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健康教育论文3篇
中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我们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建设,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学生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中学健康教育教学随笔中学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宗旨,就是使其内容能够为学生身心发展服务,并满足他们的家庭和社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健康教育的方法能使其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和生活方式长期起作用,更好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自身素质,透彻了解学生的心理,上好健康教育课。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当然中学生也不例外。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当一个学生感到周围的人对他都十分关心时,他心中便会有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就会充满自信和快乐。
基于这些认识,我在健康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做法:
第一、用教师的情感来感染中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的情绪感染力是一种间接的、同时又是无形的情绪情境。教师是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平时有意无意的眼神,表情,语言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有的学生因父母不在家,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所以他们比一般学生更加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需要教师通过“以情动情”来培养积极情绪,唤起学习的信心。
第二、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在集体中的温暖。在教学中,我一方面采取正面疏导,一方面在班级开展“手拉手”活动,动员班里的优秀生在学习上帮助他们,使每个同学都感到老师和班级都在真心实意关心、爱护他们,从集体的温暖中树立信心。
第三、刻苦钻研教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因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教好课,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表率作用是最重要的,因而教师作为典范,要随时随地审慎地注意个人的健康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第四、紧跟形势,在全体教师中提倡转变教育理念,要从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转为素质教育模式。训练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作为健康教育课教师,更应该了解本地区内部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下中学生的背景和卫生条件,最大限度地增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健康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社会,以利于增强全民族的身心素质。
第五、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教师要求学生不
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自己的调查、试验和学生之间讨论来寻求答案,这样亲身体验和努力探索的过程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第六、注意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兴趣是学生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课堂上中学生受不了单调乏味折磨的,教师必须时时地给他们的身体和大脑的各种各样的实际煅炼机会,如在课堂上问一些问题,插入一些小幽默故事,展示实物,观看画片、幻灯、标本、模型教师如能成功地激发和保持学生们的兴趣,定会产生很好的即时效果和长期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激励和保持学生对健康教育感兴趣的方法,如关于《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二号病”的危害性,让学生听了骇人听闻,因而让学生上课注意力更集中,求知的欲望更高,兴趣更浓。 第七、注重习惯的培养。在实践中培养并强化其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常言道,“熟能生巧”,为了帮助孩子们强化和保持卫生习惯、健康意识,采取一些不断巩固教学成果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如采取做练习的形式,或教师反复讲解,或学生重复某些活动等。我相信,只要努力钻研教材,联系实际,学生一定能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为更好地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开辟绿色通道。 这就是本人对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点心得体会。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和前进,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作为一个已经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身感肩上肩负着光荣和神圣的历史使命,每天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素质,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共同进步,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总之,在心理障碍多发的中学阶段,作为健康教育教师的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自身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根据新的教育对象来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适合学校教育发展的健康教育课教师
中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一、引言: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
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中小学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21世纪的主人,也就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如果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能接受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这对他们将来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充满希望的一步奠定扎实的基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此以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因为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造就于国家未来的建设。
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市2004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报告。报告抽取八个区县90所小学的3500多名五年级学生和90所中学的3500多名八年级学生作为测试样本,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学生答卷中流露出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近两年德育工作受到大家的重视,很多学校都制定计划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但此次调查却反映出了八年级学生在道德两难情境的判断选择中有一些错误认识和想法。测试中一道试题要求学生对哈佛大学违背学校纪律但又敢于认错的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并以续写结尾的方式设想校长会对该学生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只有2%的学生能够从肯定学生的品质与处罚学生的违纪行为两个角度辩证地分析和处理问题。选择校长应该表扬该学生品质的学生,远远多于选择校长应该对该学生做出惩罚的学生。 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们更注重道德品质,而纪律意识相对薄弱;法律的权威、法不可违的意识有待加强。同时从学生续写的结尾中,反映出他们在法律意识或道德要求上还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甚至有点偏激。如把书烧了、请学生家长、打学生、学生受不了惩罚而自杀等,学生答卷中流露出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生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明确的是非标准。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
代新人。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使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之得到发展呢?如何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呢?如何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呢?
