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宗师秘传的太极内功
太极拳是我国古老而又传统的武术,纵观历史舞台,太极拳在其中是一枝独秀。太极内功一直是现代人讨论的热点话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宗师秘传的太极内功。欢迎阅读!
太极宗师秘传的太极内功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武术便会涉及到内功修炼,太极内功如何修炼呢?修炼内功和丹田有很大的关系。
(一)丹田内转法
是陈式太极拳的精华丹田内转,从武术和劳动角度来说,它是使人体产生松活弹抖型的爆发力的太极内功;而从养生健身角度来说,它又是“炼精化气”、“还精补脑”的重要养生功法。
古往今来,人类在不断探索健康长寿的方法。那么养生大道最首要的问题是什么是“炼精”。没有“炼精”的功夫,也就谈不上“化气”、“化神”和“还精补脑”。
炼精会带动真气,炼精、化气是相辅相成的,炼精是养生的基本功,男人练了此功可以达到补肾防肾虚的目的。
一些炼功的人往往只讲练气、养气、运气等等,而很少谈及炼精之法。只讲“节流”,不讲或很少讲“开源”。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何谓精这里讲的精是指人体的内分泌腺,即激素(荷尔蒙)。这种激素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身体各处,以调节身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和组织器官的活动。
按“炼精化气”的原理,它可转化为真气,顺经络循环到身体各处,充盈周身,维持和增强人的生命力。这种激素过多或缺乏,都会引起各种疾病。产生这种生命要素的主要部位在丹田,即小腹。
丹田一直是人们养生的重要部位,道家认为丹田是练功的根,也因此设立了专门炼金丹的地方。
《黄庭经》的“黄庭”二字即指此处,认为此处是“积精累气”之所。《胎息经》所言胎息的部位也指此处,认为此处为人体生命之源(人体力学家认为此处是人体重心、中心所在)。前人讲:“抓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
太极拳家则把丹田称为“太极点”,系太极拳运动的轴心,故又称“太极核”。由此可知,太极拳的创编人陈王庭遗词所云:“一卷《黄庭》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陈氏太极拳图说》)。
当时造拳也是参照《黄庭经》,抓住了这个炼功的关键部位,而提出了“气沉丹田和丹田内转相结合”,作为太极拳的内功功法,从而使太极拳成为一套内功、外功兼练的拳种。
丹田,一般都指脐内向里斜下一寸三分(又称一寸半)处。即小腹之内,骨盆之中,膀胱之后,骶椎之前,会阴穴之上,气功家称此处为储藏真气的“夹室”。其实,此处是人体许多重要脏器所在之地。尤其是生殖器官聚集的地方。
由外及内进行剖析,首先是腹肌,腹肌是牵动人体腰部及下肢力量的关键,它并对小腹内的脏腑起保护作用。其内部则是生殖腺聚集的部位。如精囊腺、前列腺、女性的卵巢等。
科学家认为增强有关内分泌脏器的机能,是增强人体生命活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些激素是促进人体各器官生长、发育,并持久地维持其正常状态,延长寿命的极其重要的生命原素。
运动这个部位,即某些运动家提倡的“腹部体操”、“骨盆体操”、”海底运动”等,也就是太极拳运动强调的“丹田内转”之内功功法。
可以增强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培养真气,增强内分泌,从而达到健美、健脑、嫩肤。这种丹田内功与整体运动(外功)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祛病延年健康长寿的境域。
从技击角度分析,这种丹田内转功法,则是太极拳所特有的螺旋型的松活弹抖劲的动力源泉。拳论所谓“主宰于腰”,实质上就是主宰于丹田。
太极拳运动发劲时,丹田内部潜转活动的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表现在发,则放射到四肢,即气贯四梢;卷,则从四梢收到丹田,即气聚丹田。但这种力量的收和放,都不是直线的,而是通过人体所特有的一系列的螺旋动作、节节贯穿地来实现。
平素的套路锻炼,推手、单式锻炼,一招一势都着眼于丹田潜转,着眼于丹田内转带动四肢乃至周身,不断发挥丹田内转这种人体的枢纽作用对于增强人体的自卫、技击能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拳论中所谓:“周身柔软似无骨,忽然放出都是手,”即这种丹田爆发力的形象描述。
(二)丹田内转功法的基本特征
怎样“抓住丹田练功夫”各种功法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有的取站桩功,有的持静坐法,有的则配合以简单动作,称为动功,还有更简要的方法采取揉腹法、揉肾囊等,方法各异。
陈式太极拳则与众不同,它是在复杂的拳势演练过程中(第一路83势,近400个动作;第二路7l势,近300个动作),意注丹田,以意领气,气沉丹田,然后取逆腹式呼吸法,以真气带动,调动丹田内转,丹田内转又带动全身的螺旋式运动。
形之于外则为“顺逆缠丝”、“胸腰折叠”诸形式。而且强调丹田内功与四肢、躯体动作完全协调一致,叫做“一气贯穿,周身一家”。拳论云:“内不动,外不发。”
“腰不动,手不发。”打起拳来,小腹内部内气鼓荡,翻江倒海;外形则转臂旋腕,旋腕转背,旋踝转膝,以丹田内转为核心(原动力),贯串整体一系列的螺旋运动,非圆即弧。
这种丹田内转功夫,可以使腹部脏器,特别是盆腔内的脏器,通过自我摩荡,自我按摩,而增强其机能,生精化气,有益于打通前后三关,舒通经络,通任督二脉。
太极内功修炼的四大步骤
第一步、从基础开始练就丹田力
太极拳不分你我,不分种类,各门各式太极,它们的拳理是相通的,都能产生内功暴发力。练拳时一定要放松,一定要有意念引导。
放松就是头上顶、肩下垂、肘下窄、气下沉、松两胯、脚趾叉开抓地。有一种全身没分量的轻灵感觉,但脚用力往下踩,后跟要实。这样才有根基,所谓的“有根”莫过于此。所以说放松是从上至下的,要达到全身心的放松。
但放松不是松懈,手臂要有一种沉重感,沉甸甸的,越沉,说明你越松。可以这样理解,松懈如不用的鞭绳,正常的松如同甩上力的鞭绳,柔中有弯却有刚性的力度。
意念引导是打拳没人似有人,好像你的前面有人和你实战,你用每招每势去应对对方的招法。这样练下去,丹田就会逐渐有气感。如果再加上时常地站桩,那么效果会更好。若有名师指点,那就如同虎添翼了!
