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

2017-06-01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下面小编给你分享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

【文本】;前赤壁赋苏轼;壬(r?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酌(zhu?);【讲稿】;导语:;朱德为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题词中写道:“一门三父子;板书:“赤壁赋苏轼”;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生【文本】

前赤壁赋 苏轼

壬(r?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a)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酌 (zhu?)。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籍(jí)。相与枕藉(jia)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讲稿】

导语:

朱德为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题词中写道:“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听了这首小诗中的“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洵、苏轼、苏辙,而三人中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苏轼一生中,经历了许多磨难与坎坷,其中影响最大的“乌台诗案”使苏轼被贬到黄州,而这期间是苏轼人生重要的转折。这时他在政治上是失意、彷徨的,在精神上是孤独苦闷的,那么面对这样的坎坷遭遇,苏轼又是以一种怎样的态度来应对的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下他的千古名作《赤壁赋》,共同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快速的浏览课文。

板书:“赤壁赋 苏轼”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生平以及这篇散文的创作背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首先看一下题目,赤壁赋。我们都知道赋代表的是我国古代文体。赤壁是一种艺术符号的象征,赤壁作为一种艺术符号,承载着苏轼的内心感受,即他的梦想。他用赤壁来表现了他“乌台诗案”获罪而不能实现理想以及对理想的怀念之情,所以赤壁实际上就是作者为了抒发情感而找到的一种艺术符号。

板书:在赤壁下写“理想、报复”

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文章,看一段,开头一句“壬戌,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写的一件什么事儿啊?

对,是夜游赤壁(板书)

随后写了夜游赤壁时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还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和“月初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板书:(清风、水波、白露、月初东山)

那么写这些景色同时,作者也借景抒发了内心感受。那么表现内心感受最明显的是哪一句啊?

板书:纵、凌

一个“纵”字,一个“凌”字大家有事怎样理解呢:说任凭小船飘去,超过那茫茫的江面,这时的苏轼是被贬到黄州的建功立业的愿望的暂时是不能实现的,所以这一个“纵”字和一个“凌”字更为传神地把苏轼失去理想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下一句写道“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而这一句有的人就会有疑问,苏轼是不是真的想要成仙呢?当然不是,这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理想是不能实现的,他需要找到一种事物去依托,来表现他那么被抛出官场被贬的那种内心感受。

接下来一段写了萧歌相应,扣弦而歌和客吹洞箫的情节。

板书:萧歌相应饮酒之乐,扣弦而歌

歌中写道:“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板书:美人

这美人仍然和诗经中表现的思念是有关的,但是在诗经之后,形成了美人作为一种艺术符号,指代理想的。板书:理想

接下来客吹洞箫中(板书)那么这箫声又是怎样的呢?(原文其声呜呜然,如怨、、、)怨慕泣诉(板书)前面已经写到了美人是代表理想的,而那歌是由理想不能实现的歌唱,因而这怨慕泣诉不绝如缕的箫声与苏轼扣弦而歌的情感是一致的。是充分体现了苏轼理想离去的悲痛。(板书)“悲痛”而这怨,指理想不能实现的幽怨、埋怨、怨怼。慕是渴望、渴求、渴念,明明是可以建功立业的,但如今却不能实现,所以不免会有渴望、渴念。而这种悲哀情绪也只能通过泣和诉来表现。最后一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是说这歌声使深谷中的蛟龙起了舞,使独坐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这是一种比喻的形势,比喻苏 的对理想丧失的悲痛之情是感染至深的。

接下里一段,是以一种问答形式来写的(板书:苏客问答)问答(板书)作者问的是:“何为其然”(板书)是什么造成这种悲伤呢?而客的回答我们可以具体分析一下前一部分写到了曹操和他被困时的感叹,而又写道被困时的情景,以及当年破荆州、下江陵,为一世之雄的气概,这样的英雄与我们这样渺小人物相比,写英雄都已不在,而我们小人物又有什么意义呢,从而突出了我们的渺小。接下来写到了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这又提到了长江和仙人(板书)而长江的无穷与仙人遨游、明月永存这些都是做不到的,所以只能将这些感伤的情绪,寄托在萧瑟悲凉的秋风中去了,写出了理想不能实现的悲观、绝望,也是他内心的矛盾。这一段客是苏轼的另一个自己,或者说是苏轼思想的另一面,与客的对话就是与自己的对话,首先是与自己理想的对话,对话既表现了对理想眷恋和怀念,又表现了丧失理想的悲凉,客的悲哀就是苏轼的悲哀。

