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经济参考论文
国民经济的一个特殊部分,平时用以保障军事需要或战争准备,战时用以保障战争的实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军事经济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军事经济参考论文篇一
《军事经济资源与军事经济的发展分析》
摘要:本文将军事经济资源概念的重新定义,把组织制度、知识技能和金融体系等因素归入新的军事经济资源观,提出现代军事经济发展是一种效率的新发展模式,并认为新军事经济资源因素的历史积累日益成为现代军事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分。同时,本文分析了新军事经济资源因素促进军事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式,并提出了发展军事经济新资源因素的思路。
关键词:军事经济资源;组织制度;知识资源;金融资源
近些年,军事经济资源的概念一直受限于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这三个基本要素的范围。然而,现代军事经济的发展经验显示,劳动力和实物资本对军事经济发展贡献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包括技术进步和教育发展在内的知识要素已把资本要素取代,成为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要素。新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出现,对以传统资源概念为根基的军事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挑战。现行的军事经济资源概念不能够清楚说明新军事资源要素对于军事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因此,在理论上将“军事经济资源”这一概念重新定义是研究军事经济理论的关键。
一、新的军事经济资源的概念
军事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所供给的可用于军事领域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是由这个国家在一段时期所持有军事经济资源的规模、品质、种类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的。劳动力、资本和固定供给的自然资源总量决定了军事经济实力,因而狭隘的“三要素”军事经济资源观就自然而然地流传下来。应该说,传统的军事经济资源观点对军事经济的潜在生产能力同军事经济资源之间关系的认识并没有特别的错误,失误的地方只在于这种资源观不加分析地接受了传统的生产要素理论,我们要对“军事经济资源”概念重新界定,首先需要对一些相关的概念进行辨析。
1、军事经济资源的存量与流量
慨括地说,任何一期的存量等于前一期期末的存量加上该期的净流量之和,而任何一期的流量则都要由该期期初的存量本质来决定。如果把军事经济资源当作一般军事经济分析当中的一个先行变量,它在任何一个节点上的存量性质都是确定的。同时,许多种类的军事经济资源在一段时期中发生变换的流量性质也是明显的。有了存量和流量的概念中蕴涵着的时间和积累的思想,就能够提高人们对于军事经济资源普遍存在着的狭隘的认识。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在他的落后国家经济增长理论中指出,除土地、资本、劳动力之外,一个国家的资源存量还应包括习惯、传统、目标、技艺等。可见,用存量与流量观点来考察军事经济资源的概念有助于人们超越对这个概念的认识。
2、军事经济的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
静态资源是指那些在军事经济分析中不作为变量考虑,但是在实际军事经济活动中需要的军事经济资源,例如过去的“三要素”军事经济资源观中。自然资源不作为变量考虑。还有一种关于静态资源的解释是,在任何一个节点上其资源存量都可以假定为常数的那一类军事经济资源。静态资源给一国军事生产能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自己并不参与其中。同静态资源相对应的是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的动态经济资源动态资源是军事经济理论分析当中的变量,一国军事生产能力的变动受到了动态资源的变动,可以依据存量与流量的观点来考察这些变量。
3、军事经济的静态效率与动态效率
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格雷戈里和罗伯特・斯图尔特提出的。他们指出,效率是指一个经济体制在特定时点的静态效率或一定时期内的动态效率,对可得到的资源有效利用。在格雷戈里和斯图尔特的分析中,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主要作为区分和衡量不同经济体制效率的指标。本文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在含义上有所拓展,因为仅仅用体制效率来解释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的移动过于笼统,我们感兴趣的是以动态效率递升的方式来决定生产可能性边界的那些基本构成。对“军事经济资源”概念的重新思考,就是以这种经济关系的存在为基础的。
二、现代军事经济发展的实质
同过去的军事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实物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增加来推动不同,现代军事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新资源因素的积累和改进来推动。通过降低军事经济体系宏观和微观层次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成本,新资源因素以效率改进的方式来促进军事经济的发展。因此,现代军事经济发展是一种效率改进型、集约型的发展结构。这种结构突破了以传统资源为基础的、遵循要素报酬递减规律的粗放型军事经济发展结构的局限性,表现为一种要素报酬递增的、集约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军事经济发展。
军事经济发展之所以是一种集约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其原因在于构成军事经济发展的新资源因素都是具有历史积淀性质的动态资源。对新资源因素的边际投入成本远远不大于其积累存量所能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资源因素与传统资源因素相结合,使社会生产具有递增的边际生产率,从而为军事经济提供了不断递增的收益报酬率。这种递增收益不仅源于新资源因素本身的积累增加,而且也包括传统资源因素的不断知识化、高效化带来的递增收益。这样增长本身就是新的军事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而使得军事经济不断获得长期持续增长的能力。现代军事经济发展与新资源因素积累之间的相互推动机制构成内在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军事经济实现无需外生因素推动的长期发展,克服了以传统资源因素为基础的军事经济发展极限,形成为一个在历史维度上没有极限的发展。
三、新军事经济资源因素对军事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式
