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泥塑论文3篇
泥塑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究其历史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园大班泥塑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大班泥塑论文范文1
前苏联的着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和才干来自他们的指尖。……孩子们的手越巧,就越聪明。”教育家的精辟论述,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发展幼儿潜能,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泥塑活动中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做了一些尝试。
刚开始他们对橡皮泥不是很了解,对它的兴趣也不是很高,所以我们首先就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在泥塑活动时,首先以游戏的口吻启发幼儿:“这些泥团会变……,你们变变看,它可以变成什么?”这时孩子们欢快、有序的动起手来,有的搓,有的团,有的捏。一会儿的功夫,泥团就变成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造型。孩子们欢呼雀跃着:“我的橡皮泥变成了大饼!”,“我的橡皮泥变成了小萝卜!”,“我的橡皮泥变成了小团圆!”……。看着孩子们那惊喜的神情,我不禁赞叹道:“你们真能干。”初次泥塑制作活动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我抓住机会向他们进一步引导捏泥的技巧,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并对泥塑活动有了初步的概念。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但这一切都不能脱离观察。因此,我还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经常有意无意地引导幼儿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事和物。如,“糖果”。活动之前我先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面小朋友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糖,引导他们从糖的不同包装和糖的不同做法来进行观察,小朋友一般都会感兴趣。所以在进行捏泥的活动中小朋友捏出了各种形状不一的糖果来,有棒棒糖,有包的糖……一团团色彩鲜艳的泥团,在孩子们手中要长就长,要短就短,要圆就圆……幼儿从灵巧的十指中间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怎样的环境就能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我还带孩子们去参观了陶艺室,让孩子们欣赏了大班哥哥姐姐的泥塑活动。在这轻松愉悦又充满美感的环境中,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操作经验。
陈老先生还说过“游戏的直接用途虽只是寻求快乐,而间接的用处则更大。”在泥塑活动中我不失时机地以游戏形式向幼儿渗透感兴趣的泥塑技能。在实践中,我采取了泥塑活动游戏化的方法,让幼儿觉得自己是在玩,在与橡皮泥做游戏。例如,在捏《我的动物朋友》时,我布置一个有情节的动物园背景,我当饲养员,让幼儿进行参观,并根据幼儿的要求,捏出各种形态不同的动物,如熊猫、小猫、兔子等。使幼儿即感到新鲜,又产生了好奇的心理。在我的带动下,幼儿争着向我提出:“老师,小鸭子是怎样捏的,你给我捏一个吧”。“老师,我想学捏小熊”。“老师,我想学捏小狗”……。看着幼儿求知欲如此强烈,我及时启发他们:小动物都是什么样的,你们仔细看一看,它们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要捏出形象、好看的小动物,一定要掌握几个要点,揉团、捏扁、压平,粘合时手要用点力。幼儿认真地听着,用心地操作着,很快便学会小鸭、小鸡、小熊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的制作方法,成功的喜悦挂在他们那稚嫩的脸上。我深深感到:当泥塑活动像游戏一样对幼儿充满诱惑时,幼儿的泥塑灵感就将被激发出来。
泥工活动是一个创造性比较强的活动,而创造性是在开放鼓励的环境中孕育成长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幼儿持开放的态度,并以孩子的眼光,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共同尝试新的东西,与孩子共同面临失败,共享成功。在每次泥工活动中我都创设一种鼓励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力求“与众不同”。当幼儿遇到困难,产生疑虑时,我们应及时启发和点拨,作出必要的讲解,指导出操作问题的关键。当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时,不仅要通过叙述、形式分析、评价、静观等方法来使幼儿的情感内化,产生表现美的情趣,还要通过具体的演示,引起幼儿表现美的兴致与愿望。幼儿有了情趣,自然就会兴致勃勃地进行美的创作了。
幼儿园大班泥塑论文范文2
观察记录
玩具撒的满地都是。我对在那玩的几个小朋友说:“我们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吧!”可是幼儿只顾自己玩玩具,没有理会我。看到玩具柜上大大小小的塑料篮子,我拿了一个小篮子说:“地上有这么多的蘑菇,我去采蘑菇了!”说完就把地上的玩具一块一块地捡起来放进篮子里,边捡边说:“哈哈!这个花蘑菇可真好看”。丽娜也放下手中的玩具,好奇的扭过头来看着我。不一会,丽娜也到柜上拿了一个塑料篮子,和我一起捡积木。丽娜说:“你看这里还有萝卜,还有青菜。”
卢发检也高兴地说:“我这儿还有辣椒和西红柿呢”。呼啦又过来两三个小朋友一起捡,他们越捡越高兴,越捡越快,嘴里不禁唱起歌来:“你来当爸爸呀,我来当妈妈,我们一起来呀,来玩过家家……”。不一会儿,地上的玩具被全部捡到篮子里。
观察分析
其实小朋友很多都是有责任心、喜欢动脑筋的孩子。在收玩具的过程中,当小朋友忙得忘记以及我的建议没有得到回应时,我们就应动脑筋想出好办法(把收玩具的过程转化成了“采蘑菇”的游戏),边收玩具边吆喝,把小朋友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使收玩具的过程变得非常有趣味性。这其中既体现了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也对幼儿自己动手整理玩具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幼儿园大班泥塑论文范文3
一.课题的提出:
