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长曝光打造完美夕阳

2017-06-26

导语:如果问一个风光摄影师最喜爱拍摄的时间段,相信一多半情况下他都会告诉你清晨和黄昏是自己最爱出门拍摄的时间。希望通过本文的技巧介绍,让你了解到如何利用这段时间来拍摄自己理想的风光大片。

教你长曝光打造完美夕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话未免有些伤春悲秋的感觉,但是前半句“夕阳无限好”可是道出了一个不争事实。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摄影爱好者都爱拍摄夕阳黄昏的场景,这段时间在英文上也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做Magic Hour(魔法时间),即在日出或者日落时分冷暖对比十分强烈的时间段。所以如果能把这段时间的美景记录下来,定会让你的照片增色不少。

前期拍摄

“前期不够后期来凑”小编对这句话完全不能苟同,要知道严谨的拍摄才是得到一张完美照片的前提,如果仅想通过后期让照片增光添彩的话,那确实违背了摄影的初衷。为了拍摄出这样一张风景照片,有几样附件必不可少,下边让小编慢慢讲解。

合理控制光比与曝光时间

控制光比与曝光时间的方法有很多,摇黑卡就是其中一种,不过由于技术比较复杂,这里介绍一种更简单且易掌握的方式那就是使用滤镜。相机进入了数码时代,很多人也忽略了滤镜的作用。虽然有些滤镜的功效可以通过后期调整来达到相同效果,但运用滤镜明显可以让你在前期拍摄中就得到一张更直观并且画质更好的照片。具体到拍摄这张照片时,主要用了两块滤镜,一片是GND中灰渐变镜,一片是ND中灰镜。相机感光宽容度远不如人眼,GND的作用是压暗大光比场景的高光部分让照片亮部得到更多细节。而ND镜的作用就是延长曝光时间让云层流动起来,延长曝光时间的方法有很多,缩小光圈和降低感光度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光圈过小可是会影响画质的,其次相机的感光度也是有最小值的不可能无限减小,所以使用减光镜可以很好地避免以上两个弊端。而在测光模式选择上,由于拍摄场景比较广,推荐使用全域测光或者中央重点平均的测光方式,这样可以兼顾到高光和暗部。具体到这张照片,小编使用了一片GND和一片ND8减光镜,具体的拍摄参数为:30S;F13;ISO50。

使用多种方法稳定相机

说到稳定相机,三脚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为了拍摄一张满意的风光照片尤其还需要曝光时间较长的时候,还是随身携带一款三角架吧。除了三角架以外,其实还有几个方法可以帮助你稳定自己的相机。第一点是使用快门线,不要小看你按下快门时对相机的抖动,使用快门线可以帮助你在不接触相机的时候完成拍摄,这点在曝光时间在1-2s时尤为有效。如果没有快门线,把相机设为自拍模式也是可以的,这样也可以保证在相机触发快门瞬间你不会和他它有物理接触。第二点还有个小诀窍,如果你使用的是单反相机拍摄,那么请开启反光板预升功能。对于大型单反相机来说,反光板抬起时会造成机振和抖动,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相机在曝光前先把反光板抬起可以降低这种抖动的产生。如果你的单反相机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开启2s延时自拍,大多数相机在这个情况下都会优先抬起反光板等待拍摄,这样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

后期处理

通过前期准备相信你一定已经拍摄到了一张满意作品,下面我们通过后期几步调整为你的照片增光添彩。这里我们用到的后期软件是Lightroom,因为相比photoshop来说它更易于上手调整也更快。

首先导入你所拍摄照片的raw文件,真的要用raw拍摄照片哦,因为这样做后期空间和容错率会更高。导入后你就会看见一张“灰头土脸”的照片和相机显示屏上的完全不一样,因为解出来的raw照片一般都只保留最原本信息,我们需要自己调整让它现真颜。

先别急着调整那堆参数,把滑块下拉找到“镜头矫正”栏,刚才已经说过解出来的raw文件只包含了最原始的信息,所以我们要通过这个选项找到你拍摄照片所用镜头把它勾选,完成相机拍摄时“机内矫正”这个步骤。如果还是不大满意的话还可以通过手动模式自行调整。

接下来就要进入真正的后期环节了,很多朋友都和我说过照片后期时候没什么思路经常调了很久最后看着还好就输出了。其实这个后期思路通过观察照片就可以得出来,从这张照片来说,由于是日落时的长时间曝光,所以画面整体会欠曝一点,后期要提高(如果你拍摄是日出那么步骤相反);另外高光处还是要拉回保留云层的更多细节;与此相对再调整阴影和色阶并稍加对比度。所以根据以上结论小编对照片进行了调整,需要指出的是后期与前期一样无定法,具体的数值没有更多的参考意义,大家需要更具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以上调整可能照片看上去并没有特大改观,那么现在到了变魔术的时间。我们通过对“清晰度”、“鲜艳度”、“饱和度”的调整基本达到最终照片成片的效果。清晰度的调整主要是让云层和其他细节更为明显,而鲜艳度和饱和度顾名思义。因为前期已经做足功课,所以在后期步骤中小编并没有对光比经行大范围修改,所以说前期拍摄真的很重要哦,通过以上调整后后期步骤就基本结束了,现在就可以对照片进行输出并和大家分享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