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病句判断与修改复习资料

2017-02-14

病句修改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病句修改辨析和修改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病句判断与修改复习资料,请考生认真复习。

辨析语病的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做比较,明辨原因,以加判断或修改。

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主干枝叶梳理法。

(一)主干紧缩法

主干紧缩法,即把主、谓、宾的中心词紧缩。应主要看动词,看动词与前面的主语是否搭配,与后面的宾语是否搭配。

主干成分,指句子的基本成分,即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主干成分是相对于句中的修饰限制性成分、补充说明性成分而言的。在运用语感直觉检查法对句子进行初步检查后,要作进一步的检查,就要对句子作语法分析。分析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之后,先把这些成分中的修饰限制性成分、补充说明性成分略去,提取出主干成分进行检查,这就是主干成分检查法。在对主干成分进行检查时,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应该有的主干成分句子中有没有,即主干成分有无残缺;第二,主干成分之间在语法上和语意上能不能搭配,即有没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的问题。

例如:在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上,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旅游者。

提取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吸引……旅游者”,不难发现,这个句子有主语残缺的毛病,什么“吸引”了“旅游者”呢?本该作主语的“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却被装在“在……上”的介词框架中,作了句子的状语。只有去掉“在……上”,才能使句子的主干成分完整。

又如:我国每年因基本建设质量问题出现大量损失。

提取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我国……出现……损失”,可以发现“出现……损失”动宾搭配不当。一般只说“造成……损失”“遭受……损失”,不说“出现……损失”。因此,上句中的“出现”应改为“遭受”。

例如: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用紧缩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事情卫星完成”,“事情”不能说“完成”,只能说“做完”,这里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二)枝叶照应法

枝叶成分,指句子的修饰限制性成分和补充说明性成分,即定语、状语、补语等。在检查了句子的主干成分之后,要接着对句子的枝叶成分进行检查。检查枝叶成分时,要特别注意从语意上去考查定语、状语、补语等对中心语的修饰限制恰当不恰当,严密不严密。因为枝叶成分从语法上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语意上则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换句话说,检查枝叶成分,重点是检查有没有定中(中心语)、状中或中补搭配不当的问题,有没有定语、状语或补语残缺的问题。

例如:列车经过长江时在一桥发生“哐哐”“哐哐”的声音将消除。

在检查确定这个句子的主干“声音……消除”没有问题后,开始检查这个句子的枝叶成分。这个句子的主语“声音”有两个定语,第一个定语“列车经过长江……(的声音)”,有成分残缺的错误,“列车”经过的是“长江大桥”,而不是“长江”,要在定语中补上“大桥”,这个定语语意才严密。第二个定语“在一桥发生‘哐哐’‘哐哐’(的声音)”有不止一处错误。其一,“在一桥”说不通,因为句中的“一桥”是“满桥”的意思,在表示这个意思的“一桥”前不能加介词,“在一桥”应改为“满桥”。其二,“发生”不能修饰“声音”,“发生……(的声音)”有定中搭配不当的错误,“发生”应改为“发出”。其三,在把“发生”改为“发出”后,还应在“发出”后加上一个“的”,否则“发出……声音”会被误解为动宾短语,整个句子就不通了。

3.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

例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要将原句“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造句类比法是仿照自己拿不准正误的句子,造出一组类似的句子,看看它们能不能成立,以此判定被检查的句子是不是病句的方法。对于一些似是而非、正误不易分辨的句子,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再例如:围墙用的是红砖砌的。

这个句子读起来有点儿别扭,但似乎也可以这样说,到底有没有语病,拿不太准。我们可用类比法检查一下,仿照上句造出一组句子来:

桌子用的是红木做的。

文章用的是英语写的。

衣服用的是毛线打的。

这一组仿造出来的句子都很别扭,都不能成立,这说明原句是病句。一般的说法是“桌子是用红木做的”“文章是用英语写的”“衣服是用毛线打的”,所以原句应改为“围墙是用红砖砌的”。

运用造句类比法,要注意仿造出来的句子在结构上要与原句一致,各成分的词性要相同,关键的词语、重要的虚词都要与原句模式相同,这样才能保证类比检查得出的结论正确。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如:

A、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B、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材的。

前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为“制造伪劣产品”;后句“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去掉“凡是”,把“都”改为“大都”。