1.发展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民间艺术是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锡人杰地灵,灵山秀水孕育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无锡“惠山泥人”驰名中外,是吴地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闪烁着无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利用这一健康向上的,具有浓郁民俗意蕴的民间艺术形式,对幼儿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的教育,是培养幼儿爱国主义,发展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使幼儿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重视园本课程开发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发展的趋势。课程改革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关键。从幼儿园环境、条件和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对更好地促进幼儿素质发展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往往缺乏个性特色,缺乏整合,忽视民族和民间文化的教育价值,忽视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重视和加强园本课程的开发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3.深化我园教育改革,形成我园教育特色的需要。
我园是一所苏南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具有良好的办园条件和并成为一所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多年来,我园一直在探索以民间艺术为载体的教育特色,把民间艺术(音乐、泥塑、戏剧)引入幼儿园教育,同时,又参与了山东师范大学王冰教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系统工程研究》和南师大美育研究中心国家级课题《生态式美育课程研究》。并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幼儿园泥塑艺术课程的开发研究》为主题,以发展我园教改特色,深化我园教育改革。
二.课题界定:
民间泥塑艺术,是以民间留传的故事为反映题材的人为材料
进行的艺术的创作活动。本课题的无锡惠山泥塑艺术为基础,以现代幼儿艺术教育思想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指导,探索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民间泥塑艺术课程的目标、内容及教育活动组织和评价的方式方法。
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施。促进幼儿艺术素质和各方面素质的主动发展,形成我园以民间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的教改特色。
三.研究目标:
1.构建幼儿园民间泥塑艺术课程的目标体系及课程内容编制大中小班泥塑教育的系列活动方案,探索幼儿泥塑艺术教育活动的操作方式与评价方式。
2.通过园本课程――民间泥塑艺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从小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艺术的熏陶。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开发幼儿艺术潜能,提高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并能促进幼儿语言、道德、社会性、情感、动作技能等各方面素质的主动发展。
3.通过本课题实施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实验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和艺术素养。并促使幼儿园形成民间艺术教育的特色。
四.课题实施的主要理论依据和理论假设
本课题实施的主要理论依据为:
1.现代幼儿教育课程论。幼儿园课程包括幼儿园所进行一切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的总和。课程是教育者实施的依据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现代幼儿园教育,强调从幼儿发展需要设计课程,强调课程的园作用,生成性和整合性。课程既包含一定的计划性内容,但更多的是教育者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再设计和不断生成的过程。并把体、智、德、美、心理等各种教育因素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素质整体发展。
2.现代儿童艺术教育观。现代儿童艺术教育观认为,艺术是儿童表达自己情感、个性、创造性的手段。儿童艺术教育不光是让儿童习得艺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儿童体验运用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体验。现代艺术教育生态观把艺术教育作为整体系统,儿童的发展与艺术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发展,艺术教育应注重构建幼儿艺术生态环境。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而民间艺术是儿童艺术教育的初步组成部分。
3.幼儿学习和发展理论。幼儿具有自身的发展需要和特点,具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幼儿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不是按成人要求下进行的。而是在有趣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在主动活动和多种感官参与下进行的,他们更倾向于把学习、游戏当作自己的一种生活。他们的发展是在活动中主动,整体发展的。固而本课题的民间泥塑艺术教育主要不是象成人一样教孩子去学技能,而是把民间泥塑艺术教育与幼儿生活、语言,社会性情感,数学等多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顺应儿童学习的需要。使泥塑活动成为儿童表达情感思想,创造的过程。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操作原则
(一)1.研究幼儿园民间泥塑艺术课程的目标体系
目标是课程设计和操作的指向。本课题将根据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素质发展特点需要,建立幼儿园民间泥塑艺术课程的目标体系。目标不仅包括艺术兴趣,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技能技巧等,也包括促进幼儿道德,知识社会性个性发展等目标。
