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具象思维,具象思维的含义

2017-03-08

具象思维是具有中医学特征的思维形式,课题组前期实验已证明具象思维是独立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并可与之并列的一种思维形式,具象思维有独特的脑电活动规律。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具象思维的含义,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什么是具象思维

具象思维指具体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除了具体形象思维还包括抽象思维。刘天君认为具象思维是个体对其意识中的物象资料进行有目的加工(构建、运演、判别)的操作活动。

具象思维的相关论证

然而,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和精神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思维活动的复杂性,无论用古典的二分法,还是用现代的钱学森先生的三分法,给与概括,分类和解释,往往都无法说通的,常常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境地。例如,我们常常用形象化的方法把各类事物划分为:“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科学世界”、“艺术世界”、“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动物世界”……等等,当人们给这每一类事物确定一个“世界”的概念之前,必然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个“世界”的具象。确立这种具象的,就人的意识方面来说,主要依靠想象的作用,如果用逻辑思维的定义和规则进行分析,这种想象完全是不合乎逻辑的。

也就是说,这并不居于逻辑思维的范畴。那么,它是否是形象思维呢?也不是。形象思维塑造的是艺术的形象。人们的头脑中在形成这些“世界”的具象时,建立这种具象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毫无疑义,绝对不是居于现在所通称的文艺创作活动中的形象思维的范畴。同时,我们不用解释,就可以明确的看到,它与灵感思维更是没有本质关系的。再譬如,社会结构的形态,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形态。但是,社会的结构却又是一种客观存在着的物质的形态。我们说它是无形的,只是因为它不能作为一种直观的物质形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不过,当我们在对社会作了大量的深刻的全面地了解和分析之后,就能够依据一定的政治标准和历史标准或其他标准,把整个社会分成上层、中层、下层;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等等,也就是使本来无法看见的,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形状的物质,变成了可以“看见”的具体的立体的形态。当人们在生产和确定这些概念之前,就必然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这种物质形态的立体的具体的形象了,否则,就不可能生产这些概念。

尽管这种物质形态,我们没有看见过或根本就无法看见的,但是,我们在头脑中却能建立这种物质形态的具体的形象,建立这种想象的思维活动,可以肯定,也绝对不是属于现在所统称的文艺创作活动中的形象思维的范畴。虽然,人们在建立这些形象时,也遵循着人类的一般的思维规律,也用到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形式,不过,逻辑思维的形式仅仅是被利用,就其本质来说,这并不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这同形象思维活动一样,在形象思维活动过程中,也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形式,然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是不可分割的互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又是互相独立的属于不同范畴的思维活动。

但如果把这种思维现象归入灵顿思维的范畴,我们可以明白地看出,这是完全错误的。在人类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活动中,每发明创造一种新的东西,创造者和发明者必须首先想象出这种东西的形状、形态、形式,极其内容或结构,即必须在自己的心目中建立起这种新的东西的具体的形象。例如,人们在建造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之前,就必须先在大脑中建立起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的具体的形象。就是说,必须先要想象出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的具体形象,然后,通过对技术条件、物质条件和各种不同的技术参数的计算,才能精确地设计出它们的形状极其结构等,至此才完成完整的具象的思维活动,此后才能投入生产建造。这种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动的现象,即:形成和建立起具体的形象的思维活动现象,是既不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又不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的。

这虽然与形象思维同样是建立具体的生动的形象,但它不是艺术的形象,而是物质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科学的形象,这两种形象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虽然,逻辑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性在任何思维领域中普遍存在着的。但是,在这种科学发明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象化的思维活动,逻辑思维的力量只是作为一种被动的客观存在着的力量而存在着的。

换句话说,在这类科学发明创造活动中,逻辑思维只是作为一种工具被人们利用着的,真正起着作用的,是比逻辑思维更伟大,而且更强大的另外一种思维能力活动,即:具象思维。它是人类所独有的永不枯竭的创造力!在人的意识方面,也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人类就是凭借着这股神奇的力量,创造了如此丰富多彩美妙精致的人类世界。