新军事经济资源因素与传统军事经济资源的不同点在于,它们对于军事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式不同。军事经济体系的内涵资源因素包括组织制度、知识技能和金融体系,主要是通过提高军事经济系统的效率的方式来促进军事经济的不断发展。降低军事经济活动的内在成本是这些新资源因素为军事经济发展作贡献的主要途径,不过在具体的实现形式和途径方面,这些资源的侧重点不尽相同。
1、组织制度主要以降低军事经济活动交易成本的方式,来提升军事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军事经济中的交易成本产生的原因是军事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结果在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要想减少未来不确定性对于军事经济活动的冲击,就要付出交易成本时间成本和信息成本来尽可能充分把握有关未来的信息,或者通过制度安排来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如果降低军事经济的未来不确定性,则军事经济行为主体所需付出的交易成本就减少。因此,组织制度资源的实质是通过降低未来不确定性的方式来降低军事经济体系运行当中交易成本的。
2、知识资源主要是通过改进其他资源因素的素质,提高要素生产率,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完成军事经济发展的。知识资源降低成本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以实物资本为载体,使得在实物资本中实现的知识积累、知识变更构成生产过程的技术进步,促进新的实物资本的形成,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军工企业生产过程的生产成本。二是以人力资本为载体,通过知识创新和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改进来提高军事经济行为主体的综合经济行为能力,从而降低整个军事经济的社会生产成本。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第一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本,根据世界银行的报道,现在世界上的财富由人力资本构成。可见,以人力资本为载体的知识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一国财富的主要来源,哪个国家拥有了“第一流”的头脑,哪个国家就拥有了取之不尽的财富源泉。
3、金融资源对军事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以降低宏观资源配置成本;二是微观交易成本的方式。作为金融资源,良好的金融体系会合理地配置军事经济资源以形成高效率的产出能力;反之不良的金融体系则会把资源分配给低效率的部门。同时,金融体系还必须监督资金的运用,以保持资金运用具有持续的效率,这时金融的功能就扩展到减少风险、增加流动性和传递信息等方面。所有这些功能的发挥都会促进其它动态军事经济资源的形成进而促进军事经济的发展。
四、21世纪我国军事经济资源发展的思路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经历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转型,未来军事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将不再是自然资源、劳动力和实物资本。现阶段中国军事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来源于效率的提升,而效率提升取决于以新资源因素为代表的效率因素的历史积累。就我国目前实际的军事经济资源状况而言,能够推动和保证军事经济以内涵型、集约型的现代增长方式运行的新资源因素的历史积累存量相当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军事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为了实现新世纪我国军事经济发展的战略宏图,根据新资源因素具有历史积累和动态发展的特性,我们应从战略的高度对新资源因素的存量积累主动进行培育和发展。同时,由于动态资源的边际积累受到当期有限资源条件的约束,面临着资源配置竞争的问题,在制定新世纪军事经济资源发展战略时,应尽量将有限的边际资源流量投向组织制度安排、知识技能创新和金融体系完善等新资源因素的积累方面,而那些同传统的军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军事经济资源则无须过多开发。
参考文献: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化绵主编.《中国军事经济学教程》.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3]朱庆林,王新华,张忠义著.《军事经济基本理论研究》.黄河出版社,1993
[4]林家水主编.《军事理论概要》.解放军出版社,2003
[5]李建中.《国防经济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军事经济参考论文篇二
《军事经济资源民用路径选择》
摘要:军事经济资源是军事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需求等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在实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军事经济资源民用问题凸现了出来。正确选择军事资源民用路径,对于优化军事经济资源配置、使其产生最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事经济资源;民用;路径选择
一般认为,经济资源是具有稀缺性且能带来效用的财富,是对人类社会经济体系中各种经济物品的总称。经济资源并非指向经济物品本身,而是经济物品中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的有用性,亦即人类社会经济体系在一定的知识、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开发出来的附着于物品之上的使用价值,经济物品仅仅只是经济资源的物质载体,因此,经济资源既包括有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也包括无形的技术、信息等资源以及需求资源等。军事经济资源是指军事部门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一、善用军事人力资源,扩大经济建设力量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沛,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条件。与普通人力资源相比,军事人力资源素质好,凝聚力强,战斗力高。用好军事人力资源,可以进一步扩大经济建设力量。
第一,同建重点工程,改善基础条件。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宪法赋予军队的神圣职责。在历史上,军队为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军队参加重点工程建设,不仅减少工程建设的成本,而且由于军人具有不畏艰难险阻、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可以大大加速工程的进程。在公路、桥梁、通信网络、机场、港口、供水工程、输油管道、输气管道等重点工程建设中,各地应主动与部队沟通,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致力于改善基础条件。
