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2017-06-19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教育学及心理学原理,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一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学校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基地,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一块很重要的基石。要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做真人”,就要在学校从一点一滴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班主任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269-0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做真人”,就要在学校从一点一滴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

学校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基地,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一块很重要的基石。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所任教的高中三个年级都开设了心理课程,并且学校配置专业的心理老师,还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学生有任何问题,随时可以电话预约,在每天下午的自习课上去向心理老师咨询。

五年的班主任带班经历,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点点心得。

首先,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班主任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无形的,它通过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班级的学风、班风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和评价。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作为年轻班主任,更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我要善待每一个学生,不区别好学生和差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要公平。记得魏红老师在讲座中说过:“学生第一需要班主任做到的是公平。”班主任的言行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养成都很重要。比如说,想要在班级中管理迟到的问题,班主任首先做到不能迟到,而且比学生要先到班里。一次两次到班很容易,长久坚持下来确实不容易,但是只要班主任能坚持下来,学生都会看在眼里,班主任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2008―2009学年我带高二八班,文科班里情况女生多男生少,女生大多做事拖拉,每天早晨学生到班比较晚,经常踩着铃声进班。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早晨六点二十五到校坐在班里,我每天提前五分钟一定会到班,一学年下来我没有迟到过一次。我觉得每天提前到班里,能够及时发现班级的动态,从学生的状态上掌握学生心理状况。

如果说班集体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沿阵地,那么,班主任则是这个前沿阵地上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将对班集体和班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班主任需要付出大量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方净土,班主任要想在这方净土上收获,就要做好培育、浇灌的工作。

其次,班主任要重视班风建设。良好的班风主要表现为尊师爱友、勤奋学习、关心集体、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风气。作为年轻班主任,我知道光有爱心还不够,还要将班主任的经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进行创新,力争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育上称职的优秀班主任。我很赞同赵志勇主任说的这句话:“要当好班主任,首先得教好书;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当班主任绝对是最好的锻炼。”曾经的一个经验之谈让我记忆犹新:人们评价90后的孩子心理脆弱,叛逆心强,特别反感粗暴、严厉的说教,他们缺乏和父母沟通等等,针对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不能用十多年前的方式当面指责他们,教育时一定要婉转,真正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了解清楚情况之后再进行说服教育,这样的效果会比较好。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好面子,班主任在说服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场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否则学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再教育时学生会不信任甚至厌恶老师,这样,挽回学生的心会比较困难。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育学生时要“因材施教”,在今天的学生教育上仍然要注意这一点,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真正为他们好。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老师与学生之间,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用真情去赢得真情。”魏老师还说过:“教师这份工作是具有高度个性化的工作。”听了这些话之后,我受到的启发很大。我一定要多向同行学习,要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地学习、提高、充实自己,把班主任工作做好,让每一个学生成材。

最后,班主任将开主题班会和谈心工作相结合,班主任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主题班会是围绕一定教育主题而举行的全班同学参加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集体性,即通过集体来教育每一个人,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教育和关爱,也可以把班会作为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我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诉学生,及时消除师生之间的误会和隔阂。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一定要随时找学生谈心。学生也会把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感受、生活情况向我倾诉,也许我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但是我可以为学生做一定的心理疏导工作,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带好一个新班,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要求老师不仅有一颗爱心,有满腔热忱,还要做好自己的角色的定位,老师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指挥棒,真正的主体是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要形成好的习惯,需要班主任耐心培养,我的带班思路是严厉,同时让学生感受老师对每一个学生又是关心的,是发自内心的爱。重视班里的每一次第一:新学期的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都要特别重视。曾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差学生,只有犯错误的学生。”我把这一句话牢牢记在心里,用爱心宽容错误,用真诚换真诚,知道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事,学生犯一个错误纠正一个,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身上的小毛病就全部改掉了。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先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素质,然后再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送健康心理的营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地学习,堂堂正正地做人。

“老师”这个神圣的职业,需要我用一生去不断学习,提高充实自己,想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就要有临场的天赋、即席的创作、完美的应答以及润物细无声的绝妙,这些都是学生成长的福音,是人们对教育、对好教师永远的景仰。一个好的班主任,更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小学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二

《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摘要:本文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老师的要求及如何对小学生贯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认为,只有贯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25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自然、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是在反思“咨询式”、“课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可以说,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不仅缓解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源的缺失,并且丰富了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我们每个班主任,不但应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更应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医生”。

如果爱,请深爱,不轻言放弃,悉心浇灌,阳光洒满,执着等待花儿绽放的美好一瞬......

