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2017-03-16

【摘要】 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偏重于财务指标,忽视了非财务指标因素,因而只能对企业过去的财务效果进行评价,而不能对企业的未来全面的发展能力等长期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已无法适应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需要。因此,如何把非财务指标引进到企业业绩评价中,把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对企业进行长期的、全面的和战略性的评价,成为财务管理工作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有效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财务指标 非财务指标 业绩评价

一、企业业绩评价、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内涵

1、业绩评价的内涵

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做出的一种全面有效的价值判断,是组织为系统定期地对一个组织或员工所具有的价值进行评估。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就是对企业业绩评价的整个判断过程、结果形成的一个整体,是由一系列与业绩评价相关的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企业业绩必须运用科学使用的方法,对企业的各单位、经营者和员工在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财务运营效率和经营业绩等方方面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考核与分析,评价其优劣,评估其绩效。

2、财务指标的内涵

财务指标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反应的数字化指标。财务的本质是资金的运动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关系,具体地表现在筹资、投资、耗资、收入的形成及分配这五个环节上。财务指标一般包括事前目标设定、事中执行控制、事后考核评价并体现为货币化、数字化的管理标准。财务指标具有有以下特征:一是数量性,财务指标体现一个数值或者若干数值的结合运算关系,具有规定的计算口径、范围和方法;二是综合性,财务指标主要反映企业财务信息所包含的主要趋势;三是具体性,财务指标是对财务报表具体项目的再加工,是对企业财务管理基本规律的反映,体现企业财务管理上的具体需要。

3、非财务指标的内涵

对于非财务指标的概念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些学者认为,为了区分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就是财务指标以外的指标,这种说法既没有揭示非财务指标的内涵,又没有对财务指标对非财务指标的外延进行限定,显然是不科学的。更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从着重强调非财务指标的外延出发展开研究,比如,美国波士顿安永商业创新中心根据其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企业业绩评价中应用的非财务指标是指企业文化、管理质量、产品和服务质量、行政补偿政策效果、作业时间、客户满意度、投资者沟通质量、人力资源开发和资源利用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的指标。

二、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面临的问题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一些新的评价指标如与市场上其他企业的竞争状况、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企业市场占有份额、企业的经营和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而纯粹的财务指标的评价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单一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1、短期性和非持续性

财务指标评价系统评价过程中注重企业短期的经营成果,这将很容易使企业经营管理者产生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行为,而使企业不愿意去投资于一些表面上看会减少企业的短期盈利而从长期来看却可以提高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行为,而最终导致企业只看重短期经营业绩而忽视长期价值的创造。

2、实物性和有形性

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过分注重于实物价值的评价,而对于那些未来价值增加的有帮助的无形资产的评估则显得力不从心。在目前企业管理过程中,现代的会计制度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从而使企业的那些可以增加企业未来价值的无形资产在企业财务报告中无法反映出来。这样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主的业绩评价系统很难适应企业持续经营、长期发展的需要。

3、成果性而非预见性

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只是基于对于过去经营业绩的评价,而这对于处于信息时代的企业,面对未来日益竞争激烈的企业经营决策来讲则显得捉襟见肘。现代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必须投资于营销商、顾客、技术、工艺、雇主、革新等,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

4、片面性而非全面性

传统的评价系统只注重企业经营业绩的定量货币化结果,而忽视了对于一些重要的非财务指标的非货币化定性的评价。然而,现代企业必须对于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创造力、员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以及市场占有率等许多因素做出评估,这样才能实现企业长期的价值创造和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5、会计信息失真的助推剂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大量的会计造假和会计失真的问题,这虽然和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但由于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主要采用相对单一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无疑对于企业的经营行为起了导向作用,使得众多的很多行为对于财务指标过分依赖,而使企业的经营者可以通过弄虚作假的会计方法来达到自身的目的,因此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的财务模式确实对社会会计造假和会计失真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现实意义

非财务指标反映的往往是那些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把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加以应用,可使整个财务分析更加全面,可把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结合起来分析,既避免了企业的短视行为,也可使企业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价,使其不产生歧义。相对于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而言,引入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体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将使企业业绩评价工作更为科学准确,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实现企业业绩评价的适时性

以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为主的评价所带来的财务信息通常具有较大的滞后性,因为这个评价过程主要依据过去发生的历史数据进行的企业业绩评价,而引入非财务指标的企业业绩评价的运用是以管理系统信息化和信息系统网络化为基础的,在历史数据分析预测的基础之上的评价,理论上也是无分期报告的限制,因此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地对所要控制的项目进行跟踪监视,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2、实现企业业绩评价的直接性

传统的财务指标是各部门各项活动已有的综合结果,其关注的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要进行复杂分析后才能找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而用非财务指标进行业绩评价是直接而非间接地评价,更多地关注的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因此便于对过程掌控,方便分清责任,操作性也更强。

3、企业业绩评价的全面性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要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是一个整体,要求企业业绩评价应该从整体角度出发全面地评价。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结果性财务评价,没有从全过程、全方位考虑企业的整体效益;非财务指标评价方法的融入则立足于企业进行全面、全方位、全员的评价,使各部门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均衡发展,从而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

四、非财务指标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

企业业绩评价关键指标应服务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设置在相当程度上应反映组织在一定期间的经营重点和阶段性,绩效考核指标制定由上级领导与员工共同参与完成,最大程度反映员工工作的直接管控效果,是管理者和员工双方所达成的一致意见的体现。现代公司绩效评价理论指出,对知识经济时期的现代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必须引进全面业绩评价模式,这无疑要求我们在传统的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完善各类非财务指标,实现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科学完善。本人认为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要达到完善、科学,应包含以下主要指标。

1、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系统的、长远的整体性的规划,也是企业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的设定是企业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是对企业经营目的、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也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经营领域展开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明确规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往往是多元化的,既要有定性目标,又要有定量目标;既要有经济目标,又要有非经济目标。

2、顾客满意度

顾客满意度是关于顾客对企业产品、服务、经营管理和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满足情况的反馈,它是对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性能,以及产品或者服务本身的评价。为了能定量或定性地进行评价顾客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可把顾客满意度分为七个级别,给出每个等级考核的要求及分值,并根据每项指标要求对顾客满意度影响的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加权值,这样即可对顾客满意度进行综合的评价。

3、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在企业生产阶段是否符合企业制造的相应标准所表现出的品质;二是产品在售后阶段是否符合顾客使用要求而表现出的使用价值的高低。它可以分别通过废品率和顾客退货率两个指标来评价。计算废品率的一般公式为:废品数量/(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100%。退货率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退货率=退货批次/出货总批次×100%,也有这样计算的,退货率=退货总数量/出货总数量×100%。如果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会造成产品废品率和退货率过高,最终将会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大大下降,更甚的会造成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倒闭。

4、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应对行业企业竞争而具有的改革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能力,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是否具有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研发能力,二是是否具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创新能力。面对日益的全球化、信息化,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创新经济时代,使得创新无可替代地成为企业和国家竞争战略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林钟高、章铁生、席彦群等: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 邱伟年、李超佐:非财务指标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6).

[3] 雄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模式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03(12).

[4] 孟建民:企业经营业绩评估问题研究――中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