当然,从在人类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活动中,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来证明,确实存在着“灵顿思维论”者所说的,灵感发现和顿悟思维的现象。但如果灵感与顿悟思维的某些结果(指具象的物质的东西的那一部分结果)不能建立具体的生动的形象,那么,灵感与顿悟就是一句永远说不清的空话,所形成的概念仍然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假设,某人说他要建造一幢世界上还没有过的、新颖奇特的建筑物,而他在自己的头脑中根本还没有形成这种新颖奇特的建筑物的形象,那么,他当然是无法说清这种新颖奇特的建筑物的具体形状和结构的,这样,别人也就无法理解他所谓的新颖奇特的建筑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他所说得新颖奇特的建筑物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人们是永远无法把这种建筑物建造出来的。只有当他把自己所要建造的所谓的世界上还没有过的新颖奇特的建筑物想象和构思后,并描述出来,甚至做出模型,人们才能理解他的新颖奇特的建筑物是个什么样子。

具象思维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传统思维是具象思维,中国式抽象,那是具象思维下无奈给出的跳跃式的答案,而不是过程。孔子老子等的学说,都是“修身”类的,既修出“答案”,然后教化他人,相当于授人以鱼。每一个道理(答案),都是具象的(具象不是只指实物),然后再把这个具象传给他人。其实就是一个复制的过程。具象思维——》复制式文化。当然,复制的难度很大,称临摹比较准确。故此,中国文化思想和艺术,往往是以古人为企及目标(最牛掰的几个),越往后临摹的难度越大,于是“人心不古”、“文化衰败”也就是必然的。有趣的是,那些最牛掰的人,在其年代却肯定是最“出卖祖宗”的。这里边透着一股诡异。怎么诡异法?仔细想想,如果当下某人推翻了某个曾经牛掰的“正品”,占领了思想的阵地,那么按照临摹式文化,后人就必然把这个曾经被骂不孝的人奉为圣人……

可见,具象思维的民族的进步(或者变化),总是要伴随很惨烈剧痛,既否定曾经的正品,立新的正品。而所谓的不孝,在这种转换中已经失去了意义,所谓的孝却成了蠢才的遮羞布。要么不变化,要么不断的否定过去。这是具象思维民族的两难。我们的历史里这样的例子够多了。然后,由于临摹式文化需要垄断的市场保障,篡改历史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谁也不希望敌人卷土从来嘛。

抽象思维,注重的是探索事物的本因与发展的可能,而不是事物如何才符合我们的期望。就是说,不预设正确答案(很巧,集权管理模式也喜欢这样,这里边有联系),授人以渔,交流的重点在于交换推导模式、逻辑方式。所以,西方教育理念与中国教育理念从一开始就不同了。

具象思维有时也是优点,尤其在那种重结果重反应的事情上,比如应试,就比较符合具象思维,也可以说类似条件反射。修身其实就是培养条件反射式的道德。比如说,修身到一定境界,上公车必定让座,但不是因为体谅他人,而是修出来的反应机制。在不需要变化的世界里,这样的道德反应机制显然比抽象推导维持的道德要高效准确,也能省却管理者的麻烦。

这里还可以联系到情感交流的问题。为什么好赖物影片更懂得打动人(对多数人来说),就是打破可能已经固化的道德(已经变成反应机制的道德),从中寻找新的道德可能。比如违抗命令的士兵等,反正就是寻找固化道德的缺陷。所以说道德不比人性高,人性是活的,道德往往是死的。道德是人性选择后的规范文本,这点很多中国导演不明白。好的道德拍一千遍那就是法律了(隔代宣传倒是可以),法律怎么打动人?除非现实中的法律有问题。

具象思维与集权管理有内在的共通点。某种程度上说,中国文化导致了中国政治难以避免的集权倾向(其实亚洲很多国家都这样)。

当然,人受的教育越多(即使是具象思维教育),意味着其支持思维的元素越多(元素组合),也就意味着更容易进行抽象思维。但如果跳不出具象思维的框框,那么不管进行多少的抽象思维,也只是用具象的元素做排列组合,给定的答案(具象元素创始人给的答案)也早在终点等着了。这就是玄学自己给自己下套的方式。所以玄学再玄,也是创始人最厉害,后人再折腾也跳不出手掌心。科学家能说自己比前辈懂得多,玄学家不行。中医在这方面也有类似的先天缺陷,大师都带着本领挂掉了,后人除了临摹还是临摹。没办法,谁叫咱没有一套准确的抽象思维支持的“渔”技。

总之,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虽然是中国古人的话,咱却偏偏在这上边做的最差。背《三字经》的,喜欢掉书袋的等等具象思维高手们,反省吧。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