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

2017-06-17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个值得令人关注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概况和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正在逐年增加,调查中47%的大学生存在轻微心理问题。而且我们发现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纷繁复杂的,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再单一化。2)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我们的调查中,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压力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要大得多。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1)焦虑。有大约47%的大学生出现过焦虑的情况,比例较大。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更易出现焦虑。大一新生主要是由于入学的适应问题而产生的焦虑。大二的学生较少出现焦虑,适应较好。大三的学生会出现焦虑是因为要面临很多抉择,为就业做准备还是为考研而准备,他们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对未来很迷茫。大四会有更多人焦虑,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毕业大学生有680多万,就业压力是他们焦虑的主要原因。

2)人际关系敏感。本次调查发现有21.3%的大学生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的情况。女生中人际关系敏感的多于男生,所有年级中大一的最多。从性格上说,大部分的女生是比较内向的,男生一般热情开朗,外向、活泼。因此在交流的时候男生一般都比较主动,也敢于与新的同学交流。

3)强迫、恐怖、敌对。由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有16.9%的大学生有强迫、恐怖、敌对的状况,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亲家庭、童年的痛苦经历、自卑心理等。

4)偏执。总体上大学生人群中有偏执症状的有40.6%,大学生的个人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对此都有影响。社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社会主流文化日渐衰微,非主流文化却肆意蔓延,当今社会太多的人过于追求个性,过于标新立异。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精神迷失,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5)抑郁。此次调查有5.1%的大学生存在抑郁症状,造成大学生抑郁的原因主要为:①学习压力。大学里的知识浩如烟海,科目繁多,繁重的学习让不少大学生身心憔悴。②情感问题。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学生们正处于“归属和爱的需要”这一阶段,离开父母后,很多学生在“心理断乳期”不适应。还有就是不少大学生谈恋爱,很多大学生失恋之后,沉溺于失恋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情感的纠葛让他们对现实失去希望,从而造成了他们的抑郁。③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中国的父母历来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期望过高,使得不少大学生感觉喘不过气来。社会的压力主要是就业问题,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就要面临就业的激烈竞争,没有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自然会为此而担忧。

宿舍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的宿舍就像一个家庭,在宿舍里大家友好相处会让彼此情同兄弟姐妹,宿舍这个集体会给每一位成员归属感,满足大学生们对归属感的需要,也会满足成员们对爱的需要。同时宿舍也是一种社会支持,在必要时给予成员鼓励。2)宿舍内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及时发现与治疗。在此次调查中很多人在室友心情不好或者是遇到困难时,都会主动帮助并倾听室友的心声,这不仅使得宿舍内更加和谐,也使得室友的心理问题得以早发现。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近年来有相当多的案例说明了,宿舍内的“团体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团体治疗”就是需要宿舍内的所有成员参与,配合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进行治疗。同一个宿舍的室友彼此间朝夕相处,相互了解较深,这是心理咨询师不容易做到的,且心理咨询师不能时刻在患者身边,但患者的室友可以。

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1)心理健康为宿舍内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他会尊重理解身边的每一位人,遇到问题他也会冷静理性,这使得他能够平等对待他人,善意的与人交往。2)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人际交往融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宽容,心胸狭隘或是对他人有敌对的心理,难免产生冲突。在我们的调查中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的学生更能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也很少与室友产生矛盾。

对策

学生

①提升个人修养。提升个人修养包括对我们内心境界的培养,要时刻关注自己内心的情感的变化,要保持内心的平和,追求心灵的和谐,待人温和。

②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大学生人群中,独生子女有60%至65%。很多学生在家里是“小公主”或“小皇帝”,这必然会使得他们总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很难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一想周围人的感受,学会体谅他人。

③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在宿舍内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交流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交流会化解矛盾,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交流促进和谐。

④遇到困难要主动寻求帮助。不管是个人的烦恼还是宿舍内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向辅导员、老师、或者是学长学姐请教,他们的经历比我们多,自然会为我们指出明路。很多大学生对于情感问题不敢向辅导员和老师请教,怕被批评,其实辅导员与老师是很乐意为学生们排忧解难的。如果感觉压力过大,心情极其烦躁,内心无法平复,也应该及时找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心理咨询师,不要以为去看心理咨询师的学生都是有心理疾病的。

⑤进行心理咨询,学习心理学知识。学生们对心理咨询普遍存在误解,特别是大一新生,他们认为看心理医生一定有心理疾病,很多高年级的学生也有这些想法。而且在有些学校,一方面是学校资金有限不能开设心理课程,另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们不愿花时间自学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不但会使自己变得博学,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自己调节减压,放松心情。

家长

①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的相关书籍,有50.3%的家长不知道心理学。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家长们只是考虑到孩子在学校能不能吃好、穿好,在学校习不习惯,很少问到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家长应该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很多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伤害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大,带来的痛苦也更深。所以家长们必须认识到,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②关心孩子的学习,但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孩子上大学了,家长们也要转变过来,不能还像高中那样,要多给子女一些自由的空间。当然也不能对子女不闻不问,只是满足孩子的经济需求,还是要督促子女在大学学习更广博的知识,开拓视野。在平时家长应该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引导子女们自发的去奋斗,主动学习,不对子女施压多一些宽容。

③关心子女的人际交往。家长们更多的是关心孩子在大学里有没有谈恋爱,对于孩子们在宿舍的人际关系,关注度也有待提高。家长们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要关心子女的宿舍人际关系,当子女遇到问题时,家长也要及时引导,对孩子进行教育。

④学习心理学知识。家长们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主要是预防子女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发现有问题,家长们的关爱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另一方面,如果子女真的有心理疾病,家长也可以更好的配合心理咨询师。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