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

2017-03-01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范文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究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凸显。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或自负,社会适应恐惧、依赖性强,抑郁或焦虑,怕苦心理等。应对此问题,需要社会关注,提供鼎力支持;学校重视,加强教育引导;学生自立,不断完善自我。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254-02

就业是大学生真正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抉择,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加重了他们就业的压力,更使其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据调查资料统计,就业问题始终是大学生最关心也最忧心的问题。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目标与挫折常在大学生的就业环节中发生冲突而导致巨大心理落差和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们亟待加强针对此问题的探究。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1.自卑和自负。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意识,即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消极情感。就业前的大学生,往往踌躇满志,很想大展拳脚,实现理想。但面对激烈的竞争,一旦就业遇到挫折,非常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对自身素质及能力评价太低,不愿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常认为自己多方面不如人,常埋怨责备自己,担心无法承担相关工作,即使是能胜任的,也会因缺乏自信而犹豫不前。这些情况常使他们在求职时表现出胆怯,采取退缩性的自我防御。与自卑心理相反,有些大学毕业生则自我评价太高,择业条件苛刻,形成自负心理。他们往往成绩好,社交能力较强,或是毕业于重点高等学校。但是,他们常高估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的则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勤奋的印象,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肯定。有的择业期望值过高,脱离实际,怕吃苦、讲实惠,不愿到基层和偏远地区等需要人才的地方工作,择业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双向选择变成了单向选择。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就业造成负面影响。

2.社会适应恐惧、依赖性强。有些学生惧怕就业难,选择考研读博等方式来回避。相关调研显示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差、进入社会角色慢、动手能力不强,这便给他们初入职场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特别是那些独立性不强的学生,常有心理恐惧问题,就业环节中常有30%左右的学生出现明显的恐惧状态。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大多在中考、高考志愿时都遵从父母意愿,甚至是老师的意见,缺乏自主性。因此在找工作时也常常出现一人找工作,几人陪同的现象。依赖性过强常常成为这部分学生的通病,这会使用人单位难以留下好的印象。

3.抑郁或焦虑。有大学生在就业前会因为常受挫折、进展不顺等,导致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意志消沉,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及就业,也有一部分学生则是以偏概全,感到就业无望,担心毕业即失业,甚至每当谈到就业就“色变”,严重的则沮丧以至轻生厌世。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焦虑多为过度焦虑。他们担心自己能否找到工作,对未来不确定,担心未来能否顺利,表现为紧张、烦躁、心神不宁等。大学生就业中的过度焦虑会对他们的应聘、面试等环节产生不良的影响,更加不利于他们顺利就业。《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都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

4.怕苦心理。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经历的磨炼相对较少。不少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向往大城市和高工资,追求安逸、舒适的环境,不愿去条件相对差些的边远地区或农村、中小型企业。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创业、从基层岗位做起的心理准备,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注重享乐、过于强调自我价值等不良印象。这种怕吃苦、讲实惠的心理与现实就业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中显示:2006届毕业生对政府机关的选择比例为18.18%,超过了国企的15.69%。选择的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北京24.69%、广东21.76%、上海10.74%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16.46%。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只有9.62%和7.39%。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社会关注,提供鼎力支持。为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心理压力,社会各界都要给予积极关注和鼎力支持。首先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相对完善的就业环境,并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加快建立起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既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还要是对于那些到基层、西部及艰苦地区的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单位就业的大学生们给予大力支持甚至资金奖励。此外社会还应消除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的户籍、性别、身高等方面的限制条件的影响,完善法律体系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就业法律环境,使学生的就业权益得到保障。

2.学校重视,加强教育引导。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作为学校应当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生涯规划、心理援助等服务,既要丰富学生就业压力的应对资源,也要培养他们的应对技巧,提高其信心,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他们在就业中的负性情绪。高校还可以通过创业基金会、创业大赛等途径,扶持学生创业;通过建立实训、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办学等方法,有组织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保障,避免实习走形式、就业没路子的状况出现。

3.学生自立,不断完善自我。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大学生们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只有实事求是地对自己进行正确认识和估价之后,才可能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其次,大学生们要增强自信,克服自卑。自信应当成为大学生取得就业成功的动力。再者,大学生们应树立竞争意识,养成良好心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争中发展,优胜劣汰是市场的法则。大学生们只有做好竞争的心理准备,积极进取,养成良好心态才有可能取得进步与发展。

总之,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大转折与重要的一步,更是他们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工作解决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完成时代的要求,做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每一名大学生都应该合理应对就业心理问题,再加上社会关注,提供鼎力支持,学校重视,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就能更好地发挥优势,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竞争进取、立大志、展伟业,为国家振兴与社会进步贡献青春与智慧。

参考文献:

[1]韩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引导[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

[2]李会勤.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4).

[3]王季桃.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探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

[4]颜农秋.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疏导[J].高校理论战线,2004,(07).

