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的政治目的

2017-05-03

世界大战是指对立的国家集团之间进行的全球性战争,为帝国主义的产物,因此它是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世界大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世界大战的基本简介

“世界大战”这个专有名词据推测在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战争爆发前形成,可能是德语单字“Weltkrieg”的直译。早在1904年德国作家奥古斯特威廉奥托尼曼反英小说《Der Weltkrieg: Deutsche Träume》(世界大战:德国的梦),以英文出版作“即将来临对英格兰的征服”。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和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做成系统复杂的对抗联盟双方,爆发战争时容易导致全球发生冲突。涉及大型海外统治的势力几乎保证了冲突是全球性的,因为殖民地资源会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因素。同样的战略考虑,也确保了战斗人员会打击对方的殖民地,进而战斗的蔓延比前殖民地时代更为广泛。

早在1887年,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时就预测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其争霸世界的斗争中,必然会导致“空前规模和空前激烈的世界战争”,从而首次提出了世界性战争的概念,以引起世界人民的警惕和防备。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从1898年到1914中先后在欧、美、亚三洲形成。这种战争是以世界霸权和掠夺为政治内容和目的的帝国主义政策的继续和斗争,也是一种殖民地的重新分配。在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了恩格斯在27年前的预测是正确的。1939年德、日、意法西斯集团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的政治目的

战争的政治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这是由帝国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帝国主义的政治内容和目的,就是世界霸权。几个大国都想争夺世界霸权,这种斗争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就导致了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世界大战的战争规模

战争规模大、危害大。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亚、非三大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展开,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动员军队6500万-7000万人,军队损失3750万人,其中死亡853万人,居民死亡66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63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遍及三大洲、四大洋,84个国家约20亿人口卷入战争,动员军队1.1亿人,军民伤亡1亿余人,其中死亡5000万人,财产损失4万亿美元。

世界战争奴役性、掠夺性强,弄得民不聊生,必然导致革命。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革命,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

帝国主义发动争夺世界霸权的世界大战,战争规模和战略目标庞大,这决定着必须拥有强大的战争力量。所以,必须由列强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联盟,才能进行世界大战。处于防御的一方,也必须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联盟,才能对付强敌。这是自古以来争霸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发动的世界大战,这个特点就更加突出了。如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主的同盟国,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纠集意大利(大战爆发后退出同盟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共同作战;以英、法、俄三国为核心组成协约国。两个帝国主义国家联盟,展开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大搏斗。在战争进程中,美国、日本、意大利、中国等25个国家先后参加了协约国。这场大战,以同盟国各国先后投降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日、意轴心国组成的法西斯集团,为了进行以称霸全球为目的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胁迫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等加入其集团作战。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在重庆召开了东亚军事联合会议,通过了《远东联合行动初步计划》、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美、英三国在重庆正式成立军事会议,以加强对日作战协调。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到1945年5月,先后又有21个国家参加了该统一战线。这对世界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