2.研究幼儿园民间泥塑艺术课程的系列活动内容
根据幼儿园各年级幼儿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的泥塑艺术活动的系列主题及其活动内容,并在活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系列化的幼儿园泥塑活动设计集。
3.研究幼儿园民间泥塑活动的各种操作方式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和探索幼儿园民间泥塑活动的结构模式组织方式和指导方式。使泥塑活动过程体现的综合性,生活化和幼儿自由性的特点,注重发展幼儿各方面潜力和创造性。在实践基础上概括出一般的操作原则、方式方法。
4.研究幼儿民间泥塑课程的评价方式
根据幼儿园民间泥塑艺术教育课程的目标,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对幼儿相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课程实施的效果。同时,加强过程评价和活动评价的研究,探索使每一个幼儿都从中获益的评价方式。
(二)课题研究和实施的原则
本课程在实施和研究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整合性原则:融泥塑工艺教学于中国民间艺术教育,生态式美育课程研究之中,综合考虑各种教育内容,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达到和谐统一,促使幼儿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⑵情趣性原则:使泥塑工艺教学充满情趣,激发幼儿对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使幼儿在富有情趣的轻松愉快的泥塑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能力。
⑶迁移性原则:逐渐深化其内涵,扩大外延,激发幼儿举一翻三不断出新、出奇的兴趣和能力。
⑷创造性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个性创造性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激励幼儿主动尝试、探索。
六.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验法,在小中大各确定一个实验班,以小班实验班为跟踪实验研究对象,实行三年跟踪研究。
七.课题研究现状和完成任务的条件分析:
1.国内课题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选编的艺术教材中,较重视西洋优秀作品的应用。当前,民间艺术、民族文化融于幼儿教育的研究已经开始,但还显不足。因此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专项课题《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系统工程研究》应运而生,幼儿园作为实验基地之一,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民间泥塑艺术根基于中华民间艺术,根植于灿烂的吴地文化,又具浓郁的无锡地方特色,独树一帜,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利用这资源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教育,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完成任务的条件分析
对于完成该课题研究,我们充满信心,因为我园具备了良好的研究条件。
⑴艺术教育基础扎实我园在艺术教育上作了较为认真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99年成为江苏省无锡市锡剧院实验基地,把民间音乐引进课堂已作了尝试,锡剧节目《磨儿圆圆》曾获全国第六届艺术节锡山市分会场演出最佳奖。现又参加国家级课题《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系统工程研究》和国家级课题南师大《生态式美育课程研究》,已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⑵课题指导层次高,理论基础扎实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惠山泥人研究所喻湘涟老师作艺术指导,请《民间艺术教育系统工程研究》主持山东师范大学王冰教授和南师大美育研究中心屠美如、楼必生教授为学术顾问。无锡市艺术教育领导、教科所领导对课题作了具体指导,并将继续深入指导,为课题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⑶我园有一支热心搞好课题研究,进行教科研的师资队伍,具备了课题研究所必需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课题组负责人董琴芬已有多年搞教科研的经历,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改革开拓创新意识较强,80年代曾在锡山市实验小学参加整体改革实验(该课题获省科研成果一等奖),作为主力人员已积累了一定科研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副组长朱茂芳、朱喜娟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能协助负责人开展好工作,负责具体操作,另有多名骨干教师参与实验研究。
⑷经费保证幼儿园为本课题提供必须的研究经费,以保证课题顺利有效地进行。
八.课题实施的阶段
1.课题实施:
⑴准备阶段(2001年2月~5月)课题论证,实验班选择和前测,对实验班现有情况进行分析。
⑵实验阶段(2001年6月~2003年6月)主要工作
①操作实验变量,大中小三个层次操作变量同时进行。
②观察调查测试操作变量实验情况,搜集因变量的有关材料和依据,并作统计分析。
③2002年5月进行中期论证,撰写阶段性实验工作专题小结,成果报告,成果展示。
⑶总结阶段(2003年7月~2003年10月)为总结成果结题评价阶段。总结分析三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实验报告,从理论的高度总结“民间泥塑艺术教育”的一般经验。
课题研究评价:
⑴对实验对象智力、审美、个性品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采用方法:团体测验、个人测试、观察调查等。
⑵对实验物化成果评价,邀请专家召开鉴定会,对实验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
九.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民间泥塑艺术课程的目标体系
3.大、中、小班民间泥塑艺术活动系列方案
4.论文集和案例分析
5.有关研究过程的音像资料和其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