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债权转让的法律依据

2017-06-21

导语:对于债权人通知债务人的期限和形式,在转让合同中应做出明确约定,要求债权人须于合同签订后×日内通知债务人,并约定通知的形式。不轻信债权让与合同中载明的“债权转让通知由债权人负责通知债务人,否则一切风险和责任由债权人承担”或“如无法通知债务人的,将退回已收对方的价款”等谎言。

关于合同债权转让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合同法对债权转让的规定

1、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2、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3、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4、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5、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

6、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二、债权转让通知的方式

债权转让通知的方式一般有以下二种:一是债权人通知债务人,债权人对其享有的债权已转让给第三人。有人认为,不一定由债权人通知,由受让人通知债务人也可以。笔者认为,《合同法》第80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明确规定了负有通知义务的是债权人,而且,由权利人之外的人去通知他人债权转让的事实,与最基本的法学原理也不符。但是,如果债权人因特殊原因无法履行债权转让通知义务,受让人凭债权转让凭证通知债务人也未偿不可。另一种通知方式是债权人、受让人、债务人共同订立债权转让协议书。债务人在债权转让协议书签字盖章,可以认为债权人已尽债权转让通知义务。

三、债权转让通知

《合同法》第79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所谓合同权利转让,也称债权转让,是合同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债权的转让,通常要涉及到二种法律关系:一是原合同法律关系,二是转让合同法律关系。其中的转让合同尽管是转让人(债权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又涉及到债务人的利益。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交易,各国法律均允许债权人在合同的前提下转让债权。对于债权转让生效要件,债权人转让债权时,只需将债权转让的事实通知债务人,而不必征得债务人同意,但未经通知,债权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务人仍然可以向原债权人履行义务。应当说债权转让通知是债权转让对债务人生效的要件。

四、债权转让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第1款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国有银行债权后,原债权银行在全国或者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发布债权转让公告或通知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债权人履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 80条第1款规定的通知义务”。最高人民法院是由于考虑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了商业银行巨额债权,债务人众多,在通知债务人上压力很大,有些债务人拒绝在通知上签字,试图逃废银行债权。而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的银行债权属于不良资产,与一般债权转让相比有政策上特殊性,法律对债权转让通知的方式也未有明确的要求,因此认定公告有债权转让通知的效力。据此,有人认为,债权转让公告也是债权转让通知的一种方式。笔者对此不能苟同,发布债权转让公告的主体是企业,而用公告的形式送达法律文书以告知相关内容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及有关行政机关的权力,企业不享有该项权力。由此推定相对人应当知晓公告内容无法律依据,相对人也无公告的法定义务。正如该司法解释第12条所称“本规定仅适用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有关案件”,而没有普遍的适用性。

五、债权转让通知与诉讼时效

债权转让后诉讼时效是否中断,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均有争议。有人认为,债权转让给受让人后原来的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有人认为,债权转让并不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原来的诉讼时效应继续计算。上述司法解释基本采纳了第一种观点,该司法解释第10条规定,债务人在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通知上签章或者签收债务催收通知的,诉讼时效中断。原债权银行在全国或者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发布的债权转让公告或通知中,有催收债务内容的,该公告或通知可以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证据。笔者认为,债权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债权转让未通知债务人时,根本不可能发生诉讼时效中断,只有将债权转让的事实通知债务人后才有可能发生诉讼时效中断。债权转让通知,目的在于指示债务人向受让人履行债务,具有债权转让对债务人生效的效力,并不当然具有向债务人主张债权的意义。因此债权转让通知并不当然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但如果说债权转让通知中同时有催收债务的内容,或债务 人收转让通知后表示同意履行义务,债权转让通知就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这才符合《民法通则》第140条“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的规定精神。因此,将债务人在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通知上签章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显然是不妥的。

债权转让有哪些限制规定?