5.搜索标志法

从直观上寻找语句的“高危信号”。我这里所说的“高危信号”也就是病句的标志点,它一般就是语句当中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用“高危信号”一词以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的判断语病题,大多数为选正确的语句,即四个备选项当中,有三个是错误的,一个是正确的。“高危信号”往往是编者喜欢找岔子的地方,在那里设置陷井,误导学生。

(一)当碰到句子前后两部分有一面两面的内容时,要注意两面的内容是否相照应。

①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简析:句子的前半句是从“能培养出”和“不能培养出”两面来说的,而后半句“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从“能培养出”一面来说的,而句子是说“不能培养出”也是“根本任务”。

②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简析:句子的后半句是从“能”和“否”两面来说的,那么前半句就应表述为“能不能保持……”。

(二)碰到有关联词的句子要注意:

1.关联词是否搭配

①如果说他们已真正学好了理论,可以在干训班毕业了,不如说他们只学了一些脱离实际的空洞理论而已。

简析:“如果……不如”不搭配,从语境看应当用“与其……不如……”。

2、关联词前后的主语位置是否得当

②不但我喜欢篮球,而且还喜欢围棋。

③不但营养滋补品能强身健体,而且还能够防治疾病。

④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2004年北京)

(后面两个分句的主语不相同,分别为“质量”和“成本”,关联词“不是”应当放在“质量”前。)

3. 关联词误用

④只要经常复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此句应为必要条件,改为“只有……才……”)

⑤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顶峰。(1993全国)

(两个句子不是条件关系,而是转折关系,应将“不管”改为“尽管”。)

4.重复赘余

⑤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无论”与“毫无例外”重复)

5.语序不当

⑥他不但能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递进关系复句两分句顺序颠倒)

⑦ 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晚秋贡梨树苗几年后即可产生经济效益。(2003北京高考)

(递进关系复句两分句顺序颠倒)

6.强加关系

⑦这种话虽然也反映了部落之间的斗争,但很能说明古代人对我国的地形和自然形象的朴素看法。

(分句间不存在转折关系)

(三)碰到介词要注意

A、介词错用

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简析:滥用介词造成没主语,或去掉“经过”,让“老主任”作主语;或去掉“才使”,让“他”作主语。

②我认为: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

(“当”改为“在”,注意一些介词的固定搭配:在……时,从……中,以……为中心,围绕……这个核心 ,自从……以后,等等)

B、介词残缺

③我没有任何理由与我交往了十几年的朋友分手。

简析:本句两个介宾短语,一个是“与我”,作“交往”的状语;一个是“同……朋友”,作“分手”的状语。因此,这句话应为“我没有任何理由同与我……”

C、介词多余

1.眼看离考试没几天了,我恨不得不吃,不睡觉,把二十四小时都扑在学习上。

2.教育部要求有关单位限期退还其被占用的校舍。 ×

3.《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所欢迎,短短九个月时间里,便重印了九次。×

(只有“为……所”,其他“受、由”等都不跟“所”搭配)

4.我国一向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因为,诉诸于武力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诸”等于“之于”)

(四)碰到有代词的句子要注意指代是否明确。

1.对偶尔失足的青年,应耐心教育,热情帮助,而不要歧视他们。这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对他们进行教育工作。

简析:“这”指代不明,因为“这”前面有两部分内容,究竟指代“耐心教育,热情帮助”还是指代“不要歧视他们”,应将“这”改为“否则”。

2.最近,为某边远山区林业站王站长诊治的医生惊奇地发现,他患了多年的心脏病竟奇迹般好了。

简析:“他”指代不明,或将“他”改为“自己”,或将“他”改为“王站长”。

3.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4.在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该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五)碰到多重否定带反问时要注意否定是否恰当。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简析:“防止……不再……”,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等于说:“为了让交通事故再次发生……”应改为:“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次发生……”

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简析:“忌”是一重否定,“不可”是一重否定,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应改为“一忌睡前恼怒……”。

3.在新时期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涵义,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双重否定加反问,依然是否定)

(六)在矛盾处,质疑是否合逻辑。

1.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仔细寻找。

简析:“每次……冒着酷暑和严寒”,从逻辑上讲不通,“酷暑”和“严寒”不可能同时到来。

2.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更可贵。

简析:应把“更可贵”改为“要好”,因为只有和“可贵”的事相比才能说“更可贵”,这等于说“对生活失掉信心”也是可贵的。

(七)语序不当,大都表现在修饰、限定的词语上。

1.为了贯彻实施《教师法》,教育局于春节前已兑现了所有拖欠教师的工资。

简析:应为“兑现了拖欠教师的所有工资”。

2.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简析:应为“就陆续有人交卷了”。

(八)碰到含有数量词的句子要注意:

1.自相矛盾

据统计,全省个人捐资助学万元以上的已将近500余人.

