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论文

2017-06-06

比较教育(comparative education) 是研究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的学科。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比较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比较教育论文篇1

中美教育差异比较

摘 要 杨振宁教授在比较美中教育时指出:“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那么,在教学方面中美之间到底有哪些具体差别?这些差异又有那些利弊?本文会从中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美差异

一、基础教育

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美国中小学生的课时非常少,课外作业是有时间限制的, 周末一般也不布置作业,如果某一门功课作业布置过多,该教师可能被学生或学生家长依法控告。美国中小学生所学课业知识在这个阶段要少于中国中小学生,中国初中二年级数理化课本的知识程度与美国一般同类学校的初中三年级持平,美国的高校和中学都推行学分制、选课制和主辅修制,课程实行综合化, 理论联系实际,抓好第二课堂,使学生们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比如在语言教育方面,美国学校着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及语言能力,老师经常会出一些讨论性的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写作业,比如:你长大后想做什么?要求根据该行业的特点,询问从事过该行业的成人,写出一篇真实可行的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讲述。所以大多数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在演讲及与人交往上更胜一筹。我认为最理想的教育是将中美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相融合,使我们的孩子既有很好的基础又有很高的创造力。在中美教育差异中,最明显的还是教育观、知识观的差异。譬如,到底什么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我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方面是得到了充分的训练。美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放弃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的工作领域所需的能力,只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无法工作的领域所需的能力。在利用和开发大脑的内在功能上,中国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但在利用和综合外界的各种信息以及扩展大脑的功能方面,美国的教育则更胜一筹。因此,在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下,美国学生比不过中国学生,但是,在可以随意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现实研究中,中国学生就远远比不上美国学生了。

二、高等教育

美国的高等教育重视综合素质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校课程的设置上。美国的许多大学都曾开设“九十年代大学生活”课程,其作用类似于国内高校的“生活导论”课和“思想品德修养”课,内容则有异有同,包括大学教育的作用、校园生活方式及生存技能等。

美国各大学开设了各种课程,每门课程规定相应的学分和任课教师的具体要求。每学期选修哪些课程,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决定。美国对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只规定必须达到的学分总量,没有入学考试、修业年限、年龄等方面严格规定,只规定在校学习的最长年限,至于学分在哪个学年完成则由学生自己决定。

中国的高校招生主要以高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我国的高等教育,本科大多数是四年制,有少部分是五年或六年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还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尚有许多管理原则和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与我国的高等教育相似,美国的本科也是四年制。不同的是,其课程设置在前两年是基础课程的教育,后两年才偏向于专业方面的教育。美国高校在学期的设定上与国内不尽相同,有的是一年两个学期,与国内类似;而有的则为一年四个学期,一个学期只有十周左右。在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习周期和老师的授课周期都大大缩短,使得课程的安排显得更为紧凑,专业性更强,并且每个学期内学生负担的课程数相应减少。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减少课程与课程之间在时间上的冲突,便于学生尽可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一段时间内把精力集中到少数课程上也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美国大学的辅助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成龙配套。学校组织的各种类型的讨论课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们独立思考,深入钻研,又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各种学生俱乐部活动内容生动活泼,刺激了个人志趣爱好的发展。各种学术讲座繁多,大都是美国学术界知名人物的报告,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美国大学是入学容易毕业难,一是课外作业特别多,老师讲课很精,大量的是让学生课外自己去阅读、思考、写文章,完成各类作业。而且平时学习与作业情况,老师要作为评价学生每学期总成绩的重要内容,学生们是一点也不敢怠慢的。二是考试特别多。各学科几乎每周都有考试,稍不留意,考试就会出麻烦,将影响到综合成绩的高低。

美国的大学是分等级的。名牌大学不仅学费较高,而且学生质量也比较好。名牌大学学生的特点就是特别有志而勤奋。美国的一般普及类大学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人们靠竞争生存,靠自己的能力生存。所以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培养起了什么事都靠自己的习惯,读大学也是靠自己打工、贷款,很自立,他们从不依赖父母活一辈子。美国大学对教师水平或业绩的评估,非常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如果大多数学生对教师不满意,就会直接导致教师下岗。所以,在美国大学任教很有危机感,如何既要讲好课,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并使学生满意,这的确是门学问。

美国教育较注重自学。教师讲的内容与教材上的差异很大。到博士这个层次,上课时大部分时间用来讨论,教授的作用是引导,讨论主要是让你对读过的内容提出看法,作出批评。在研究生(硕士)这个层次上,他们很重视写,一般说来,每周看完阅读材料后要写5-10页的小论文。如果是比较大的讨论课程,每学期至少要写两篇25页左右的论文,主要是对所读文献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对于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我们应该看到,美国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才以抓基础来补不足。我国的情况却是与美国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因而我国教育的完善必须以抓创新来补不足。

美国的大学教育很注意个人能力的培养,善于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利于人才的发展和脱颖而出。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方法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应于中国现在的社会。因此,不同国家的教育比较必须基于社会文化背景的比较。正是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美国的教育传统是与美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同样,中国的教育传统也必然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如何探索出既能适应中国社会又能汲取世界教育精华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的难点。通过交流我们可以了解了彼此的长处和不足。把中国人的含蓄和美国人的开放,中国人的刻苦钻研和美国人的创造精神,中国人的脚踏实地和美国人的浪漫、富有想象力结合起来。将不失为现代化教育的良好方法。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加重大的成功和突破。