债权的转让仅存在于合同当中,即合同权利的让与,指合同一方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部分地转让给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其性质上仍然是一种合同,具有合同成立及生效的构成要件,即要求转让方和受让方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双方债权转让的意思表示起初不具有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及损害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利益,亦不可以合法形式掩盖不法的目的。

合同权利转让的效果是原合同主体的变更,包括两种情形:

一、转让方退出原合同关系,由受让人 代替其债权人地位;

二、转让方不退出原 合同关系,与受让方共同成为原合同的债权人。

1、主体方面的限制《合同法》第79条规定了合同债权可以转让,但没有对转让主体进行限制,因此,可以理解为:债权人不论性质如何,形式怎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处置债权。

2、客体方面的限制合同的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还可以是智力成果。但合同债权的客体主要是行为,即债务人应为的特定行为。行为分许多种,有的行为可以被取代或代替,像没有技术含量和没有特定要求的行为;有的行为不能被代替或被取代,像与行为人的信誉、技能、能力密切相关行为,这类行为如果由别人代为行使,必定影响合同目的。

3、内容方面的限制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可以在订立合同时或订立合同后特别约定,禁止任何一方转让合同权利,只要此约定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社会公共道德,就能产生法律效力。任何一方违反约定而转让合同权利,将构成违约行为。因此,合同内容有特别约定不得转让的合同权利,不得转让。

4、形式方面的限制《民法通则》第91条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应由国家批准的合同,债权人在转让权利时,必须经过原批准机关批准。原批准机关对债权的转让不予批准的,转让无效。

【案例分析】:

百万元汇票多次背书惹纠纷,持票人权利终获实现

【案情简介】

该公司作为银行承兑汇票的第三手被背书人,基于买卖关系从淄博市某化工厂处取得该汇票,成为汇票的最后持有人。但是在该公司去银行要求承兑的时候,承兑行却出具了《拒绝付款理由书》,理由是该汇票已被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法院止付,无法承兑。面对着百万元的汇票竟然无法承兑,该公司负责人员第一时间委托我方处理。

【办案过程】

接受委托后,我方第一时间联系了张家港市人民法院,了解到该法院止付的原因为:汇票收款人某贸易公司于2013年2月份向法院申请了公示催告。之后,我方立即向张家港市人民法院申报权利,请求法院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我方的及时申报得到了张家港市人民法院的确认,法院随即作出终结公示催告的裁定。在张家港市人民法院作出终结公示催告的裁定之后,某贸易公司向江西省龙南县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主张票据权利。我方获悉该贸易公司的起诉后,对应诉思路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精心制定了应诉方案。最终,经过我方多次巧妙沟通,该贸易公司最终主动撤回诉讼。至此,该汇票权利最终确认属于江西龙南金泰阁钴业有限公司。然而本案并没有就此完结,虽然该票据权利确认为该公司的,但在该公司前往银行要求承兑时,该承兑行仍旧拒绝承兑,百万元的承兑汇票还只是一张纸,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案件虽然没有进入到诉讼程序,但是张家港市人民法院在2013年2月份某贸易公司申请公示催告的时候,给承兑行下达了止付通知书,该止付通知书一直没有解除,故承兑行不能进行承兑。后经我方与法院沟通,张家港市人民法院给承兑行送达了解除止付的通知书;同时,我方经与承兑行进行有效沟通,知悉该银行承兑的具体流程之后,将汇票承兑的注意事项、具体细节向该公司进行了反馈及说明,本案最终以该公司汇票承兑成功而告终。

【办案总结】

作为一名律师,案件无大小之分,我们接受当事人的委托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个日程——为当事人解决问题!急当事人之所急,以当事人的心态,认真处理每个案件,并将案件的每个细节做到极致,真正做到让当事人信任、满意——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孜孜追求!

法律依据相关文章:

1.土地增值税税率是如何规定的 有什么法律依据

2.婚前财产公证有什么法律依据?哪些建议公证?

3.购销合同的印花税计算的法律依据,税率又是多少

4.印花税的计税法律依据及税率是什么

5.医闹入刑的条件和处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6.要求彩礼返还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7.合同债权转让的法律依据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