下一段就是苏子与客实则是自己的回答。先写到了水和月(板书)用水的流逝和月的盈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板书:流逝、盈亏)而水与月也就成了苏轼情感的艺术符号,他从变和不变这两种角度来分析,从事物变化角度、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是变化的而从不变角度看,无物与自己的生命是同样无穷无尽不会消失的,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既是变化又是不变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羡慕长江的无穷穷无尽呢。这一段写出了苏轼的一种解脱,由理想不能实现的悲观绝望,变成了一种豁达的精神世界。最后一段写“客喜而笑,洗盏更酌、、、”写到了洗盏更酌,开怀畅饮的情景,而这里的饮酒与开篇的酒意义不同,开篇是借酒消愁,而此时是以酒为乐,同样是酒,在这里面成了苏轼生命价值的一种新的艺术符号,而这更是一种人生精神的解脱和潇洒。

讲到这里让我们来看一下文章前两段,开篇就交代了一个事件,那就是夜游

赤壁,写到泛舟夜游时的自然景象,以及那种理想不能 实现的抑郁悲痛,然后写到了萧歌相和,奠定了感伤绝望的基调,这两段共同 表达了理想不能实现的空虚和茫然。(板书:空虚、茫然)

而下面三段先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内心的那种矛盾,实则这是苏轼与自己理想的对话,最后苏子以水的流逝和月的盈亏,从变和不变两个角度来分析事物的变化,最后双方洗盏更酌,开怀畅饮,摆脱了那种绝望,而实现了一种精神超越,变得更乐观豁达。

从赤壁象征理想到明月美人姓张对理想的眷恋和怀念,再到由这个怀念引起悲观绝望,最后又到达一种解脱,苏轼显然是完成了一次思想精神的蜕变,这是由悲观绝望到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的升华。

板书: 赤壁赋

苏轼

理想、报复

一、夜游赤壁 自然景色: 清风、水波、白露、月出东山 空虚茫然 内心感受: 纵、凌

二、萧歌相和 扣弦而歌:美人——理想

客吹洞箫:怨、慕、泣、诉——悲痛 乐观豁达

三、主客问答 问:何为其然

答:曹操——渺小

长江 不骤得——悲观、绝望 精神超越

仙人

四、苏子回答 水:流逝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反思

当我看到要讲的是《赤壁赋》时,心里很矛盾,因为这一课很有内容可讲,但同时内容多,又怕时间不够,这是刚开始时的困惑,不过,上次讲过一次公开课,这次的信心很强,静下心来,认真回想上次讲完课,评委的评价,一定要注意。通过几遍梳理,阅读《教参》、查找相关备课资料,心中慢慢理出了思路,那就是抓住景、情、理三者交融这一线索,分析理解课文,试讲几次,发现效果还不错,但前提是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但后来得知:学生还没学到这一课,那么教学内容就需要变,这时离正式讲课还有六天,作为高三的老师,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建议以后公开课的时间可否提前,他正好跟高三一摸冲突,于是,迅速定目标,大胆删节,立足课本,吃透语言。

可以说,《赤壁赋》的难懂字词不多,但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告知学生,其他的只要结合课下注释,完全能够理解,只要问题引导的具体,学生应该能听懂,事实证明,效果也是不错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在安排教学环节中,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理清感情脉络,难点是第三、四段的哲理分析。当然,在时间上没有把握好,分析第四段时,我觉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忍心打断他们,所以延时三分钟,不过我觉得学生参与度较高,就是一种成功,能说一些有用东西,能体会做的一点思想,这节课就是有收获的。但我觉得呢里的多媒体设备真是太老了,出现状况,又不能及时弥补,有点不好,以上是我对这次作课一点不成熟的看法,留下我的QQ:6127678,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多多交流。最后我想说一句:“作为教师,不讲公开课是不完整的,也很难成熟,我就是爱将公开课。”

猜你感兴趣的:

1.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说课稿

2.高中语文必修2《赤壁赋》说课稿

3.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说课稿

4.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

5.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经典说课稿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