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地理指南
对于即将到来的地理高考,学生的备考不只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来自往届考生、教育学者等各个阶层的指南。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高考备考地理指南,相信能帮助你理清一下备考前的烦乱思绪。
高考备考地理指南(一)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要求我们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能力的提高。体现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应紧紧围绕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按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通过原理分析、规律总结和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而带来的直接的危害是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础。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 ,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高考备考地理指南(二)
一,地理学习的思维特点
综合联系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分析比较各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并放到一定的空间去研究。
二,学习好地理学科的重要前提
掌握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等特点。
1,综合性
如自然地理要素有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地理要素有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市、人口等,整个体系是一个内在联系完整的有规律的综合体。
2,区域性
我们在学习地理时,要从区域性出发,突出地区和国家的主要特征,综合某地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和经济人文方面特点,与其它地区相比较而显示其特性。
3,空间性
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空间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政治地理与经济地理位置;继而弄清地区内部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流、湖泊、气温、降水、植被等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以及经济资源、工业部门、主要农林牧产品、交通运输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配置原因。
4,动态性
地球上地理现象十分宏大,学习地理就要求我们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把地理事物同它所处的时空位置及其它事物联系起来思考,才有可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
三,考试依据
《考试大纲》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优先目标,过程与方法为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为基础目标。
四,具体复习方法的说明
1,知识: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要求复习中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建构。
(1)讲究方法。一方面要从知识框架理清知识脉络;另一方面要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如区域地理复习时可以从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自然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人口、重要城市、港口、交通、分布、成因)等方面去研究,把握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2)注意跨学科知识的联系。例如太阳高度的计算、时间的计算、经纬度的计算等,需要数学的计算。
(3)地图:地理学的灵魂
如:我们用学习过的知识来充实地图,将具体的地理知识点在地图上体现,这样慢慢的一张张地图都被我们自己给充实起来了,以后一看到地图,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便从地图上浮现了出来,这样地图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记忆效率。
(4)抓重点,克难点,用心感受生活,关注热点。
现在的高考试题,越来越注意把课本知识与最新研究的理论成果、国内外形势、全球经济发展动态及当前人类面临的问题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要善于从地理的观点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2,能力培养
(1)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去读书。无论地理教材还是地理资料,都是通过文字、地图、图表来表达,图文结合是地理知识最显著的特点。要认识地图、熟悉地图,绘制地理略图。
(2)理清事实、材料与原理、规律关系。学生熟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掌握本质,即学生读懂这些材料是说明什么问题的,它从那几个方面去说明问题,以什么方式说明问题等。
(3)教会学生思考
首先观察地图、模型、图表要明确观察对象;按一定顺序观察。观察柱状曲线图,应先看纵横坐标代表的内容、数值的大小,然后再看柱状高低变化,或曲线的起伏变化状况。观察地形,要整体与局部结合,抓住重点或特点观察。除了要细看局部地区地形外,还须看一定范围的地形全貌,并加以比较综合分析。
其次要培养思维习惯,完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发展多种思维能力。图表有多种,如统计图表、联系图表、表格。
高考备考地理指南(三)
1.把握主干知识-------系统地归类
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强调书本知识识记准确,紧扣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初中和高中地理一体化复习。通过二轮专题引领,设置《地理基本技能》、《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区域地理》等专题,特别是经纬网、等高线、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气旋与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和分布、洋流、工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可持续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国区域地理等主干知识的学习,这些都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用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区域地理事像,提升对区域地理教材内容的认识层次,形成多角度、成系列、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书本知识牢固化、分散知识组合化、理论知识实用化。这样才能自如娴熟地调动和运用知识,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解题效率。
2.清晰地图内涵--------解读和应用
从高考地理试题分析来看,地图总是成为地理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加强图文转换、文图转换和图图转换的练习与思考,通过探究归纳出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地理技能。高考试题其实就是微型案例,具有呈现方式区域性、考查内容综合性、考查方式探究性。虽然知识考点覆盖面不全,但是能力目标考核却贯穿始终,一题考查多个知识点(或多条标准),题量小,考点多;一个知识点通过多个方面(层次)进行考查;自然、人文、区域内容相互渗透;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相互结合。
例如:2011年33题,[试题原型:《安徽地理》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12月第4版第36页和39页的阅读],围绕某一新情景设置探究主题,试题素材简约但内涵丰富,设问呈渐进性,能力要求与难度设置呈阶梯式递进,突出考查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三个问题的设计,指令动词准确,起点紧扣素材,过程渗透探究,体现热点问题的关注。
分析印象:整体的高度,学科知识的结构,题目的设计比较好。试卷中涉及的题目很大部分是平时复习过的知识点,而试卷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较高的区分度,亮点突出,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材料和设问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关注教材中的阅读的教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综合题在教材中均可以找到原型插图,要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相关的地理问题,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学科内渗透,让看似陌生的问题得以在学习经验中解决。
3.研习高考真题-----------巩固和提高
把握高考脉搏,二轮重效果。在第一轮复习中,天长中学就重在基础知识点的落实、基本方法的再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认真过好单元基础知识关,过好巩固落实基础知识关。通过限时规范训练,做到“练必批,批必评,评必补”,通过及时讲评,指导、规范答题技巧及方法。
(1)研真题、寻方向,促进思维建模
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针对显性和隐性的信息,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信息和价值,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从信息中把握其时间、空间、属性、数量、质量的特征,从而为确定答题方向提供依据,避免答题误差;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迅速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期望解决的问题,与已经具备的知识背景中相关的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激活所储备的知识,迁移到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归纳和分析;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对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归纳的思维,找准本质规律进行简洁明了的阐释;论证问题观点明确、表达清晰、逻辑严谨,迁移、从组,甚至创造性的应用所掌握的知识有针对性的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思维建模。
(2)纠错题、练技巧,梳理解题思路
有选择性地对以前做过的试卷、例题进行广泛阅读,从中归纳、总结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特别要认真研读那些做错了的试题,反思错题的原因,要把这些错题搞通搞透,防止类似错误的重犯。同时还要归纳各类题目解题方法、技巧、解题过程以及常出现的错误,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强化冲刺训练
冲刺阶段要强化对考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学会仔细审题,准确获取有效信息;强化揣摩出题意图,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1)搞好综合模拟,提高训练实效
综合模拟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高考的模式,增加临战经验,进一步发现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和能力上的缺陷,以及时进行弥补。提高训练的实效性,训练题的选择要突出针对性、典型性、综合性、灵活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每一个题应该是每一类题的代表,做到由题及类,触类旁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最后几个星期内,最好是做近几年高考真题,让学生提前找到高考的感觉,指导学生注意政史地的考试时间安排,灵活分配时间。
(2)掌握答题要领、严格规范答题
进一步强化答题技巧训练,准确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掌握答题方法,特别是要科学地安排时间,保持适宜的答题速度,同时要根据高考要求,规范答题,讲究卷面质量,字迹不要潦草,尽量减少涂改,卷面要整洁、干净,给人以美感,答题要有条理,提倡用黑色签字笔答题,强调规范性答题,防止意外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