第二,携手生态建设,打造秀美河山。在工业化加快的大背景下,环境污染程度较重,不仅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受物质利益的驱动,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有待提高。清扫垃圾、打扫卫生、植树造林等环保行动,大都属于社会公益劳动。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应尽义务,军委总部明确要求全军官兵,每年都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义务劳动,完成一定数量的劳动任务。各地应积极协调与驻军单位的关系,充分发挥驻军单位的官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共建生态文明。
第三,联手扶贫济困,积极为民兴利。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国人民从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存在着为数不少的贫困人口。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唯一宗旨,急人民之所急,帮人民之所需,是我军的优良传统。热爱人民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内容,是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归宿。在历史新时期,各部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企盼的现实问题入手,采取定点挂钩、结对帮扶、重点援助等形式,千方百计地为困难群众送温暖、解难题、办实事。在部队的参与下,城乡许多困难群众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各地应当发挥人民子弟兵的积极作用,与军队共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共同建设小康社会。
二、联合攻关,推进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粗放型增长特征仍较明显,一是产业发展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二是要素供应资源粗放式消耗较大,三是对外开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造成这一矛盾的一个突出原因是,自主创新力度很弱,缺乏足够的自主创新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核心。攻克重大关键技术,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品牌企业和产品的前提条件。军队拥有国内先进、乃至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军队有一大批科技领军人物,攻克了许多关键技术,开发了大批高科技产品。特别在军事院校、科研单位等中,有大批各方面的科技英才。用好军事科技及军队科技人才资源,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可以围绕经济发展重大战略,就特定的重大科研项目、关键技术与军事单位合作,共同攻关,或者是以课题的形式,吸收军事单位的科技人员参加,或者以特定的项目向军事单位招标。还可以通过学术会议的形式,与军事单位的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或者聘请军事单位的专家学者,就技术创新问题进行指导、帮助。通过多种形式来借助军用科技资源,开发自主创新的品牌产品,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联合攻关不仅意味着军事科技向民用部门流动,还意味着民用部门科技向军事部门流动。据《解放军报》报道,在信息化建设中,处于内地的某师对民用技术成果进行“嫁接”,依托“黄河农网”开发出网络兵员动员和教育管理系统;联合某研究所开发应用软件,建立指挥通信系统;与驻地人防办联合建设集空防与人防为一体的信息化指挥平台,有效提高了应急应战指挥能力。对军地兼容、军民通用的装备技术,该师采取预任预编、借力攀高等方法“为我所用”。近年来,他们先后联合某研究所对某型高炮进行数字化改造,借助防空兵部队技术、人才优势建起导弹模拟训练馆,协调省、市国动委在全省85家拥有军民通用装备的单位制订征集储备预案,确保能快速实现“平战转换”。按照平时战时一体、经济军事兼顾、市场战场双赢的思路,该师与军地20多家单位建立了规划建设联合论证、重大课题联手攻关等八项工作制度,使军民融合式发展形成长效机制。
三、挖掘军事需求资源,拓展消费市场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军队加大了社会化改革的力度与速度。2004年,军委批准“十五”期间投入49亿元,补助军队饮食和营房保障社会化改革。2007年经胡锦涛主席批准,中央军委下发了《“十一五”期间推进军队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的意见》,军队保障社会化将进一步扩大。全军部队采取多种措施推进生活保障社会化,积极拓展后勤保障社会化范围,逐步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型保障体系。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军队后勤保障原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将重新配置和转移。军队社会化保障速度加快,着力改变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开放的保障运行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军队的物资、装备、交通、油料、生活、医疗、营房等相关保障任务,把军队的非军事职能转隶地方,把社会能承担的保障任务交给社会,把利用市场机制能办的事推向市场,最终形成骨干在军、主体在民的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新模式。随着军队保障社会化的不断扩大和军事单位有货币支付能力的实际购买力的增强,各军事单位的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我们应主动顺应形势,采取多种措施满足军事单位的消费需求,并利用这一途径积极开拓消费市场。如:适应军队生活保障社会化的要求,积极拓展商业服务网络,创新商业服务体系;适应军队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化的需要,坚持统筹兼顾,共同建设;适应军队其他保障社会化的要求,积极拓展消费市场,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充分利用军事单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增加就业等。
在军事经济资源民用方面,我们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改革与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利用军事经济资源,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军民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