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电视的忧患与生存之道

2017-03-13

教育电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办以来,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广播电视领域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发展历程中,教育电视整体办台规模实现了由小到大的量变,然而,在期望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却充满了内忧外患。在卫视和城市台的合围下,教育电视处境艰难。电视节目制作和购买成本水涨船高,尤其是优质电视剧,教育电视台资金有限,对此只能望洋兴叹。有些教育电视进不了数字网,只能通过无线发射,传播范围狭窄;有些被整合进入广电系统,失去了自主权;有些办台经费少、规模小的地方台在整合中失去了阵地。

在关于教育电视的办台要求中,对内容有着明确的规定,就是以教育教学电视节目为主要内容。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发展,上级主管部门就会很放心,然而,办着办着,突然有一天就会“穷得揭不开锅”了,原因是收视面狭窄导致收视率低,广告客户流失,最后就是资金周转不灵,节目制作和购买没有经费,只能靠上级拨款过日子。

当然,实际这样做的教育台很少。在电视节目的设置上,各教育台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无锡教育台从开播以来,主办过《今日校园》、《市民学校》、《文化广场》等一些具有教育性、艺术性的节目,也得到了目标人群的欢迎,但由于节目收看对象狭窄、制作质量一般,节目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一些经济信息类节目,如房产、家装、健康、美容、财经等节目,既满足了市民的信息需求,又达成了客户的传播要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成为了许多教育台的支柱性节目。

久而久之,教育台逐渐地模糊了教育的概念,只能用“大教育”来自圆其说。

人才在媒体竞争中极其重要,对于教育电视台来说,要想取得飞跃,机制改革是土壤,人才战略是关键。然而,对于一流的人才来说,教育电视这个舞台,显然太小了,不能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教育电视也不能够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待遇,最后进入到教育电视台的员工,绝大多数是“退而求其次”的求职者。

教育电视该怎么办?

1.产业发展竞合

随着无锡打造全国传感物联领军城市目标的提出,无锡各行各业迅速行动起来,感知生产、感知环保、感知交通、感知农业、感知物流等项目纷纷出台,政府也提供了配套资金予以扶持。

无锡教育台敏锐地捕捉到发展机遇,率先在全市提出感知教育项目,经过政府立项后,作为全市传感物联的重要项目,优先支持发展。同时,无锡教育台充分利用承办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节目评选活动的契机,针对当前学生电影放映的实际困难,充分领会国家政策,率先提出在全国建立中小学校园电影院线,通过研究与实践并举,公益与商业结合的思路,与各地各校开展合作。

无锡教育台还主动对接国家级媒体,与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国家教育新媒体“学习超市”合作,建立无锡站,并主动承担“感知生长”、“仰望星空”项目的研究与实施,由项目总部进行投资,在无锡建立了几十个实施点,产生了规模效应。

2.台网有机融合

无锡教育台在原有教育网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性门户网站——无锡新视网,在工信部注册,在江苏省广电局进行视频备案,目前正在申报网络视频许可证,时机成熟后将申办网络电视台。为解决网络资源的问题,无锡教育台要求各部门不仅要将最新播出的视频节目及时上网,还要汇集各地各类最新信息,打造以视频为优势的综合性网站。

为解决网络编辑人员不足,无锡教育台要求各部门分别负责网站各子频道的编辑工作,并由总编室督促推进。

经过半年推进,在基本不增加人员、资金以及设备的基础上,新视传媒网已经初具雏形,随着今后在广告营运、活动互动等方面功能的加强,一个新的强势媒体将与无锡教育台互为依托,共同发展。

3.教育资源整合

教育电视与综合性电视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教育,最大的制约是教育,最大的优势也是教育。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再也不是关起门来做文章,学校品牌的建设与推广需要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十多年前,无锡教育台就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与学校加强合作,共同宣传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方法,树立了一批优秀典型;近年来,无锡教育台与时俱进,积极引导学校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教育内涵,与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得到了学校的欢迎,也提升了自身的实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