产生的内力在丹田,要想法把丹田之气运到四肢。丹田(骶骨)是人体的总重心所在,就像一个圆的圆心。人的整体劲力皆由骶骨发出,下一阶段的练习,就要体会内力由中心向梢节传导的感觉。
此外,太极拳丹田力的练习,还需要我们掌控好对螺旋力的运用。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修练太极功力的关键所在,再通过进行桩功训练,使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也就是有些人所说的打通大小周天,用丹田之气带动双臂阴阳舞动,“牵动往来气贴背,实战格斗任挥洒。
第二步、脊柱和后腰力的产生
当丹田气产生后,就要开始锻炼脊柱的力量,将丹田之气通过“小周天”将气提上来,再过肩,送到脊柱和后腰,让后背和后腰产生膨胀气,壮实后腰。
此劲出自丹田,一旦练出,终身不退。脊柱力是整体力传递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锻炼脊柱时意念应始终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内在能量达到协调贯通,让意念与身体相随,形神合一。为以后的功力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步、周身整体力的产生
周身整体力指的是什么呢?周身整体力要体现“鸡腿”、“龙身”、“熊膀”、“豹头”、“鹰爪”、“雷声”的威猛。
“鸡腿”是说通过练习太极拳,松胯而裆走后弧,产生强有力螺旋向下向上的腿功。
“龙身”是指腰部要有游龙舞腰摆尾之内力。
“熊膀”意在练就结实的臂膀,就如鞭子把柄,通过正确练习太极拳使背部慢慢变地如同钢板一样坚实,斜方肌与背阔肌向两前侧拉伸,肩胛下沉横开,含胸拔背,背圆胸实,两肋鼓胀,气血充盈,贯注周身。当周身之气膨胀和收缩时,便使内力有极大的弹性和暴发力。
“豹头”要求拳练到头顶蓝天,脖如立柱,结实坚挺,劲力从脚下直贯头顶。
“鹰爪”顾名思义,说明通过太极拳练习,气贯手指,手有鹰爪一样力度;“雷声”指在发力时发出的自然哼哈之声,如雷响,气贯山河。
特别指出的是,练习太极拳必须运用好呼吸,用好了就会下沉放松,产生极强的暴发力。但千万要注意不能憋气,也不能让气填胸,这样会产生气结伤身体的。
第四步、产生肢体稍节力
产生整体力后,要通过整体骨架贯通,筋力连结,气贯周身,将气力送到手臂,产生抖弹力。
这种抖弹力是从松胯下沉,地面给我们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再从脚底到腿,再由腿到腰,贯通周身,通过丹田,全身发紧,瞬间产生极强的暴发力,再传递到手臂或腿脚,形成强有力的攻击力。
这一步骤的目的就是通过松开肩关节,练出小臂的松沉力,实战时手臂如同一条钢鞭抽出去。全身发紧就是整体混元劲产生的表现,唯有松之极,才能紧之至,并力之大。这种力量打出来,血肉之躯根本无法承受。
太极内功内涵
抓住丹田练內功
武术内功的修炼就是练就丹田一粒混元气。气是一种极其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质。人体中的气.主要有先天的肾气.也称元气;后天的水谷精微之气.也称谷气;口鼻吸入之气.也称清气。
练习太极拳的过程,就是调动人体内各种气的积极性的过程,就是运用可以随时得到调节、补充的后天之气.去滋养、扶植先天之气.使气血调和.阴阳相济.则人体脏腑器官自然会健旺。丹田是人体的发动机.丹田内气充实,身体健壮.打拳时就会内劲充沛。
练习太极拳的内功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抓住丹田练内功”。
太极拳的套路是活步桩功.因此.练拳时要心意平静.缓慢柔和,气沉丹田。除了套路练习外.混元太极拳还有一些桩功训练.比如:无极站桩功、吐纳采气法、开合折叠大力功。
提抓功、捉闭功等.陈式太极拳中还有独特的缠丝功。这些功法练习.都是培养丹田内气.增长功力.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好方法。
总之.修炼太极拳内功要记住前辈们的经验之谈:“抓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活桩慢练,意守丹田.久而久之.自然会练就丹田一粒混元气。
内功是松功
内功.泛指武术练到高深境界.从身体内部产生出来、超乎寻常、超乎想象、一般人认为难以达到的功能。
凡习练武术者.初始抻筋.拔骨、开腰.着重底盘的腰腿功夫。其练法刚猛激烈.蹿蹦跳跃.闪展腾挪.是外家硬功。此种练法劳其筋骨.是消耗极大的肢体训练。
内功是松功.松功看得见摸得着.便于操作。听易懂,学易会.易操作.我称太极松功为”三易工程”。