[5]李书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范文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探究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就业政策更是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产生种种的心理障碍,如焦虑、自卑、自负、攀比、嫉妒等,这些心理障碍影响了大学生的毕业和就业,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原因,探索了克服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心理障碍 原因 方法

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现如今,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转变,随之的高校扩招政策更是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新的就业政策——“双向选择,自主就业”,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和自主选择的机会,但是一方面更是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困惑和焦虑,产生了种种就业心理障碍,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毕业和就业。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研究,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探索克服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方法,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 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心理冲突使人处于矛盾状态的两难境地,在现实面前无法做出选择,挫折感受即意味着人感到失望,不安甚至恐惧。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毕业包分配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如今,双向选择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方式,在双向选择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毕业生之间以及用人单位之间的竞争。随着毕业的到来,大学生普遍进入焦虑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当个人愿望与客观现实出现矛盾时,大学生常常会陷入苦闷与焦躁之中。在择业中也会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挫折,经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时就会出现焦虑的心理,有些同学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往往会通过酗酒、搞破坏来宣泄情绪,严重的影响学业和就业。

(二) 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性格的缺陷,是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表现,自卑会形成对自身能力的不恰当评价,无法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优缺点。

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自信,不能向用人单位展现自我,因此错失良机;另一些大学生由于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丧失了争取的勇气,悲观的面对就业。这些自卑心理,不利于正确的评价自身,不利于发挥个人的才华和智慧,甚至会导致精神萎靡,心灵扭曲,对自身的前途形成了障碍。

(三)被动心理

被动心理是指做事缺乏主动性,寄希望与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今社会,许多大学生存在这种被动的心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一些大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竞争意识,无法积极主动的推销自己,将就业的希望寄托于学校、家庭和有关部门。这种严重的依赖心理,导致在社会就业的竞争中被淘汰。

(四)急功近利心理

校园是个多重思想碰撞的交汇处,在这里不但会形成一些好的学校风气,还会受到一些消极的社会思想的侵袭,处在大学中的学生们难免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影响。在大学生毕业就业时通常会表现出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不正风气,在择业时往往会以金钱和物质来作为衡量的标准。这种心理如果不加以疏导,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五)自负心理

自负是同自卑相反的一种心理,是对自身的过高的评价而产生的优越感。大学生在就业时,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缺乏正确的定位,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状态,造成了对用人单位的挑剔心理,自以为是的后果就是在就业的竞争潮流中四处碰壁,无法顺利的就业。

二、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存在绝非偶然性,它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生理及自身素质所造成的。

(一)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变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都在经历着转变,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是接受着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冲击,他们的人格和观念在此时由不稳定向稳定转变,并且趋向于成熟。此时正是最容易感受到外界变化的时期,一旦面临社会的挑战,心灵极易引起动荡和波涛。

(二)当代的大学生由于一直处于天之骄子的环境中,除了学习生活并没有接触过其他的环境,生活中往往是顺境大于逆境,同时处在家长的宠爱与呵护中,使他们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当今社会的竞争性日趋激烈,这些心理素质不健全的毕业生在如此大的压力的洪流下,极易产生挫折感,当无法面对困难时,就会产生失望、自卑和萎靡不振的心理。缺乏自制力和挫折承受力是引起心理障碍的关键之一。

(三)同样的环境因素,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反应模式,这与人的个性有直接联系。性格内向孤僻,沉郁,压抑,过于自卑或过分自尊,急躁、冲动、固执,多疑、好钻牛角尖、易偏激。有太强的个人欲望和过高的个人期望,不善人际交往,唯我独尊,爱慕虚荣,娇生惯养,感情脆弱等个性特征都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而其中有些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表现。

(四)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存在偏差,往往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造成就业与自身情况不符,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对职业的认识也存在着偏差,一部分学生认为只有专业和职业相符才能发挥自身的才能,就业时无法做出调整,缩小了就业的面积,造成了就业的困难;对社会的认识也不足,理想与现实社会是存在偏差的,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实践经验,无法正确的认识复杂的社会,往往存在较高的期望值,在面对挫折时产生心理冲突。同时,一部分大学生有着名校情节,认为只有名校的学生才能找到好工作,自己的学校不如他人,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这种心理导致学生在寻找工作时,无法拿出足够的自信,展示自身的优势,耽误了找工作的好时机。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应对措施

(一)调整择业价值观

每个毕业的大学生都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但是首先应该认清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希望成为怎样的人,同时还要看清这个社会需要怎样的人,这个社会存在怎样的发展机会。要知道能发挥自身能力的就是好工作。因此,大学生应该走出职业价值观的误区,不要盲目的赶时髦,追求体面,图实惠,图轻松。现在大学毕业生不是就业难,而是择业难。这就提醒我们,要培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走出择业的误区,引导其走上成功和发展之路。

(二)保持健康的择业心理

要调整自身的择业期望,要保持平常心,用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择业的困难和挑战。首先,要正确的面对职业理想与择业现实的差距,要知道社会现实和主观愿望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我们应该对这个落差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不断的完善和调整自身的职业理想;其次,要做好去基层工作的准备,每个毕业生都想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但是要注意基层是锻炼人、培养人的最好的地方,要想建功立业快速成长,一定要先付出努力;最后,要对自己的专业有个清晰的认识,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学以致用,但是由于现实的诸多问题,就业时专业很难对口,这就需要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知识面,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

1.先就业后择业心态

当代的大学生,特别是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时,先就业后择业就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先就业可以为第二次就业积累工作经验,增加自身的附加值,为择业时增加砝码。

2.凭自身实力找工作心态

现如今的人才机制在不断的健全和完善,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因此,大学生应该在就业中凭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要存在依赖亲戚朋友的帮助和社会关系、背景的心理。

3.自主创业心态

如今科技在迅猛的发展,当今大学生比前辈们拥有更多创业的资源。因此要建立自主创业的心理,利用社会提供的便捷条件,进行艰苦创业,增加社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4.再学习的心态

现代社会知识的更迭速度越来越快,要在这样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中生存,必须要有不断学习的心态,因此,当代大学生就业时可以选择能够提供再学习机会的用人单位,这种继续学习意识的强化,尤其是重视在工作中学习的心理,很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何苗,王军,黄曙萍.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三大倾向[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89-911

[2]杨冠英.WTO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4 ,(5):97-991

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

2.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论文

3.对学生就业心理的分析与思考论文

4.大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

5.浅议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6.大学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

7.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