参考文献:

[1]杨振宁.杨振宁教授对中美教育的比较反思[J].复旦教育,2000(2)

[2]刘黎,赵德龙.中美高等教育之比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3)

[3]郝云龙.中美高等教育之比较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6)

[4]孙莱祥,周洪林.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太重基础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2(2)

比较教育论文篇2

中美小学教育比较

摘 要: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是孩子从家庭迈入校园,真正接受知识,思想不断走上成熟的过程,是一个人培养成才的起始阶段,是孩子成长的特殊时期。小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个体的一生发展、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小学教育 比较

很多资料表明,一个人兴趣培养和才能形成关键时期是3―10岁,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阶段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而在这一年龄阶段最为重要的就是小学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1]

一、我国的小学教育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的国家,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都十分重视。[2]在师资配置方面,这些国家大都会把本国最优秀的教育师资配置在小学阶段或较低的学段。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做法似乎正好与他们相反。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改革”之声此起彼伏,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提倡“兴趣”教育,注重儿童自身的成长需要,呼吁因材施教,尊重儿童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心灵成长,要求教师和家长蹲下来和孩子交流。

除了经济方面的制约因素外,人为理念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国,家长普遍注重应试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虽然一再强调不能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但是多年来家长和教师,包括学生自己都仍十分重视分数。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家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看重分数。不同的是,不再一味地追求分数,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等众多科学知识的普及,家长和老师们都越来越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尊重学生。但是,现代的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矫枉过正的风气,双休日已经不再是孩子们的天堂,奥数、英语、小提琴、古筝、绘画、书法、跆拳道……这一系列的才艺和技能,不管孩子们是否需要,是否适合,家长和老师都在拼命地给孩子“喂食”,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长得更高,吃得更多,跑得更远。

大部分的教育者其实都还是在以自己的意愿和理想来发展孩子,因为不想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承受了越来越多与他们的年龄并不相符的东西。教育者应当真正从一个人的成长角度出发来适当培养学生,聆听小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意愿,不那么要求苛刻,适当放手,任由他们自由成长,这个时候,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活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完全释放。每一个儿童都有其内在的潜力和特点,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有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中美小学教育比较

1.教室和课堂氛围不同。

与国内正襟危坐的课堂要求相比,美国学校的课堂气氛要活跃得多,上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美国的学校,教室除了上课学习外,还是学生们的活动室、阅览室,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中自由地展开活动,挪移位置,并不一定要长久地局限于一个角落。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教室显得古板得多,一般就是学习的地方,只有下课或活动课的时候,学生们才能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活动,并且还要遵守许多游戏规则,如果触犯某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3]

当然,美国的课堂并不是纪律散漫的,如何组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美国教育者们一直十分注重的要点。

2.课外活动的差异点

美国学校的课余活动很多,每逢各种节日都要组织相应的娱乐活动,师生在一起开联欢会,学生们互送自制的礼物。在中国的部分学校,即使到了“六一”儿童节也只是坐在教室里看闭路电视上播出的由学校乐队演奏的节目。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学校,学生们可以坐在礼堂里观看演出,但是演出的学生都是少数,并且都是根据老师的选拔和要求进行的,最终的演出还要进行评奖,决出胜负。偶尔会开展“小小制作家”、“发明家”等一系列活动,但是活动重心一般都在结果,因为每个人都很注重结果和荣誉,忽略过程,有不少学生为了获奖求助于家长和朋友,完全没有了自我创造和探索的勇气和乐趣。

3.课后作业的不同

在中国上小学的孩子,书包总是沉到几近背不动的程度,但是在美国,教科书都放在学校,并不带回家去,这并不是说美国的孩子上课不用书本,回家也不用复习写作业。通过两国的学生放学回家后的情况对比,才能看出两国学生在学习内容方面的差异。在中国,课本包含了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课堂教学不出课本范围。与西方的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不仅缺乏动手能力,局限于书本,而且缺乏广泛的知识面,局限于课本。而美国的孩子更注重课堂的理解和发挥,知识面比较广,不拘泥于课本,作业也不是一味地背诵和抄写。不过,美国的教育也自有它的缺陷,即宽而浅,相比较,中国的教育则是窄而深。[4]

4.教学目标的不同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读、写、算的技能,各个国家的小学阶段的基本任务也大致相同。重点是,在完成了读、写、算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学校教育再朝何种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各国教育的差异。美国的教育是向“广”的方向发展,学校教师总是设法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课本之外的知识海洋,并力图使学生们能够保持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注重鼓励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中国的教育是向“深”的方向发展,教师总不忘提醒学生要“吃”透课本内容,死记硬背,按照老师教授的定义来理解许多概念,在数学方面,即使是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师也能变换出数十种不同的题型来,让学生把各个题型都烂熟于心,将来好应对考试,取得好的成绩。

基础教育应当是一个国家重点发展的教育重心,小学教育是一个受教育人最关键的成才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而实际上,中美教育各有利弊,应择其善者而从之,结合我国国情,合理地改进教育。

参考文献:

[1]郑芸.浅谈现在教育中的小学教育[J].理论创新,2010,(5).

[2]上官子木.中美小学教育比较[J].教育科学论坛,2000,(08).

[3]孔亚峰.中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35).

[4]李金敏,于冰.从课堂作业看美国小学教育的特点[J].山东教育,2005,(Z4).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