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师教案与反思

2017-05-11

二年级的数学还很基础,处于启蒙阶段,虽说简单确实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能不能在初级阶段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很重要。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师教案与反思,希望对您有用。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案与反思篇一

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

1、对大人来说“厘米”和“米”非常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体多出示一些长度是1厘米和1米的物体,进行多次感知。并且让他们多动手量身边的物体:比如课桌的长、宽、高,门窗的高度等,对学生日后填单位很有好处。

2、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

3、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也应该教会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

连加、连减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习、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总结。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波、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注重语言表达。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我从来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在谈听故事之后的感想以及如何向大家介绍“我是角”,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订讨论角的大小时为第一个高潮,讲完故事之后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高潮,但效果不是很好。

对学生备的不够。

比如:在做角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老师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学生就只是说,我发现我做的角象鸭子的嘴,象海鸥在飞┈就是不说大小。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存在以下几点应该进一步改进之处:

1、引课的活动,能够把学生学过的2、3、4、5的乘法口诀进行有效复习,但如果把“一一得一”这句口诀加上并加以应用就更完整了。

2、学生合作学习研究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理念,但应考虑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把合作学习的要求分几步进行,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调整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内容。

3、在记口诀一环节中,有太多的死记硬背,应让学生理解的记忆,应多发挥学生的个性,避免领学生齐读口诀,死记口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口诀这样更能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

8的乘法口

教学反思:

8的乘法口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推导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刚开始我创设了蓝猫进课堂的情境,通过学生喜欢的蓝猫跳一跳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的兴趣;再后来探索新知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诀,在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中,寻找口诀规律,深化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我有意让学生看图提出数学信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和问题意识,在交流和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并引导他们联系到了现实中的螃蟹(八条腿),由此来编一首儿歌,在儿歌中使课堂更有情趣,把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到生活中,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案与反思篇二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四个优点:

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浮浅。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学生的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课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样分?重点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为了防止学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为: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

诚然,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流出5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给予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案与反思篇三

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

1、对大人来说“厘米”和“米”非常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体多出示一些长度是1厘米和1米的物体,进行多次感知。并且让他们多动手量身边的物体:比如课桌的长、宽、高,门窗的高度等,对学生日后填单位很有好处。

2、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

3、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也应该教会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

连加、连减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习、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总结。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波、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注重语言表达。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我从来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在谈听故事之后的感想以及如何向大家介绍“我是角”,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订讨论角的大小时为第一个高潮,讲完故事之后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高潮,但效果不是很好。

对学生备的不够。

比如:在做角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老师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学生就只是说,我发现我做的角象鸭子的嘴,象海鸥在飞┈就是不说大小。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存在以下几点应该进一步改进之处:

1、引课的活动,能够把学生学过的2、3、4、5的乘法口诀进行有效复习,但如果把“一一得一”这句口诀加上并加以应用就更完整了。

2、学生合作学习研究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理念,但应考虑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把合作学习的要求分几步进行,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调整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内容。

3、在记口诀一环节中,有太多的死记硬背,应让学生理解的记忆,应多发挥学生的个性,避免领学生齐读口诀,死记口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口诀这样更能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

8的乘法口

教学反思:

8的乘法口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推导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刚开始我创设了蓝猫进课堂的情境,通过学生喜欢的蓝猫跳一跳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的兴趣;再后来探索新知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诀,在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中,寻找口诀规律,深化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我有意让学生看图提出数学信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和问题意识,在交流和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并引导他们联系到了现实中的螃蟹(八条腿),由此来编一首儿歌,在儿歌中使课堂更有情趣,把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到生活中,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