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论文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历史教学改革有制约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学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历史学科论文范文一:新课标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
摘要:综上所述,新世纪、新时代、新教材、新课标为当前的历史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舞台,历史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学习、研究与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水平。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初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主动适应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思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要求。经过反思,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与情感素质。
1.知识素质有这样一个比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只有掌握了丰富知识的教师才有可能很好地传授知识。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比较系统、全面的历史知识,而且还应当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历史教师自身的努力,那就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教师。作为历史教师,还应关心时事政治,谈古论今,以古鉴今,使历史课更富有时代气息,能更好地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2.能力素质首先是备课能力。在教师的备课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只是教学大纲,还包括对学生的深刻了解,以及历史专业知识修养。教师要把教学大纲对教学的要求溶解在讲课中,靠的是历史教师日积月累起来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说得准确些,是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其次是组织教学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二者的协调统一。教师要牢牢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采取多种行之有效、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历史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不仅可以弥补“历史不可重演”的缺陷,而且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3.情感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激情的职业,作为历史教师更需要有激情,三尺讲台,要融入历史教师自己的情感。历史教师的情感道德表现在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以及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感上。这份爱只有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而真切地流露出来,才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同时教师应具有的情感,就是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所思所想,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就史论事,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事业。真诚的关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会更加信任和爱戴老师,会因为对老师的爱戴而喜爱上教师所教的这门课。因此,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应是集知识、能力、情感于一身的人,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
二新课标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明确要求,历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见,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从传统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化:
1.从“以分为本”到“以人为本”教育的意义,本来就是建立在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之上的。而“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只见分数不见人”,只看重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把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异化为“以分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过程中充满了人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到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立足每一个学生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包括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平台,获得最大最好的发展。
2.从“师道尊严”到“师生互动”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全面主宰学生的学习,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现在教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所以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互惠互助,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教学,是知识与知识、师生与知识、现实与历史的交流与对话,表现为课堂内容上加强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如史地、史政、史文等的综合。
3.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新教材要求师生在互动的教学中共同体验,一同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经常对自己在课前的思考,上课中的体验,上课后的认识进行认真的反思,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使自己的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注重学生的“学”,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倾向、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积累等。“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课堂设计只会与学生的实际相差甚远,一堂课下来使师生双方筋疲力尽,收效甚微。所以教师要在“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上下工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地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落实。
综上所述,新世纪、新时代、新教材、新课标为当前的历史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舞台,历史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学习、研究与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初中历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生成之浅见——以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PCK的生成对比为例景生进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3-06-15
2、实现初中历史学科的故事化教学模式丁凤华中国教师2014-12-15
初中历史学科论文范文二:利用初中历史课进行德育教育
摘要:总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很多,历史课的德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中学生时代是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其良好道德素养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育
随着历史学科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历史这个学科越来越让我们重视。因为在历史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我们祖国以前的发展过程,可以更好地教育我们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由于考评机制的原因,历史教学往往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中心,过多注重学科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甚至有些历史教师认为德育和历史教学关系不大。在当前新课改的大潮下,许多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做了很多有意的尝试,但作为一线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也深刻体会到我们教育中出现很多事与愿违的结果,我们经常会感慨现在的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怎么会一代不如一代,家长也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例如,平时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来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面对父母的抚养和教育不知回报,缺乏感恩的心理;在学校不参与集体活动,缺乏奉献精神;每次考试都会有很多学生作弊等。在学校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有的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仅就如何利用历史课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利用历史知识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诚信既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之本。社会越是进步,越需要诚信作为行动指南。针对当前中学生诚信道德不容乐观的状况,作为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浩如烟海的史实中寻找机会,遇到可用来作为范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情感进行点拨升华,以达到进行“诚信教育”的目的。如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慈禧太后屠杀义和团、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中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范例,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和后人的评价等方面,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准则,假如没有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诚信”,社会秩序也就没有了保证。那些讲诚信、负责任的人,不论其遭遇如何,最终的结果都是名垂青史,被后人尊敬。相反,背信弃义的小人也许会得意一时,但他们的丑行最终会遭人唾弃。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历史上宣扬诚实守信的格言警句如“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二、利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德育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而爱国主义可以说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都至关重要。历史课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巧妙地利用课内课外的历史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史料或名人名言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如“五四运动”的传单,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引导学生做一个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爱国者,增强中学生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信心和使命感。
三、利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感恩心理
感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长的宠爱,有部分学生社会道德水平滑坡,不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激教师的教诲之恩。在家长和教师付出关爱后,学生如果没有知恩图报的情感,则必须加强教育。例如,利用古训“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教育和感化学生,使其懂得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朋友,甚至感恩自己。
四、利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邓小平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是国家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目前,由于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影响学生正常发展的因素大量存在,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必然对中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致使许多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目无法纪,青少年违法犯罪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若不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后的社会状况不可想象。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有关法制方面的史料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如可以利用英国为限制国王的权力而颁布的《权利法案》,让学生体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引导学生在学校要遵守校规校纪,在社会上要做到知法、守法,行使自己权利要以遵守法律为前提,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很多,历史课的德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中学生时代是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其良好道德素养的关键时期。历史学科由于其学科特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的良好途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历史教师,我们在对学生传授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对学生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双重任务,让我们的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吸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把他们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爱祖国、懂感恩、遵法纪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学科的故事化教学初探王志伟成功(教育)2013-10-23
2、初中历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生成之浅见景生进辽宁教育2013-09-15
初中历史学科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初中历史论文参考范文
2.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4.初中历史教学小论文
5.浅谈初中历史论文范文
6.有关初中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