“老师,王睿把郭明的尺子给弄坏了。”

“老师,张昊天又在说谎,作业明明没做,偏偏说落在家里。”

“老师,胡晓老是欺负女同学。”

“老师,陈意涵总是跟妈妈大声喊叫。”

这些教师生涯中的小报告总是屡见不鲜,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方法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作为班主任老师,笔者发现,其实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之间偶尔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若教师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处理,将问题小而化之,就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1家庭因素

父母对孩子的高期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有的对孩子过分溺爱,有的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众多家长重视孩子的智力成长,忽视孩子的心理成长等,这些都会滋生孩子诸多的行为问题与心理问题。更有个别家庭破碎,使得孩子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这些都是造成部分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1.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家,可是,这个“家”也给孩子们带来了诸多困扰。学校教育素来要求整齐划一,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张扬,阻碍了孩子们思维的灵活。还有就是教师对于孩子的影响。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神”,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孩子们的眼中是他们效仿学习的好榜样。试想,如果老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挖苦、讽刺,甚至恐吓辱骂学生,这无疑是对小学生身心的一种摧残,那么部分学生的冷漠、厌学、敌对心理也就产生了。

1.3社会因素

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极不和谐,这也是导致小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结合力度不够,难以形成合力,阻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众多心理问题的产生,对班主任这一传统教书育人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2开展渗透式心理教育对班主任的要求

首先,班主任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说教作风,用爱去感化他们,用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用平等宽容的方法去教育他们,用真诚友好的语言去激励他们。其次,班主任老师要具有现代教与学及心理学知识,特别要了解掌握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及规律,用正确的方法开展渗透式心理教育,对症下药,灵活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再次,班主任老师要具有整合各种教育因素的能力,要把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如:把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教育因素有机统一起来,纳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上来,培养学生健全的统一的人格。

3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让我们拥有爱》是一本笔者很喜欢的书,这本书是缔造人露易丝的专栏结晶,它对笔者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将其中的一些思想、理念应用到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使笔者更多地依据谋略、智慧来解决问题。每次都能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眼光,用宽容的心态巧妙化解各类矛盾。针对于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渗透。

3.1营造班级和谐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来源于健康的心理环境。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就是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尊重、关爱、民主”的师生关系中体会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中感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学会生活,每天都能挖掘生活的精彩,学会欣赏生活。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笔者十分注重班级和谐氛围的营造,如办好板报启迪心灵,设立“妙妙读书屋”开阔学生视野,开设“爱之声”信箱进行心灵交流等。这样多管齐下,培养了学生的阳光心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努力学习。

3.2培养竞争意识

更多时候,竞争意识是克服诸多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也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法宝。在渗透心理教育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播竞争的思想,从而使他们感知竞争观念。多次组织富有竞争性的活动,如班长竞选、争创优胜小组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在一定条件控制下相互竞争中,体会到进取精神的重要,推动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3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其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由于孩子们的意志、思维发展的局限,主要是从外界的反馈中认识自我,他们对于周围人们的评价比较看重,当从他们那里得到不恰当的反馈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发现学生自卑后,就应针对其真实状况对症下药,以架起沟通的桥梁。可以通过个别谈心、及时鼓励等方式鼓舞他们,用赏识的目光发现他们的优点,多微笑、多赞美、多关心,让他们从老师爱的期盼的眼光中,重拾信心,奋发向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健康发展。

总之,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这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心理活动等都有着最直接的作用。班主任老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但是负责教学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首席执行者。因此小学班主任老师要有爱心、真心、诚心、慧心等,做到以心育心、以爱育心,做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率,做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者,做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维护者,让孩子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并最终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愿我们每位班主任都能牢记一句话:如果爱,请深爱!

参考文献:

[1]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中小学教育.

作者简介:郭景岩,吉林省双辽市东明镇中心小学校,吉林双辽136414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