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学术论文2000字
《资本论》源起于对于当时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资本论学术论文2000字,谢谢你的阅读。
资本论学术论文2000字篇一
浅析《资本论》
【摘要】《资本论》源起于对于当时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在后人的分析中,常常将马克思笔下的思想归纳为从生产关系中阐释人类历史的必然走向。本文将结合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规训与形塑”的理论进行探析。
【关键词】资本论;形塑;规训
一、规训和形塑,让理论映照现实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给予的论述,对于利润和剩余价值的贪婪,导致资本迫切要求劳动力创造出远远高于他们本身获取的价值。于此同时,“时间的原子就成为了利润的原素”,基于利润的渴求,就必须要求工厂建立严密的制度体系,例如监视、奖惩、胁迫或压抑等,用来规训工人,从而“保障对每一个时间原子的控制”,达到时间对于劳工的绝对主宰,这就是我理解中的“时间霸权”。
同样的,在这整个规训的过程中,工人也自愿或强迫地完成了其对于自我的重新的“形塑”过程,完成了身份的转换和认同。从“自由人”、“健全人”、“自由劳动力”中脱出,意识到自己(或者说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殊性,从而顺利变成“劳力”、“商品”,并匍匐于资本与资本家的控制之下,“靠出卖劳动换取生活必需”,却仍旧遭受十分苛责的剥削。
延伸而言,潘毅教授的《中国女工:新兴打工阶级的呼唤》,就可以更加实际的理解和运用。中国女工们在打工中,在工厂中,无时无刻不是接受着规训(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又每时每刻在进行着形塑(从身份认同和社会接纳两个方面进行)。
如书中所描述,资本为了追逐最大利益,多重方面对于女工进行着规训:①重复命令的机械进行以及工人手册的强迫阅读,建构起权威性;②歧视性语言的熟练运用以及固定频率的训导会议,迫使女工产生自卑心理,获取话语权;③刻意地建构地方及血缘,通过族群身份认同机制压抑整体抗争集群效应;④通过“药物”创造神秘性以控制“月经政治”,控制女工身体机能。
这种规训,简单粗暴,效果却显而易见。全方位的规训,导致女工渐渐“失去了对于自己的自决权”,使得管理者慢慢、默默、紧紧地彻底控制住了“女工”这一群体,使其渐渐服从于资本构筑的制度,形成“集体失语”的局面(不仅仅只是指话语权,是指更广义上的权力与权益),从而有利于工厂的管理与资本主义的剥削,最终达到“异化劳动”以及“资本奴役劳动”的目的。
与此同时进行的,就是女工们自我形塑的完成。机器、流水线、泰罗制,这些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和管理方法在细致研究和精心设计之后,将整个生产流程细致化、简单化、重复化。女工们所能做的就是严格遵守工艺流程,机械重复制作章程,成为没有思想的工具而已。
当我们将现实和理论一一比对之后,让我们来普遍衡量规训和形塑的效果。实际上,这些措施也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女工们普遍感到自己是一件“商品”,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生存。通过“资本规训”、“自我形塑”以及隐性却无处不在的“时间霸权”,资本及其所有者完成了目的,疯狂压榨女工,压榨并夺取她们创造的剩余价值。
二、当平庸对话恒常
1.现代社会本质上,是资本极权社会
集权和极权,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为不同。集权,强调的是形式上的专制;极权,则是全面的独裁。所谓资本极权社会,就是资本的独裁,是被社会上的每一个个体、每一位成员无疑义的认同并遵从的。这无疑就是当今世界的真实写照。
但是同时,我们不能否认,相比起封建社会乃至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更多的进步,比如政治上更加民主,例如政治权力普遍的广泛的父死子继的终止和废除,这在不久以前,还被认为是合理合法、天经地义。
这样就引申出有意思的论述,如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的趣谈和预测一般,未来的更高阶的社会形式中,会不会也因循惯例,废除现在看来合理合法的经济权力的继承制?
2.剩余价值理论没有也不会过时
权力来源于契约,是社会规则的孕生和集合,同时也直接来源于物质生活活动。马克思认为,物是社会关系的对象化。所以,我将剩余价值创造本身理解为在现代社会中人对人的征服和压迫,应该也不会偏离马克思的本意。
严格来看,剩余价值理论其实本不在经济学的范式和框架之内。我理解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更偏向于社会权力构架。同时,由于竞争(广义上的)的逼迫,伴随着资本的扩张,剩余价值被不断生产出来,意味着更多人被更大强度的压迫和剥削,作为一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定律,剩余价值理论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3.资本主义与新教,共产主义与“无教”
回顾历史,奴隶社会的奴隶,其基本命运就是作为主人的工具,甚至不能称之为“人”;封建社会的佃农,则终生为地主奉献自己辛苦的劳动果实;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工人,则隶属于资本。――本质上,从属、宰割和依附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从信仰上来看,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自然崇拜十分明显。封建社会由于分裂的独立土地和局限的封建经济,形成了多神宗教、多元崇拜。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唯一统治,导致一元化基督教(即普遍意义上谈论的“新教”)崇拜的兴盛。而未来更高级的共产主义中,由于去除了压迫,唯物主义、辩证观点的思想最终会带来“无宗教、同信仰”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原著;曾令先,卞彬,金永编译.资本论(缩译彩图典藏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2]高新军著.揭开历史发展之谜《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王峰明编著.资本论(第1卷)导读(上)[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01
[4].孙承叔著.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当代解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06
作者简介:
刘奉洁(1993―),女,汉族,四川绵阳人,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新闻学、传播学;
董晓(1993-),女,汉族,四川绵阳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本科,研究方向:哲学、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