒画王字;
⑤赛龙舟。
我们这里:
①包粽子;
②吃咸鸭蛋;
③挂艾叶菖蒲;
④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
5、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泪罗江,以身殉国。相传,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并造龙舟争相竟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6、有关。相似点是场面异常紧张、激烈,鼓声如雷,呐喊震天。联想。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之外又用侧面描写,更能突出龙舟竟渡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
7、第二个场面是“河上赛龙船”,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渡的盛况。“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准备充分,一点不马虎。“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暗示了竞争的激烈。赛龙船时,作者运用一系列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写出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有特征的动作,表现了赛船场面的热烈气氛。“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进一步渲染了龙舟竞渡的激烈程度
二、能力提升
1、文章详写的是龙舟竟渡的场面,其中又重点写划船的人及其精神面貌。
2、
3、持、划、挥动、擂、打、敲打
4、(1)从前来参观活动的人来看,可谓是“全民参与”“官民同乐”;
(2)从对竞赛获胜者的奖励上来看,人们并非为了“红布”“银牌”“鸭子”,是为乐而竞赛;
(3)从参赛的人来看,大家精诚合作,真诚相待。
5、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屈原眼见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却无法挽救,他日夜忧愁,最终投汨罗江而亡。楚国民众知道后十分忧伤,驾船奋力营救,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休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做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年年岁岁,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的由来。
【课外拓展】
1、奶奶的粽子(或粽子);我对奶奶的思念。
2、文章开头先用歌谣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互相呼应;然后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端午节清晨的美好景象,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怀念,为奶奶早起包粽子做铺垫。
3、(1)一个“捧”字,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2)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福日子的美好愿望。
4、因为奶奶的粽子是我儿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奶奶的粽子有着独特的甘醇,那种纯粹的清香沉淀在心里,让我留恋难忘;奶奶的粽子包含着浓浓的温暖和关爱,也寄托着“我”对奶奶的思念。
5、示例一:故乡是妈妈手中那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每一根都是我长长的思念,无论走到哪里,那种芳香都会让我沉醉留恋。
示例二:故乡是春雨中静默沉睡的小村庄,青瓦窄巷,是一串柔美的音符,一个倾城的绮梦,一抹浅笑的时光。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苏教版答案(二)
伟人细胞
【巩固强化】
一、基础训练
1、huò;xǔ;huì;cuì; jī;
lǚ;liě;shà;mao;ku;
lou;mao;sou;chī
2、D
3、(1)作为伟人的基本素质:高尚的品质、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过人的毅力等。
(2)贾里的日记是对课文中贾里种种行为的一个总解释,正因为贾里对“伟人”的理解有他自己的想法,所以他才会用他的方式来进行“伟人形象”的塑造,才会有很多出现在他身上的、让人捧腹又不得不让人喜欢的趣事。设计贾里的日记并放在篇首,是为了增强角色的真实感。
二、能力提升
1、那些所谓“可歌可泣”的大事其实都是不切实际的,而所谓“不值一提”的小事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也自然就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
2、无私,不计较个人得失。
3、取决于他能否正确认识自己并采取正确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言之成理即可)
4、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5、非常佩服你,在你身上有很多其他人所没有的优点,但急于求成是无济于事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你会成功的。
【课外拓展】
1、(1) xù
(2) sù
(3) qián
(4)yì
2、(1)在这里指“爸爸从轻处理了此事”或“爸爸没有责罚我”。
(2)在这里指逃学后重返学校。
3、围绕“比喻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
示例: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两个弟弟顽皮沟气、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两个弟弟的喜爱之情。
4、围绕“引出下文”或“承上启下”回答即可。
5、(1)我和弟弟走窗户,爸爸包容我们。
(2)爸爸鼓励我读书。
(3)我扮公主闯了祸,爸爸宽容我。
(4)爸爸劝我放了蚂蚁回归学校。
(5)爸爸鼓励逃学的我重返学校。
6、围绕“自豪、赞美、感激、怀念”等方面来回答。
示例:表达了作者对爸爸能给自己一个充满爱的快乐童年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7、围绕“新颖、形象、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有文学色彩、有想象力、有象征意义、突出童年生活的特点、更能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的怀念”等方面来回答。
8、只要结合文章中作者的任意一种成长体验或人生感慨回答即可。例如“被宽容”“受到鼓励”“感到快乐”“充满爱”“懂得珍惜”“人生有欢乐也有悲伤”等。
9、要准确写出书名、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写出性格特点。名著不局限于课标和教材上列举的书目,但必须是整部书。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苏教版答案(三)
古代寓言二则
【巩固强化】
一、基础训练
1、lǚ;duó;shè;jù;qì
2、(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战国末期;韩非;法家
(2)吕氏春秋·察今;战国末期;吕不韦
3、(1)F
(2)B
4、(1)(量长短) (量好的尺码)
(2)(自己的) (自己的,指郑人的) (他的,指楚人的)
(3)(动词,到……去)
(动词,到,往,去)
(代词,指量好的尺码)
(鞋) (助词,无意义) (代词,指剑)
5、(1)“坐”同“座”,座位。
(2)“反”同“返”,返回。
二、能力提升
1、(1)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
(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3、除了白费力气之外,是不会有其他结果的。这则寓言讽刺了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
4、感悟只要合理就行了。
5、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老马识途、滥竽充数等。
6、两人都思想僵化,不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因此,事情就做不成:郑人买不到鞋,楚人找不到剑。 联系实际举例,可以举死搬教条,硬套框框,而不顾客观实际的人,也可举一味凭主观想象从事,无视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的人。
【课外拓展】
1、①D;②A
2、B
3、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4、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够在了解事情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那也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