二、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初中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更为突出。
2、人际关系不协调。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
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心灰意冷,失去自信心。
4、独立意识增强。
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5、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三、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中、小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教育中易出现“顺从者”为“优”,反之则为“差”的做法,甚至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心理逆反,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些家庭对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品行不端,对孩子起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导致学生的心灵情感不健康 3、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对教育产生误导,使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导致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另外,社会上的某些不良诱惑使青少年蜕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
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中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三
摘要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身心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是健全个性,形成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有必要让中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与己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使他们更快更好地发展。新课程改革下,健康教育以分散、渗透的方式。试图在生物课、科学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中有所体现。体育教师、校医和心理咨询教师应更多的承担起中学健康教育任务,共同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健康行为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身心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是健全个性,形成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让中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与己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使他们更快更好地发展。是中学进行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所在,然而,反观现在的中学教育,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教育课程,有没有向中学生传授青少年成长最关键时期所迫切需要的健康知识理论,有没有具备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健康教育教师,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那么,中学是不是就不要健康教育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健康教育虽然目前还不能作为学科课程,形成教学体系,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健康教育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形成一个模块体系,并开始以分散、渗透的方式。试图在生物课、科学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中有所体现,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信号。体育教师、校医和心理咨询教师应更多的承担起中学健康教育任务,共同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中学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中学健康教育,既然没有形成学科体系,也就不会有专业固定的健康教育教师。那么,中学的健康教育由谁来承担,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来实施这项教育呢?无疑,掌握了一定相关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师、校医和心理咨询教师就成为承担这项重要工作的最佳人选。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运动健身的技能技术,还要掌握与人体运动健身密切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医学、保健学、营养学、运动心理学以及运动卫生健康知识等,从而成为中学健康教育中生理健康知识教学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校医,必然掌握专业的医疗、卫生、救护、康复等技能。可以成为中学生生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具体操作者;心理咨询教师,则更多的是从专业领域,承担起中学时期青少年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的教育和心理治疗。
目前,在中学还没有配备职业化、专业化健康教育教师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这项教育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校医和心理咨询教师,必须形成一个相互弥补、共同合作的教科研团队,共同研究制定中学健康教育的详细计划、系统内容和活动方案,并在教学工作中精诚协作。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当然,新课程标准下的其它学科教学,多少也渗透着健康教育的内容,各学科教师理应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有意识的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引导。
二、中学健康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
中学健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健康知识涉及的学科众多、领域广泛,不加选择和甄别地全盘灌输,一不现实,二也没有必要。依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从健康教育的知识体系中撷取中学生所需要的健康知识,分阶段、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才是上佳之法。如从中学生的年龄结构特征出发,可以开展青少年的生理卫生和健康知识的教育教学;其次,从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习惯出发。可以开展日常养生保健的健康知识教育;再次,从中学生的饮食出发,可以进行生长发育期科学膳食、合理营养的健康饮食教育。再譬如,中学时期的青少年在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因此,有必要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过程中,容易出现理想迷茫,学习挫折、情感困惑、痴迷网络等问题,可以进行一些公共卫生、人际礼仪、男女交往和行为健康诊断的健康教育。等等。
中学健康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中学生。其中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个性的案例,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样要有共性特点,又要有针对性强的个例研究与诊断方案。但总的来说,健康教育应包含三个领域的健康教育知识:第一,生理领域中的中学生健康教育;第二。心理领域中的中学生健康教育:第三,社会适应领域中的行为健康方面的知识教育。
三、中学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与形式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健康教育想突破应试教育的重围,全面关注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由体育教师、校医、心理咨询教师等组成的健康教育团队也在艰难地开展着这方面的工作,但实施的途径和形式多是打打擦边球,利用其他学科的课时或学生的业余活动时间。惟独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明确规定了一个单独的模块来专门作为健康知识的教育教学,并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学分,要求高中阶段的中学生必须学习与掌握。因此,目前状态下的中学健康教育,只能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采取形式多样的手段来进行教育教学。
如1998年,教育部体卫司在《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中,明确规定“小学、初中每周保证0.5课时的健康教育课,小学、初中以外的学校,每学期开设健康教育讲座”。另外,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基础知识教育模块,可相对系统地进行普通身心健康知识的教育教育教学;利用学校医疗室、心理咨询诊断室、校园宣传栏等固定场所,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实施工作;通过大型的校园活动,如学生体检活动、体育运动比赛的安全教育活动以及相关专题的讲座活动,来推广和普及健康教育常识;根据学生生理共性特点,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及分发书籍、资料等来进行生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室、班主任聊天室、校园网络心理聊天室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或诊断。
总之,中学的健康教育不仅要向学生灌输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更要使学生养成的健康行为变成习惯。并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中去,伴随自己的一生。这些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协同教育引导,督促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未来的社会发展。必然要求身心健康、精力充沛的人才。面对时代与社会的要求,中学健康教育发展的前景也必然美好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