(“将近”与”余”矛盾)

2.赘余

据统计,某市15岁以上居民有153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70%多.

(“约”与”多”重复)

3.表意不明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要有新的面貌.

(歧义)

4.搭配不当

A、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50万朵”不能修饰”花粉”)

B.夏天即将来临,空调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有的品牌价格甚至下降了

1~2倍。 (增加用倍数;减少用分数)

(九)碰到并列短语要注意

1.搭配不当、照应不周

①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2002春招)

②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量,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2003全国)

并列不当是语句常见的语病之一,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病句类型。在辨析病句时,看到“和”、“与”“及”、“同”或用顿号分开的并列短语出现,首先考虑是不是把不该并列的成分并列在一起,其次是认真辨别是否出现顾此失彼、搭配失应的问题。例①,“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可与动词谓语“造就”搭配,而不能与“提高”搭配。例②,“建立或增加”中的“建立”不能与“石油储量”搭配。

再例如:

A.作为消费者,你是否想过,正是某些畸形的消费需求刺激了商业经营对生态的污染和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者既是受害者,又是自己的加害者。

(“生态”只能跟“破坏”搭配,“污染”应该跟“环境”)

B.垃圾车清理垃圾时不熄火,长时间发出噪声与废气,对住户的身心影响很大。

(“发出”只能跟“噪声”搭配,在“废气”前加“排出”)

2.分类不当

注意所并列的名词是否是种属关系或交叉关系,有这种关系的名词不适合并列

1.从空中鸟瞰城市,立交桥和公路网络往往便成为了审美中最重要的对象。 (“立交桥”属于“公路网络”)

2.他这次访问日本要同日本国会和朝野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 ×

(“国会”就是在朝人士,把“朝野”改成“在野”)

3、去年冬天,村里办起了农业技术培训班,许多青年、妇女、老人都报名参加了学习。

(“青年、妇女、老人”中有交叉关系,不适合并列。)

4、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00全国)

(“报刊”包括“杂志”,“一切出版物”又包括“报刊”、“杂志”,该句犯了将属种关系的概念并列的错误。)

3.语序不当、不合逻辑

A.“9·11”是美国本土遭受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不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给美国公众的心灵带来难以估量的创伤。

(本句是递进复句,此处要按程度深浅安排语序。“财产损失”的程度轻,应放在“人员伤亡”的前面)

B.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应该“羡慕、崇敬、膜拜”,程度由轻到重)

C.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的精神。 (先“理解”再“贯彻”,符合逻辑)

复习小技巧

一、辨析病句歌诀

先看结构全不全,搭配不当是首选;

再看结构乱不乱,句式杂糅很好辨;

次看重复不重复,词与短语仔细看;

表意不明在歧义,定语切分很关键;

还有两面对一面,双重否定正相反;

语序不当常出现,主干枝叶细检验。

二、病句判断的原则

1.一个病句一般有一处语病。

2.判断病句要先从语法结构判断,即先从句子成分看,看是否搭配,看成分是否残缺或多余,要紧紧抓住动词。

3.先看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再看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4.高考试题中的病句,每一个句子往往由三四个小的分句组成,把每一分句的结构搞清楚,就能判断出结构上的语病。

5.每年高考病句类型,出现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

6.要对双重否定句、并列短语、反问句等内容特别关注。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

1.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应在原来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2.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3.修改要按给定的分值来大体推断错误的数量。

4.有明确要求修改几处的,一定按要求修改。

四、修改病句的方法“五字诀”

增(主要针对成分残缺类病句)

删(主要针对成分多余类病句)

改(即改换词语,主要针对搭配不当、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结构混乱类病句,这是修改病句最常用的方法)

调(即调整顺序,主要针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类病句)

简(修改应简要)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了的,绝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备考小秘密

一位有经验的考生说:找病句题,重在找每一个分句的动词,看看这个动词与主语、宾语是否搭配,一个分句一个分句地找,可以用笔画一画,找动词可以解决搭配问题、残缺问题、结构混乱问题;其次再看重复和语序问题。

这个方法很关键,一般一个小分句一个动词,看看这个动词与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如不搭配,就是搭配不当;如不完整,就是成分残缺;如意思表达不通畅,就是表意不明或结构混乱。

判断病句看动词,记住啦!“一般人你别告诉他!”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