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防治疾病功能

2017-02-18

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武术项目之一,太极拳运动可谓是祖国武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太极拳防治疾病功能吧!

简述太极拳防治疾病功能

一、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

人体的多种多样活动,依赖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的调节,而动作的变化,协调和平衡则全由中枢神经系统来指挥。

打太极拳时,要求精神贯注,“意守丹田”,不存有杂念,即要“心静用意”。

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它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就能迅速、正确地传达和接受各器官系统变换动作的信息。

随着练拳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转换能力也随之增强,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自我意念控制能力的加强,传递信息的速度就愈高,正确性也愈来愈高,从而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得以不断改善。

由于采用意识和运动相结合的锻炼方法,练拳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集中状态(即兴奋集中在很小的一定区域),而皮质的其它地区则处于抑制状态,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人体就能很快地消除了疲劳。

这对某些慢性病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大脑的充分休息,打破了疾病的病理兴奋灶,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进而使内脏器官的病患获得修复和改善,某些局部的病状也就逐日减轻或消失了。

所以,坚持经常打太极拳,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不断地得到调节,促进了身体各部分组织的新陈代谢,使练习者气血逐渐得以旺盛,精神爽朗,反应灵敏,起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效果。

还有,在练太极拳时,动势时眼随手转,停势时眼向前平视,延展及远。练习日久,一转眼则周身俱动,使视神经和动眼神经获得有规律的锻炼,对保护、健全、恢复视力有良好的作用。

至于推手术,推荡往来,于攻守进退之中,能提高皮肤的反应能力,使之感觉灵敏、功能提高。

二、有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打太极拳时,人体各部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使各毛细管开放,静脉、淋巴的回流加速,因而减轻了心脏的负担。

另一方面,太极拳采用“气沉丹田”(即腹式呼吸),呼吸时隔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如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输入右心房。

反之,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由于呼吸运动提高了心脏营养血管的功能,促进了血液循环,因而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作用,改善了心脏营养过程,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三、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

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即所谓“气沉丹田”),要求气向下沉,与动作自然配合,使呼吸逐渐做到“深、长、细、缓、匀、柔”,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即把胸部由于运动而引起的紧张状态转移到腹部,使胸部宽舒,腹部松静而又充实。

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发展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坚持长期练拳者,呼吸频率会减少,呼吸差和肺活量都比一般人大,打拳时不致气喘气急。

四、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

由于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的调节过程的改善,隔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对肝脏、胃肠也能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

使肠、胃、肝、肾随之发生适当运动,促进了肝内血液循环,提高了胃肠的张力、蠕动、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增强了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了体内物质代谢(尤其是胆固醇的代谢)。

因此,坚持经常练太极拳,可以增进食欲,减少便秘现象,使血液胆固醇含量下降,由于练拳后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减少,对预防动脉硬化有良好的作用。

五、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

太极拳螺旋式的弧形动作能使全身各部分肌肉群和肌肉纤维都能参加活动,经过反复地缠绕绞转,使肌肉能拉长到一般运动所不能达到的长度,长年累月如此绞转,一张一弛,使肌肉匀称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并增加收缩的能力。

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也变坚固,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

由于肌肉和骨骼不断地作螺旋式的弧形动作,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受到良好的锻炼,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所以,经常练太极拳的人,不仅骨质坚固,而且关节的韧柔性较好,肌肉活动的协调性也强,能较快地掌握新的动作要领,提高练拳水平,而且很少发生关节脱位、发炎或扭伤等事故。

特别对老年人的腿力衰退、足膝痿软、屈伸僵硬,行走乏力等衰老现象,起到保健和防治的作用。

六、畅通经络

中国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经气畅通有密切关系,故中医辩证论治总是气血并提。太极拳练到一定的时间,一般都会产生腹鸣、指尖酸麻、发胀、针刺等感觉,中医认为这是体内行气的现象,是畅通经络的反应。

太极拳的“主宰于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是锻炼任脉、督脉、带脉、冲脉的重要方法。

“主宰于腰”是要求在“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的原则下,腰部松沉直竖地微微旋转来带动上下肢的动作,既锻炼了任、督二脉,又使带脉(腰部周围的一圈,经络学称作带脉)膨胀,肾部充实,日久能使带脉一圈肌肉丰满,小腹部冲脉有气势旺盛之感觉。

这符合中医理论“肾为性命之原”,“肾壮则精足气充,神清目明”的学说。

太极拳的特点

(一) 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 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

(四) 协调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

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太极拳防治疾病功能相关文章:

1.练太极拳如何防止感冒

2.练陈式太极拳能防治心脏疾病

3.练原始太极拳的四大调理作用

4.太极拳对高血压、高血脂的防治作用

5.太极拳对内脏的作用

6.驾驶员打太极拳可远离腰椎疾病

7.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与特点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